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题回放】王蒙①我有3枚闲章: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无为"与"逍遥"都写过了,现在说一说"不设防"。②为什么不设防?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谁能奈这样的不设防者何?  相似文献   

2.
不设防     
我有三枚闲章:“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无为”与“逍遥”都写过了,现在说一说“不设防”。  相似文献   

3.
逍遥生     
瞧!远方走来一位风度翩翩的"逍遥生"。这位"逍遥生"何许人也?请看大屏幕(各部门准备)——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逍遥是"无待"的逍遥。庄子逍遥哲学是理想的、高尚的人格追求,是无目标的、无约束的、无待的精神之游,具有鲜明的理想性、幻想性、不可实现性,以"至人""神人""圣人"为最高人格旨归。庄子逍遥哲学的实现途径是渐进的,需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战胜有待至无待,做到"无名""无功""无己",方能至"无累""无患"。  相似文献   

5.
"逍遥"接近于我们今天说的"自由"的概念,只要"放于自得之场"、"物任其性",则都可得"逍遥".所谓"有待"、"无待"只是相对而言,属于不同的逍遥境界,但无论是哪种逍遥,都要以"各安其性"为基础.<逍遥游>的"游"字,多与"心"联在一起,是具有特殊含义的专用辞,也可以说是用以表达主观精神活动的专用辞.这个游便是心游,唯有"游心"才能得以精神上的逍遥.  相似文献   

6.
庄子站在相对主义立场上,以怀疑主义为方法,从认识主体能力之局限性、认识标准之主观性、认识对象之变易性和言说之困境四个方面,对认识活动之障碍予以揭示并对其作了相对主义的消解,对最高本体"道"的认知则提供了神秘主义的"体道之方"。庄子的认识论是其逍遥人生理想的理论支柱,也是如何实现从安命向逍遥过渡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面对人生之局限——生与死,社会之局限——命与时,怎样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逍遥”呢?庄子认为,顺乎自然,进而认识到万物自然本性的相对性,就能达到逍遥似仙的绝对幸福。庄子的这种人生哲学,对于我们调节心理、调整心态和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歪打正着     
原句东海有鳌焉,冠蓬莱而浮游于沧海,腾跃而上则干云,没而下潜于重泉。……群蚁曰:"彼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之巅,归伏乎窟穴也。此乃物我之适,自己而然,我何用数百里劳形而观之乎?"  相似文献   

9.
庄子在《逍遥游》中描述了两种境界:有待的相对自由和无待的绝对自由。前一种自由是有所凭借的自由,或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或受到自身视域的遮蔽,不能达到自如的境界。后一种自由是庄子所提倡的逍遥之境,由"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游于无穷"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三重逍遥境界。这三重境界是庄子为他那个时代的人所构想的理想的人生存在境遇。在物质极为丰富、社会发展极为迅速的当代社会,庄子的逍遥境界仍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活在世间,有时就像玩经典小游戏"超级玛丽"一样,需要一关一关来过,直至胜利和梦想的终点。在《天龙八部》第46章"酒罢问君三语"中,西夏公主问道:你一生之中,在什么地方最逍遥快活?你生平所爱之人叫什么名字?你最爱的人相貌如何?大理皇子段誉傻乎乎地脱口而出:在一口枯井的烂泥之中最逍遥快活;最爱父母;  相似文献   

11.
<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可以说是全书的总纲.它追求的是一种超然的、绝对自由的精神状态,揭开了逍遥无待的主旨,即真正的逍遥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境地,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上,还是人格构成上,<逍遥游>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庄子立于"道"的高度,从现实的"命"入手,参透死生,消解人对死亡的恐惧和悦生恶死情结,实现逍遥("得道")的最高境界。以"真人"为理想人格,"真人"超越于世俗诸事,超脱死生之牵绊。其逍遥之路,不是靠理性的认识化死之悲痛感情为淡漠,而是靠心灵的直观、直觉,"心斋"、"坐忘"与"由技妙契大道"的修养之法。  相似文献   

13.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中,郭象的《庄子注》以其创造性的"误读"展现了与众不同的诠释进路。郭象之"误读"源自魏晋特殊的历史情境,是郭象在理解庄子原意下作出的另类解释,其中涉及对《庄子》中"小大之辩""逍遥之义""自然之性"等问题的探讨,且扩充了庄子哲学的"性""逍遥""自然"等概念范畴,进而成为中国古代创造性诠释经典的典型范式。  相似文献   

14.
孙优 《学语文》2014,(1):20-20
正《逍遥游》作为《庄子》的扛鼎之作,在整个庄学思想中至关重要。历代庄学研究者都给予特别重视。我们可将其梳理为三个层次:"至人无己"逍遥、"神人无功"逍遥与"圣人无名"逍遥。"逍遥"一词在《诗经》中也有出现,如《诗经·郑风·清人》中的"河上乎逍遥"。而在《庄子》中出现更  相似文献   

15.
“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中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思想的核心。与郭象、支遁的“逍遥”论相比,庄子的“无待逍遥”是“无己”、“无功”、“无名”;而与之不同的郭象的“足(适)性逍遥”只求“安于性分”;与之相近的支遁的“任心逍遥”则讲求“至人”“无待”。庄子的“逍遥”观对我们有许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逍遥游的境界令人神往,而逍遥游的涵义却扑朔迷离.通过对"小大之辩"的辨析,可以看出,小大二分是庄子哲学思想的逻辑原点.从这一原点出发,<庄子>一书,尤其是庄子亲著的内七篇,从创作方法到思维模式无不贯穿这一逻辑特征.因此"逍遥游"分小逍遥和大逍遥两种境界实为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还乡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本文试图将荷尔德林《返乡——致亲人》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加以比较,从"还乡之原因"、"还乡之进程"及具体诗歌文本的解析,来阐述两者之间"栖居"与"逍遥"所对应的人生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8.
“逍遥”是庄子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怎样才得逍遥 ?庄子没有具体说明。本文从摒弃、顺物、齐物、积聚等四个方面对通往逍遥的途径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9.
南宋文士的休闲人格美范畴,除了"闲"范畴之外,还有自由、自在、从容、雍容、悠然、洒落、萧散、逍遥、优游等"闲"之相关范畴.忽视了它们,就不能全面地展现出南宋休闲文化的审美范畴之完整面貌.  相似文献   

20.
方勇 《天中学刊》2001,16(1):15-19
郭象的<庄子注>,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庄子学著作,但它在很多方面却修改了庄子的学说一,以"独化"说诠释庄子关于"道"为万物本原的思想;二,以"足性逍遥"说诠释庄子关于"无待"才能"逍遥"的思想;三,以"寄之人事,当乎天命"说诠释庄子关于"无以人灭天"的思想;四,以"游外宏内"说诠释庄子关于"逍遥无为"、"外内不相及"的思想.故而<庄子注>并不是一部能够如实地反映出庄子思想本来面目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