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认为它是人类有意识地、积极地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有意识地、积极地建立与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状况。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要注意四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将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起来,并保持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适度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人是世界性的存在者。人的这一存在事实源于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对他的整体创化,更源于自然、生命、人三者的共在互存。自然、生命、人三者的共在互存,既内在地规定了人作为利益存在者,必须考虑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的利益;也敞开了自然社会与制度社会之间的原初血缘伦理关系。由此双重规范,自然宇宙和生命世界之存在价值观和价值尺度,构成了人类伦理的根本依据。当代伦理学的重建,将不再为人类的单向征服、改造、控制以及随心所欲地暴力发展和开疆拓土提供价值导向,而是要为人类对其世界性存在的原生态秩序、节奏、平静和诚实的存在守护提供价值引导与行动规范。  相似文献   

3.
人类从荒芜走向文明,经历了"惧怕自然""、征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三个阶段.本文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发,探讨设计与自然的关系.设计源于自然,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设计更应该回归自然,绿色设计和废弃品设计有利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代表着未来设计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地处东海之滨的普陀区作为浙江省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县区,近年来不断地试图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趋势中,去寻找未来教育的特征,并由此来决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我们正开始进入信息网络迅速沟通与扩大,时空相对缩小,人类与自然依存关系明显凸现,国际化和多样化、冲突与合作交织在一起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时代。作为社会和时代的主人,我们在走向新时代的过程中,需要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更执著地探索未知世界,更快捷地获得知识和经验,更自觉地把握自己的行为,更理智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更富于创造性地迎接未来的不…  相似文献   

5.
从古代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原始统一关系,到近代人支配自然和自然的异化,再到20世纪后半叶,人类意识到自然并不是人类的奴隶,人类也不是自然的奴隶.单从统治与被统治、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并不能合理、科学和准确地把握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其他生命的关系.通过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易经>、<道德经>中自然哲学思想的分析,以及美学中对美的理解,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立足于全球化战略而布局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关照了全人类之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关于世界问题的哲学回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类"概念较为恰当地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在"类"概念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感性对象性关系,由 自然进化而产生的人类是自然界本质自我意识的彰显,也体现了个体与他人本质的互证关系.自然是人化的 自然,因而人与 自然是本质同一关系.人是社会化的人,因而人与人是本质一体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体现为"社会化的人类",马克思"类思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奠定坚实的哲学基础,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 自然观、"仁爱万物"的博爱观、"天下为公"的义利观、"协和万邦"的和合观等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哲学滋养,普惠理念、共同价值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旗帜鲜明地提供了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生态文明所提供的基本观念是全球生态环境系统整体观念和系统中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念。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因此,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新认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从自然的角度说,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的主宰。这就是说,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在评价自然物种的非经济价值时,要承认物种有其自身天然生存的权利。人类要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在自然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内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否则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所考察的自然,不是孤悬于社会历史之外的天然之物,而是纳入人的活动范围、作为对象性存在被社会实践中介过的人化自然。在马克思的视域里,无机界与人类历史都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二者在历史进程中相互规定,在现实关系中相互转化,自然是人的"对象世界",人类生活是"对象世界"的内化,社会是实践基础上人与自然的统一。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洞见,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哲学基础,也为现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会展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会展业与旅游业在武夷山是天然合作的关系,研究武夷山会展旅游的联动模式意义重大.武夷山宜采取旅游先导型的模式,且具备该模式发展相应地依托和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早期人类的分布、扩散极大地受制于自然条件.随着人类驾驶自然能力的加强,世界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素质不断提高,同时世界人口的增长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有极大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特殊形态,自然和社会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并阐述了社会健康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历史科学不仅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还应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也是建立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①自然环境,既是构成人类生存的基础,创造文明的自然前提、物质基石,也是制约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人类文明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复合作。所以对历史的研究,尤其是人类对自然制约力度不大的古代社会的研究,更应重视自然条件对人类历史文化的影响。世界上古文明地区,如东亚、北非、西亚和美洲文明区,都创造了伟大的农业文化。如东亚黄河流域的小米文化、长江流域的大…  相似文献   

13.
在美和道德处于沦落的时代,拯救人类生活的希望依然来自人类天然固有的美好愿望本身.柏拉图在相似的时代境遇中曾把这希望寄托与神的理念,他的神和理念是超越于人的欲望,由已有的人类历史积累而成的道德理想的化身,这个化身并不能摆脱人的自然欲望而造成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分裂,对立和敌视.理念,道德,理性对现实,欲望和自然的拯救依然只能通过两者的合作,制约,相互解放来实现.在这过程中,自然的优美和道德的崇高就发现了各自在对方身上的产生根源,而结成亲密相爱的伴侣,确立和开辟着人类已有的和未来的美好理想生活.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天然世界,人涉世界,人的世界的区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关涉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把握。本文意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逻辑出发,对这三个概念试作辨析与界定。 天然世界范畴是一个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范畴。有的学者把自然界、生物体的人以及人类社会都纳入天然世界范畴,这实际上与我们通常讲的物质世界范畴重合了。人及人类社会不仅是在自然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自然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且具有物质的属性。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人及人类社会的结构确实是作为社会存在被容纳在物质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瑶族古歌抒写自然,思考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人类既热爱自然,同时又敬畏自然.瑶族古歌审视和反思人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在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类既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面,又有与自然相对立的一面.瑶族古歌关注人类精神生活与自然的关系,在和谐自在的自然中,人类拥有美好的精神家园,人与人和谐相处,然而在环境遭受破坏时,人的精神遭受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遭受破坏.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吉尔吉斯作家艾特玛托夫是当代苏联文坛的佼佼者,其作品通过对幻化世界、动物世界和人的世界的刻画,从哲学的高度思考了人与自然的新内涵、新关系,辨证地分析了当前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全方位展示了人类的生态危机,揭示了人类的生存危机,以超前的生态观来呼唤现代人的生态良心,引起了读者对当代现实世界生态问题的认真思考,以求得人类与自然和谐长久地相处。  相似文献   

17.
《当代学生》2011,(Z4):30
自然与科学——一为宇宙间的一切存在,一为人类文明对其的认识、研究与解读——当它们和谐对话,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人类观察星空奥妙、万物起源、生命奥秘……这一切,是为了了解自然,并与自然更和谐地相处。那么,人类对自然已经有哪些领域的认识?在此过程中,经历过怎样或曲折、或艰辛、或美  相似文献   

18.
威廉·戈尔丁的<继承者>貌似情节平淡,语言浅显,实则寓意深刻.小说里的尼安德特尔人部落珍惜生命尊重自然,"新人"部落排除异己物化敌视自然.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梳理审读两个部落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发现"生命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两个系统的自然观,这解释了"继承"的某种必然性,也蕴含着作者对待"继承"和"被继承"问题的辩证态度.书中对猿类和人类祖先"新人"的替更描写,隐喻地揭示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既同情尼安德特尔人的善,贬斥"新人"的恶;而细节描写则暗示了尼安德特尔人的灭亡是大势所趋,"新人"仍不失为我们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9.
广义的生态文明与狭义的生态文明的划分是基于不同的文明分类标准的,它们指称的对象和涵义不同,不能混淆。一般地说,生态文明指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并列的文明,是人类有意识地、积极地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积极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注重四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将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起来,并保持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适度的张力。  相似文献   

20.
仿生之美与感悟之升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自然的生灵,最初是人类先民的“图腾”,人类与自然早已有一种神秘的关系,人类的许多行为,均与仿生有关,体育化的萌生和发展,更是典型地证明了这一点。从顶礼膜拜到仿和民生灵世界走过的漫漫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