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中国社会福利基础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社会福利基础理论的思考沈洁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理论思考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是在社会结构演变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功能体系,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在现今的社会发展阶段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既相互包容,又并行不悖,二者各具有独自的理论体系,也是...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活动自人类社会出现就存在,但通常人们所说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却只有近100多年的历史。它萌芽于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新济贫法》,确立于1883—1889年德国通过一系列法令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二战后,世界各国广泛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是一涵盖诸多内容和项目的有机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社会工程。要致力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建立一种既与国际经验衔接,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给予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权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权在法律制定、框架设立、司法监督、实施效果等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权法律体系,需要从加快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制定相对独立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社会救济法律制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对中国革命史的定义、时限和研究对象等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对中国革命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应遵循的原则和如何改革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工社会保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从以上三点出发,阐述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以启发人们的思考,不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前,慈善团体本眷人道主义精神承担了对穷人的救助,是对穷人的施舍和恩赐。《济贫法》的颁布标志着政府开始介入社会保障,穷人开始把接受救助看成权利。但是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初,人道观被削弱了,政府更多地考虑政治、经济和道德因素,对穷人的救助附加价值取向和苛刻条件,得到救助的穷人不得不丧失尊严和人格。为了保障人权,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由选择性救助向普遍性福利过渡,把人道和人权结合起来。但是我国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设置不合理条件把一部分穷人排除在制度保障之外,这种做法是忽视穷人权利和推却政府责任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来,中国古代史的范围,指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历史。它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三个依次更迭的社会阶段,包括了人与人的关系史和人与自然的斗争史。而其中的封建社会史,如果从西周算起(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是一个至今聚讼未决的问题,众说纷纭,西周封建说只是其中之一种),至1840年鸦片战争止,绵延了近三千年,其间又经历了领主封建制和地主封建制两个发展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史中极为辉煌的发展时期,无论在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方面,都曾创造过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了共同学习和了解这一段历史,现就下述诸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关于中国地主封建制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人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对社会救助概念的正确界定对于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从社会救助概念及其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来对社会救助进行界定,以期对我国社会救助的立法完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国社会及其法制化过程的自身特点,从而使对法制化的认识,法制化的社会环境和法制化的制度保障成为实现法制化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族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的主要问题,同时也决定了人类的稳定和发展。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最终目的是以史为鉴、促进人类前行,从而不断地实现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密切关注民族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养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和分析方式,以客观的视角来对中国古代中的民族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这对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和人类前行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重点来对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民族问题教学必要性、存在问题进行深入阐述,并对于提供有效的解决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史研究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这种问题是教育史研究内部矛盾的外部反映,不仅体现在研究视野、范畴与对象方面,而且体现在理论依据、分析工具与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中国教育史的理论建构,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有意识地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代小说研究史逐渐受到学界关注,尤其是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小说研究史一度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小说研究史发展状况的研究,从五个方面论述其主要的研究成果及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成语中的古代汉语因素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大多数成语是从古代汉语继承而来,不少成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这些成语相沿袭用了千百年,在相当程度上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各种成分,如通假字、古今字、联绵词、词义的引申和假借、词类活用等.研究成语中保留的古代汉语因素,对于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学习古代汉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一定程度上讲,历史教育是中国史学的灵魂。对其进行研究,不仅能够使史学的研究范围得以扩宽,而且能够加深对史学、教育史、思想史的了解,从而将史学的整体发展得以促进。本文通过对古代历史教育的宏观研究及其活动研究的具体阐述,对二十年来中国历史教育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30年代,郭沫若先生有关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论点,接受着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质疑、批判和自我批评,经过不断修订完善,最终形成了独到完善的战国封建论理论体系。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学术界对郭氏战国封建论的辩难,使郭氏古史分期学说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检验。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系统整理发掘已有研究成果,并不断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批判继承和科学分析,方能对学术界争论已久的先秦社会形态理论问题提出更为令人信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历史课堂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十分常见,但在教学实践中并未能引起有些教师的足够重视。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和教学经验出发,从历史问题教学的趣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探究性、主体性、技术性五个方面深入阐述了中学历史问题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同时文章对历史问题教学对于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重要意义也进行了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史"独立为一级学科和中学新课标的实施,都促使高师院校的中国古代史课向专题讲授方式改进。所谓"专题"讲授方式,不是简单地打通朝代界限,而是根据各个专题的实际需要,灵活地截取不同的时段。以唐宋历史为例,采用专题式讲授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史学研究当中。运用唯物史观已经是被广泛认识和普遍采用的。在今天史学领域各种研究方法纷纷出现的情况下.坚持唯物史观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拟通过唯物史观在今天研究中所具有的作用与意义,来重新引起人们对治学态度与方法的重视。并以最近在音乐史学界逐渐“热”起来的有关“重写音乐史”的讨论为例,重申坚持唯物史观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This commentary reviews some of the issues involved in the definition of reading disability and demonstrates how definitions can influence the conclusions reached by a review. In particular, the discrepancy definition of reading disability is shown to be logically flawed. Data from a large unbiased sample show that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in the incidence of reading difficul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