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示谦虚的言辞,如“过奖、不敢当”等叫谦辞;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如“请问、借光”等叫敬辞。谦辞只能用在自己身上,敬辞只能用在对方身上,泾渭分明,不可混用。如“犬子”属谦辞,只能用于己方而不可用于他人,“令郎”属敬辞,则只能用于他人而不可用于自己。干百年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使用了数量众多的谦辞和敬辞,这充分体现了我国作为礼仪之邦的风范。  相似文献   

2.
《云南教育》2008,(3):19-19
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相似文献   

3.
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相似文献   

4.
时下“鼎力”一词频频出现在报刊中,例如: ①真正鼎力相助的是低微的丫头紫鹃。她提醒黛玉早作决断,……(2002年5月17日《人民日报·假如黛玉当垆记帐》) ②200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麦克法登博士在汉讲学时呼吁:已经富裕或比较富裕的中国人鼎力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2002年6月6日《湖北日报·诺贝尔奖得主在汉呼吁》) ③十堰鼎力支持东风重组(2002年6月17日《湖北日报》一文标题) ④很多研讨会是由一些企业鼎力赞助的,肯定要给企业露脸的机会。(2003年2月17日《中国青年报·大腕儿成了论坛的托  相似文献   

5.
词的领字     
领字多用于慢词,单字领句比二三字领句用得普遍。本文中我们就以单字领句为例,讨论领字在词中的用法。一字领二句的在词中最常见,如果这两句都是四字句,最好用对句。一字领三句的,这三句中最好有两句是对句。一字至多可领四句,这四句必须是两个对句,或四个排句。不过这种句法在词中不多见,一般只用于“沁园春”和“风流子”二调。  相似文献   

6.
第五册《公输》一文,共用了三个“请”字:“请献十金”、“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课文对“请”的注释是这样的:“请(让我)奉送(给你)十金。请和下文‘请说之’、‘吾请无攻宋矣’的‘请’都是敬辞。“这三句中的“请”都释为敬辞,值得商榷。我以为本文中三个“请”,除“请说之”一句中的“请”可作敬辞用外,其余两个“请”都不能当敬辞用。特别是“吾请无攻宋矣”一句。我的浅见:“请献十金”和“吾请无攻宋矣”二句中的“请”,释为能愿动词“愿意”,比较妥贴。见《辞海》中“请”的第三义项:“犹言愿。”并列举了“《公输》‘请献十金’”一例。又见《中学语文教师手册》第383页“请”的第三义项:“愿意”,“《公输》:‘请献十金’。(我愿意送给你十金。)又:‘善战,吾请无攻宋矣’。(好啊! 我愿意不再攻打宋国了。)”  相似文献   

7.
敬辞浅说     
在祖国浩如烟海的词汇中,表示恭敬口吻的敬辞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虽受某种条件的限制,它发展速度较慢,但人们在写作时、在交谈中仍离不开敬辞。一般说来,敬辞运用的场合有限。但敬辞用得好,用得恰当,的确能使文章增辉。运用敬辞要分清书面的和口头的。如:拜托、赐教、大人、鼎力、烦劳、奉陪、高见、高寿、阁下、恭候、请问等口头敬辞经常在人们的言谈中出  相似文献   

8.
俗语有“吃醋”一词,意指男女间怀疑对方不专一而心生嫉妒。这个词并不是近代才有的,如明传奇《燕子笺》有“他两个只管拈酸吃醋,不成个模样”之句。此后使用愈发频繁,《红楼梦》中便多次用到“吃醋”一词,如六十五回贾琏安慰尤二姐时便说:“你且放心,我不是拈酸吃醋之韭.”  相似文献   

9.
日常会话是话语研究的重要领域,“请”字是人们在日常会话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词。目前对于“请”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请”和“please”的汉英对比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上,但是对于“请”字本身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该文选择了100篇电台节目主持人和求助者之间的对话作为语料,从“请”的句法位置、“请”字的两种功能两方面对其中的“请”字进行了研究。笔者发现在该文所选的语料中,位于句首和句中的“请”数量基本相等;“请”作为敬辞使用比作为动词使用的频率要高。  相似文献   

10.
《二泉映月》一课中有这么一句:“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课堂上有学生提问:“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学生中没有人做出反应,显然,他们对这个词不理解或一下子无法表达对这个词的理解。我是这样引领学生学习感悟“饱经风霜”一词的:师:你们觉得能用“饱经风霜”来形容我吗?  相似文献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语一册)有句:“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句中的“必”,中学教材释为副词“一定、实在”,失之。此“必”当为假设连词,相当于“如果”、“倘若”。“必”的这种用法,古文中并不鲜见。让我们先来看看古书中的异文、对文之证。1《史记·孟...  相似文献   

12.
谈兼词     
在古汉语的虚词中,有一些字兼有两种不同词性的职能和意义,我们称这种字叫“兼词”。兼词根据语音原理的判断,可分合音兼词和非合音兼词两种。现在举一些古汉语中常用的兼词来说明它。一、合音兼词诸=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一般用于句中。例如: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要上出语文味就要重视品词析句.品词析句就是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要词句.领悟欣赏其意义。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的词语.一句句精妙的句子.架起一座座桥梁.实现与作者的共鸣,与文本的对话。如《爱如茉莉》最后那句话“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1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是苏轼词作中的名篇之一。分析、讲解这首词,应从何处着手呢?我们都知道,词有“词眼”,文有“要句”,“居片言以居要,乃为一篇之策警”。这首词作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可谓是这首词的“词眼”了。当然,这两句也是这首词的重点句。这两句,课文的注释中是这样解释的:“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是对子由说的。”过去分析这两句,我只是给学生读读注释,强调一下注释而已。其实这等于没有分析,学生学过以后根本不懂这两句的深意。叶圣陶先生在《…  相似文献   

15.
《作文与考试》2023,(6):18-19
<正>热词一:文字讨好症所谓的“文字讨好症”,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精心选择词汇,习惯性地加一些语气词,显示出自己的热情和诚意,让对方感觉到一种轻松愉悦的舒适感。作为社会交往的一种隐性行为,近期因某脱口秀演员的一句“你们有没有‘微信文字讨好症’,比如我会把‘来了’改为‘来啦’”,让这个词冲上了热搜。群众的热议让不少人如梦方醒:“难道我平平常常的说话中夹杂着讨好他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16.
<正>谦辞、敬辞因二者通常搭配使用,故常被人们以“谦敬辞”合称之。虽常见于古今中外的语言交际之中,但与其相关教学问题却探讨度有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学上的遗憾。一、溯流寻源“谦辞,即故意以轻贱的称谓来指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人、事、物,以体现对他人尊敬的一类词……敬辞,以高贵、尊敬的称谓指称他人或与他人相关的人、事、  相似文献   

17.
从《小学教学研究》今年第二期上拜读了福建同安教师进修学校蒋大营先生的《“词不离句”也有弊端》一文,受到启发;因而也对语文教学中“词不离句”的方法进行反思,觉得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束缚了某些教师的手脚,导致了词语教学方法的僵化刻板,词语内涵理  相似文献   

18.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讲了一句让人肃然起敬的话,他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幸福”这个词听得多了,“尊严”却比较陌生。我们终于可以谈论人的尊严了。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中,选编了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文中开头有一句总领全文的话:“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教参》中针对“美丽”一词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美丽’一词形容蔡老师,指出她的外表美。”很显然画横线处编者是想让我们填上“外貌”一词。  相似文献   

20.
秋词     
《中学生天地》2010,(11):44-44
纵向:1.苏轼《中秋词》中“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上一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