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考分”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考分,通常的认识是:“谁教的学生考分高,谁的教学水平就高。”“哪所学校的考分高,哪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就高。”“考分就是钱,一分能值好多钱。”“考分是依据、是标准,考分最可靠、最公正,录用、选拔、奖励,检验等,都要凭考分。”然而,这些看法,是否有似是而非之嫌,是否存在以偏概全之病,推理上是否有漏洞等问题,却很少有人去想。一、决定考分的因素知多少人们往往把学生考分的高低,完全归结于教师这个因素。考分高,认为教师教得好,教学有功(比如高考、中考学生考得好,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校方则按学生的考分和获…  相似文献   

2.
老师的法宝“考考考”;学生的命根“分分分”,考分一见高低。明天就是半期了,可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又得熬夜了,想好好休息一下都困难了。爸、妈对我充满希望的神情,又一次出现在我面前,我真不知所措了。  相似文献   

3.
张爱民 《云南教育》2004,(25):34-35
追溯语文教学中的“训练”,其渊源久矣。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训练”受到教师们的高度重视,以至有人总结出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法宝”,一些过激的行为也随之应运而生,诸如肢解课文,把文章拆成散装“零件”供学生细细把玩,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题海战术大兴其盛,大量刻板的、重复无效的训练题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此教训实在沉痛!  相似文献   

4.
张允公 《山东教育》2005,(10):62-63
实行聘任制,教师的去留谁说了算?普遍的做法是学生的分数说了算。各地实行的“末位淘汰”的末位,说是综合考核后的结果,实际上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学生的考分。这是应试教育在评价教师上的顽强表现:应试教育以考分选拔学生,校长就以学生的考分聘任教师,这样的教师聘任制强化了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5.
“差生”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以升学率、考分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优劣的根本指标,就无法不产生“差生”。社会力量热办择差教育的现象对现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警示:教育就该有教无类,教育的字典里不应有“差生”二字。  相似文献   

6.
信息专递     
教育字典里不应有“差生”二字刘菁林艳兴“差生”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以升学率、考分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优劣的根本指标,就无法不产生“差生”。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提出 在考试成绩传统的统计评价中,往往只统计“考分”、“考分总和”、“及格率”、“优分率”、“平均分”等等传统指标并据此进行评价。这种传统的统计评价存在许多弊端:一是当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指标之一时,往往受到试题难度等因素的干扰;二是传统指标值受测量单位的制约,学科考试成绩指标之间不具备可比性和可加性,给  相似文献   

8.
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向世人昭示和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愈是改革开放 ,愈是要发挥其作为“指南针”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体制及师生对考分的极度追求,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写作个性。学生笔下的作文内容上多空话、套话,形式上多常见的套路,严重缺乏真情实感和个性色彩。这种非个性化作文的产生有以下原因:(1)重终结评价轻过程性标准语文考试的结果因为满足了升学、评价教学之需,其重要性居高不下。正如一些人所云:“数字出真理。”学校上级部门对语文学科的终结评价导致了语文教学中评价的唯一性,也引发了许多尴尬的问题。流行已久的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为了得到最终的结果“分”,学生的学习开始投机取巧了,…  相似文献   

10.
考分刍议     
现在的大学生对考分看得很重,这是因为考分往在决定着他们的前途。从大学的录取按一定分数线开始,到进大学后的升留级标准、优秀生的评选、奖学金的发放直至研究生的推荐等一系列的“关口”,一般都离不开用考分来做为学生学业好坏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志。同样,有些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也对学生的考分看得过重,因为这样识别简便而容易,从表面看来似乎很“公正”,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出台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方案,不再以考分和名次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必将对中国的教育事业起巨大的推动作用。众所周知,教育评价具有不可替代的导向功能和促进功能,评价标准一变,一切将随之而变;评价不变,一切改革都难落到实处。君不见,尽管素质教育喊了若干年,可全国各地依然是一派“春风不度”、应试教育坚冰难破的景观。究其因,就是教育评价改革没有跟上。现在好了,评价标准将变,考分和名次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考分依然是重要的权…  相似文献   

12.
每临大考,不少学生都要对各类作指导用书加紧研习,并择其“精要”熟读和背诵:“确立精品意识——考场作得高分的保证”,“语言美——考场夺分的法宝”,“讲究‘义理、考据、辞章’——考场作得分的关键”……诸如此类的“法宝”、“关键”被奉为圭臬,必烂熟牢记而后心安。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中小学,班主任一般都在期中、期末或阶段考试后,按照考分的多少评价学生作出努力的程度。以前我也是这样做的,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并不科学。每次考分名列前茅的只能是少数学生,只用考分来衡量,少数优生容易滋长“自然领先”的骄傲情绪;大部分中等学生,会产生“反正得不到表扬,也不会受批评”,因而甘居中游的懒惰思想;而少数居于下游的学生则会出现“表扬得不到,批评少不了”的自弃自馁情绪。这不利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要取得教学“水平高”的泛誉并不难,但要真正达到“教得好”的标格则不容易。这里的“高”,难免带有这样那样的人为意味。而“好”,则是很难自欺或欺人的。要想争到“教学水平高”的泛誉,将学生的考分高借光到教师自己头上是最简单的办法。无非是逼学生呆呆听讲,死记硬背,多做习题,或由教师增加补课量而已。教师若扪心自问,这样的“笨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何实际意义?若是学生对语文感到很苦,很乏味,即使考分高了,而同时又在磨损着或消耗着自己原有的语文兴趣、语文素质,这样的语文教学水平之“高”,又有…  相似文献   

15.
考试是教师检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改善教学、学生不断反思学习的重要依据,实施素质教育,走进新课程,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回避考试。现在考试的内容正在进行全面改革,考试次数正在减少,而考分的处理却过于简单。比如,教师逾越教育固有的权限,以无节制地宣扬考试成绩来督促学生,以及把考试成绩“守口如瓶”,使学生稀里糊涂的做法,都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和促进自我发展。结合平时实践,笔者想谈谈对考分的处理。一、个体公开,稳定情绪作为某一阶段的学业检查,学生有权知晓自己的卷面分数,了解近期的学习状况,有权…  相似文献   

16.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我们构建了“3+综合”的评价体系,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关于“3+综合”“3+综合”是对学生学习质量实行综合评价的基本结构体系。“3”指考分、学分和竞赛分;“综合”指教师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以考分、学分、竞赛分及教师的综合评语对学生进行评价,摒弃了以单纯的“考分”为标准的片面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发展具有激励导向的功能,有利于真正地  相似文献   

17.
《青年教师》2004,(11):54-54
上海师专附小近日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个人主页,学生和家长分别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就可看见不同的评价结果,学生看见“优、良、及格、不及格”的等级评价,而家长能看见具体考分和班级平均分。师专附小对学生的成绩“加密”引发了争议,成绩是不是学生的隐私?  相似文献   

18.
时文选萃     
教育词典里无“差生”“差生”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以升学率、考分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优劣的根本指标,就无法不产生“差生”。社会力量办“择差教育”的现象对现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警示:教育就该有教无类,教育词典里不应有“差生”二字。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传统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过多地强调学生做答,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当逐步从以考分取胜的“好胜心”变为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从做“学答”变做“学问”。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中学思想政治课同其它科目一样.也走入了应付各种考试的怪圈,只注重单一的智育,把考分和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即“一张考卷定成败”。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