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延勇 《山东教育》2011,(25):32-33
【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上承五年级上册"走近毛泽东"的人物专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这样就可以使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中的  相似文献   

2.
李敏  黄亢美 《广西教育》2006,(7A):49-51
第一课时 (让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 师:这篇短文作者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生:对话。 师:(板书:对话)作者在这篇短文里,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其它都写人物的对话,事情在对话中进行,对话完了,事情就结束了。可见,写好对话是相当重要的。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呢?  相似文献   

3.
根据作者在教学中对鲁迅小说《故乡》的感悟,从形象对照中揭示作品主题、塑造的三种不同人物类型及重点语句释义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对鲁迅先生改造国民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故乡》是鲁迅的短篇小说,其通过对故乡人情风物的细腻描写,表达出对故乡黑暗封建现实的失落,塑造人物的典型形象,实则是以人物的变化映衬出其精神家园的覆灭,文章以沉重的笔触写出了作者对故乡现状的绝望,但在这绝望叹息中又寄寓着作者对未来的殷切希望。从时间维度对《故乡》中精神家园的进行解读,以昔日、当下以及未来故乡的发展变化为基础,结合文本的环境背景,可以深刻理解鲁迅及当时国民精神家园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大量运用对比手法来渲染气氛 ,刻画人物的性格 ,表现了深刻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6.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求学时遇到的老师,为了纪念这位老师,鲁迅创作了这篇作品。文中运用了大量对话描写,讲述了藤野先生与鲁迅之间发生的故事,在几次对话中,使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藤野先生》一文中的对话描写入手,分析对话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是用第一人称写成的,小说中的“我”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作者着意刻画的进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这一形象在文章结构与作品思想内容的表达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夏季红 《语文天地》2012,(24):29-30
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建立在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具有平等地位基础上的教学。对话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形态、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平等、合作、互助的精神。生动活泼的对话式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认读、思考、练笔中汲取知识,掌握学法、开拓视野、陶冶性情。《故乡》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内蕴丰厚、寓意深远。在《故乡》的教学中,运用对话式  相似文献   

9.
学情分析策略鲁迅的《呐喊》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孔乙己》《一件小事》《故乡》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和作品所折射出的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学生的记忆里都留下了鲜活、深刻的印记;《藤野先生》记  相似文献   

10.
<正>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故乡》,经常被选编入初中语文教材,展现了极大的文学价值与教学价值,为此,通过对《故乡》重要地位和教学价值的分析以及《故乡》主题的深化解读,探究鲁迅先生这场关于故乡的艰难“身份认同”之旅。一、《故乡》的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一)《故乡》的写作背景《故乡》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小说中的“我”其实就是鲁迅先生自身的影射和写照。《故乡》创作于1921年,  相似文献   

11.
<正>标点符号的作用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不仅具有叙事的功能,还具有隐喻和象征的意义,恰当的运用对于人物情感的展现和主题的传达具有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鲁迅先生小说《故乡》就出现了大量的省略号,这些省略号大都出现在人物对话场景之中,呈现出一种“失语”“癫语”和“无语”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电教手段,可使所教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明朗化。在语文教学中电教手段所起的作用尤为引人注目。我在教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时运用对照手法将重放在闰土这个人物上,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鲁迅《呐喊》中的一些小说,如《狂人日记》、《故乡》、《社戏》、《一件小事》、《孔乙己》等,都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作品中的“我”,既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又常有作者自己的某些经历,包含了作者自己。《徬徨》中,虽然这种情形已减少,但仍可见到一些用第一人称写的小说,如《祝福》等。是否可以说,运用第一人称写法,并且在小说的人物“我”中带有作者的影子,构成了鲁迅早期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4.
英国作家伊利沙白·鲍温说:“对话是使书中人物呈现在读者眼前——使他们登台表演——的一种更为现代化的手法。……这种方法能吸引人,饶有兴味,条理分明,而且能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小说家的技巧》)而鲁迅正是用这种现代化手法的巨匠。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既精炼,又高度个性化,收到“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一、从对话中显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请看《故乡》中杨二嫂同“我”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小说分析往往扣住环境、情节、人物来展开,这诚然是不错的。但是,小说这种体裁并非一个模式,如果统统按固有套路去解析,有时就会有削足适履之嫌,很难发掘作品深厚意蕴。事实上,作者在设置人物时大费匠心,在安排人物关系上也用心良苦,顾及这两点,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才可能了解得更透彻更全面些。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艺术性、思想性都很高。茅盾曾这样赞叹说:“三个月来的创作,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小说月报》“评四五六月的创作”)即使对鲁迅小说批评最激烈的成仿吾也承认说:“《故乡》实不可多得的作品。”(《〈呐喊〉的评论》)那么《故乡》究竟好在哪里?一般论者多注意到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而忽视了次要人物宏儿和水生,忽视了作者安排这两个小人物的艺术匠心。我们认为,宏儿和水生这两个小人物,就作品思想容量和艺术结构而论,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者创作意图的流露以及对人生的深沉思考,正是  相似文献   

16.
【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上承五年级上册“走近毛泽东”的人物专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课本中,收录了很多鲁迅先生的作品,有《故乡》、《社戏》、《阿Q正传》、《孔乙己》、《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拿来主义》、《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等,这些文章都是鲁  相似文献   

18.
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如同行走于旧时代的街巷,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都在向你娓娓道来那个年代的人间万象.《藤野先生》是鲁迅为数不多的以人物命名的篇章,也是写老师的,而且是一名日本老师,足以见得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之大.这篇文章中,作者详写了与先生的交往的几件事,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其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阿Q正传》中,鲁迅先生通过回忆、幻想、独白、对话或者直接描述等手法,揭示阿Q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刻划典型性格的目的。阅读此文,可以让我们全方位地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 感悟人物的性格个性,体察文章刻划人物的多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虽然取材于日常生活,写的是小人物、小场面,但由于作者成功地运用矛盾对比的美学原则,通过对人物、事件和场景的纵向与横向、虚与实的对比描写.小中见大,突出了人物性格,增强了生活事件的重大社会意义,凸现了作品的主题,收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