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材解读本课选自苏教版《科学》教材年级上册。这一内容是科学过与方法显性化单元的重要内容一。教材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希望学生能对解释与模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识,并对“解释与模型”这一科方法进行初步的了解。考虑到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况,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部分整。本课教学过程由以下环节组:第一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么是事实,什么是解释,让学生识到,为了作出合理的解释,就要获得很多的事实;第二环节,导学生判断哪些是事实,哪些解释;第三环节,引导学生学会图画出模型解释的基本方法;四环节,指导学生根据…  相似文献   

2.
就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而言,从现有的历史教材中,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史实,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挖掘教材的内在规律性的联系,是历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平时教学中普遍重视的教学环节。但如何运用学生掌握的其它学科的知识,认识、理解历史,则是正在引起普遍关注的问题。人们常说“文史一家”“政史地不分家”,道出了这些学科间知识联系的紧密。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渗透关系解决认识活动的问题,是符合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迁移规律”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对“知识迁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有很高的评价。本文…  相似文献   

3.
证据推理强调了获取证据、进行解释,以及运用推理的思维,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和关键能力。文章以“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为范例,以四个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为方法,立足类比推理,使学生通过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历程,进行类似的研究方法的设计和探究性活动,寻找证据,开拓推理思维,提高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探索变讲述为探究的类比推理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模型建构与科学论是科学思维的两大要素,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科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思考的问题。以鲁科版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一节为例,基于科学协商教学模式,按照六个环节(创设驱动问题、初步构建模型、初步论证模型、讨论与修正模型、咨询“专家”及反思性写作)将建模和论证整合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科学观念、建模和论证能力,为教师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如何读教材     
1.读出教材的新意要能够把教材上的“例证”与课改、课标中的“理念”对上号,读懂教材中哪些课文、哪些环节、哪些地方体现了新理念。青岛版科学教材(下同)是怎样体现这种理念的呢?“活动准备”是学生自己的准备活动,“活动过程”是学生自己的过程活动,“自由活动”是学生自己的自由活动,“拓展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拓展活动;教材中学生的研究活动大都是几个人在一起的共同协作,看不到“孤军奋战”式的研究活动,凡是需要合作的地方,编者都“安排”学生合作了;探究是教材的一个最为基础性的特点,只要一翻开书,探究的气息便扑面而来。2.读出“留…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通过学生从社会生活或其它领域中选取研究主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通过试验,搜集证据,对获得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得出初步结论的过程。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探究课题的复杂性不同,因而给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下面就关于如何提高科学探究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方面浅谈以下几点。一、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活动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学习的,它与传统的“读化学”“、听化学”的方法完全不同,因此,教材没有详细地告诉学生怎样进行科学探究,只是在各个学习阶段结合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了相应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逐步体验。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教师参与辅导。教师帮助学生设计方案,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建议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解释,并指导学生用文字或图表表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使学生在动手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领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学教学改革的明显变化是,教材的变化很大,生物教材的内容普遍注重了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活动和动手实验,体现在“做中学”的科学课程思想,而且不同学校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教学要求上的明显变化是,科学知识内容的数量上减少了,但以学生探究和活动的方式学习科学方法,体验科学过程,感受成功,学会理性思考人类活动及社会责任的要求增加了,教师已经感受到了教学时间和空间的解放,面对这种“放权”教师将怎样适应?在教学中怎样真正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教师已直接参与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单元的整合,科学知识与现代…  相似文献   

8.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不提高,课程改革中“新教材、老教法”的现象也将持续。课堂教学设计要素的重构以课程标准、科学教学的新特点、新课堂的现实要求为起点.由学生、教师、学习内容(教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策略、创新空间等十个要素组成.各要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对话”为教学主旋律.围绕学生发展.共同构成新的互动关系模型。在新模型中,各要素的地位与作用比较明确.教师与学习内容(教材)构成了学生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能初步适应新课程教学设计上的需要.对新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的具体实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莹 《科学课》2014,(5):52-54
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探究式教学模式——5E教学模式,模式中解释环节中的数据分析、现象解释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部分和重要环节,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桥梁。运用5E教学模式教学小学科学“物质世界”内容,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更加有效地建构“物质世界”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0.
需要首先说明的是标题中前面的一个“探究”指的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后面的一个“探究”指的是“卷入解决未明确事物的过程。”(杨晓微语)即讨论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与科学探究活动相关的突出问题。当前,许多科学教师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活动)过多、40分钟的时间里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认真研究科学教材,走进科学课堂广泛听课后我们发现,科学教材中确实存在教学内容(活动)偏多的情况(这已经引起了教材编者的重视,目前正在不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此外,还有一个导致40分钟的时间不够用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教…  相似文献   

11.
杨凌云 《科学课》2013,(6):72-74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收集完事实后就要进行下一个环节——分析事实。什么是分析事实?分析事实就是借助所获取的事实,运用比较、判断、归纳、分类、想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对收集的事实进行整理和解读,最终形成对研究主题解释的过程。分析事实是科学探究中最具科学思维含量的一个教学环节,一般可分为两个步骤来完成:整理事实与解读事实。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材在问题聚焦、材料选择、图像信息、单元总结等板块中精心设计了“留白”,这些“留白”为学生的思考、研讨、交流及运用证据解释等探究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教材中“实体”部分的教学更具有活力。教师在深入研读和实践教材“留白”内容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与应用,指导学生开展想象实验,有助于完善学生的实验结构,深化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夏青 《英语教师》2023,(8):184-187
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以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提出教师可以在“走近”教材环节设计指向逻辑思维发展的问题,在“走进”教材环节设计指向批判思维发展的问题,在“走出”教材环节设计指向创新思维发展的问题。认为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问题,使学生高效参与思维活动,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要给学生打好数学基础,也要为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初步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我努力发掘教材内在的因素,联系学生实际,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这里着重谈谈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起步教学阶段,即“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的初步尝试: 一 教学“数的认识”时渗透世界是物质的,实践第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学是时代的呼唤。目前,以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为目标的创新教学,已主导了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于创新思维有以下几种解释:“创新活动中进行的思维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创新思维就是指直觉、灵感和发散”、“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根据这些解释,我们把创新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界定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内容有独特的创见,能提出不同于教材表述、不同于教师讲述的新观点、新方法的思维。”因此,独特性、发散性是创新思维应具备的典型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独特性、发散性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教师要把课教得直观、生动,让学生观察仔细,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材料不足是制约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根本所在。怎样克服这些不足呢?我结合“科学大环节”教学,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真、细致、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体验,感悟科学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新课标大纲对数学建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材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通过对问题的研讨、学习,有助于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数学建模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难点,强化数学建模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语言,也能树立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比较全面的认识数学及其与社会、技术、科学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概念发展的一般水平层次是由他说的话,特别是他用语言建立起解释现象的模型时用的语言所揭示的。”可见,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语言的表达(描述和解释)对其科学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验教学一直是生物学教学的软肋,尤其是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名为探究,但因教材中有详细的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很难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怎样使教材的探究实验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所助益?怎样能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设计实验探究过程?能不能尝试着改变教材中的“按实验步骤操作实验”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并自主操作”呢?本文报告了笔者在实验课教学中的一个实例: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根据这一要求,全国各个版本的数学新教材在编写上均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编排结构,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也基本按照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并称之为“生活数学化”的教学。但随着新课程实践研究的深入,不少教师对“生活数学化”的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困惑,到底怎样的课称得上“生活数学化”的教学?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认识必须澄清,一是为什么要创设生活情境?二是如何在课堂上运用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