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恋土情结是乡土小说的基本主题之一。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和茅盾的《农村三部曲》都生动展现了中国农民的恋土情结。他们虽然都体会到了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但对于农民背离土地这一现象却有不同见解。是赛珍珠的文化价值取向与茅盾的社会价值取向的差异导致了二者的分歧。  相似文献   

2.
《乱世佳人》以女主人公斯佳丽的爱情婚姻为主线,丰富地再现了当时美国南方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奴隶制生活的没落。塔拉庄园作为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既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又昭示了当时美国南方人民为保卫赖以生存的土地而奋斗不息的恋土情结。  相似文献   

3.
路遥和陈忠实是新时期陕西文学中颇具影响的两位作家,在精神人格、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众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其作品中共同体现出的浓烈的恋土情结。旨在从农村的诗意化书写、城乡关系的凸显、乡土社会中做人三方面对路遥、陈忠实的恋土情结进行详细比较,较为清晰地缕析两人文学上的相似与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农民的"恋土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农民对土地有着深深地依恋之情.称为恋土情结。这是与农民土里刨食的生活方式、土地的自然属性和农民与土地间的血缘联系、宗教联系密切相关的.这种情节也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5.
《孔雀东南飞》给我们呈现了汉代一个非常典型的家庭悲剧。但是造成这个家庭悲剧的原因是什么,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本文认为:是焦母的恋子情结导致了这个家庭悲剧。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后朦胧”诗派代表人物海子和俄罗斯田园诗人叶赛宁的诗歌作品中都体现着深厚的“恋地情结”,二人在诗歌意象、“城乡冲突”主题和精神层面的终极指归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二人诗作中的“恋地情结”有助于理解作品背后的美学意蕴和哲学内涵,并能为以“乡土”为主题的比较诗学提供理论层面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清新华丽,宛如女人的时尚,其中有些是曾经时尚的流行,这些时尚,用时下的话说,又有些酷的味道;有些是正在时尚的流行,宛如一道亮丽的风采。但在这些亮丽、这些“酷”之中,却隐藏着作者的寂寞。 综观张的作品,《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  相似文献   

8.
路遥,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一生共计创作了17部小说。其中,《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被节选人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或课外教材,被一代一代的广大青少年所熟知。他的文风朴实无华,平易清新;他以诚实的劳动创造出的人物,往往承受着命运的击打,却越发进射出坚强不屈的人格魅力。对于广大中学生读者来说,读路遥的作品,不仅会被他细致入微、感人肺腑的描写所震撼,  相似文献   

9.
王含冰 《文教资料》2013,(22):13-15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英国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其作品主要以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为主题,抨击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自然及人性的摧残。《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以其大胆细腻而又唯美的性描写而著称,并曾在英美出版界引起轩然大波。本文主要通过细读并解读主人公康妮,剖析作者内心深处的恋女情结及厌女情结。从而更好地理解劳伦斯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0.
李一清的《农民》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一历代倍受关注的问题再一次展现在读者面前,小说通过牛天才形象的塑造及其生活历程演变的叙写,发出了一代勤劳苦作农民心底对土地的深情呼唤,传达出了作者对土地的深度思考,从而留给人们许多想象的空间,作品也因此具有了一定的文学及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家园意识可以折射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杜甫诗歌的家园意识蕴涵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对安宁、自由生活的向往。他直面不能回乡的残酷现实,积极调和现实与精神的矛盾,在自适旷达中消解乡愁,实现了对自我主体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农裔城籍心态使作家在审美取向上走向乡村生活,有极强的认同感和回归意识,更多地吸纳和采用了浪漫主义和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带上一种因时代失落、个人沉沦、理想丧却而产生的哀愁情绪。  相似文献   

13.
英国作家D.H.劳伦斯与中国作家沈从文都以自己的家乡为背景创作了大批优秀的"乡土作品"。稍事比较,不难看出劳伦斯与沈从文有着截然不同的乡土情怀:劳伦斯以犀利的笔调贬斥家乡习气之庸俗;沈从文以溢美之言赞颂故里民风之淳朴。然而,这种迥然不同的乡土情怀背后,却深藏着两位作家对生命本真回归作为的向往。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唐宋词产生的审悲快感入手,探讨为何充斥着悲哀、感伤、愁苦的词作能给人带来审美上的愉悦.一方面,结合中国原有的"以悲为美"的文学传统与文人心态、唐宋的时代特点及词人心态探讨其原因;另一方面,结合西方的悲剧美学理论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传统社会所形成的"多子多福"生育观念传承了中国社会几千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变革,"丁克"在中国悄然出现并越来越有影响力。文章主要从多子多福到丁克的转变来分析我国生育观念的巨大变迁,同时分析其对我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的“还乡”母题创作植根于中国乡土,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还乡”母题文学先后呈现出“缱绻的美梦一沉重的思考一冷漠的叙事”3种不同的情感形态。这3种不同的情感形态与中国乡土所经历的现代发展道路息息相关,交通的发展、作家身份的变化、启蒙的出现与消解等因素,决定了中国“还乡”母题文学的情感变迁。  相似文献   

17.
失路之悲与故国之思是龚鼎孳诗歌创作的两大主题。龚鼎孳的诗歌以宴饮酬酢较多,这一特色曾受到学界较多的批评,但作者以为,正是在此类作品中,龚鼎孳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具有时代特点及个人特点的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刑事被追诉对象在法典中先后被称为人犯、犯罪嫌疑人。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犯罪嫌疑人称呼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涉嫌犯罪人称呼的引入确立了被追诉对象在程序上无罪的地位,与无罪推定原则相适应。涉嫌犯罪人与犯罪嫌疑人具有不同的法律含义。涉嫌犯罪人的称呼是刑事侦查中证据收集情况的真实反映,具有时代意义,有利于实现无罪推定原则之要义。  相似文献   

19.
魏晋文学大师刘义庆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后代产生了极大影响。从体例来看,对清初沈复《浮生六记》的影响就很深。《浮生六记》在继承学习前人的同时,能够有所发展、创造。首先,表现为对狂、趣、真、善、美精神上的继承,其次.在语言上更为精美.情节更为复杂丰富,尤其在耿颂友情、爱情方面更为细腻、生动感人。凡此种种.对后代均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田玲 《培训与研究》2005,22(4):9-11
如果在西方移情理论和观点及其背景的观照下,来考察中国美学史中的情景交融或意境现象,不难发现,它们大体上是相通与一致的。但中西文化存在的必然差异,导致这两者之问在审美心理、审美过程、审美意义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与差异。我们有必要辨清它们,以利全球语境下中西文化更好地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