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是传播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中的许多传播思想尤其是说服思想颇有见地,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说服的作用、影响说服的主要因素等是概括总结春秋战国时期说服思想的主要内容。探寻春秋战国时期传播文化的魅力,对正确地理解传播文化的历史继承,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的国际教学与传播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中国文化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传播机制等方面的探讨可以进一步厘清内在关系,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历时与共时层面展示中国文化精髓。《参考框架》为文化教学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思路,文化的选择性与拓展性可以得到更好地把握。三种类型的文化教学方式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相向而行,要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中的文化。中国文化课也是文化教学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在文化体验和文化应用环节也应重视。中国文化的国际教学与国际传播互相促进,泛在传播共生机制的科学建构将会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3.
印度禅学通过对中国士大夫阶层心理结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策略性迎合,在这一群体中成功传播。进而影响中国文化千年之久。禅宗在中国的成功传播揭示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最佳策略是本土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开辟以来,西方文化逐渐传入到中国。钢琴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受到这种跨文化的传播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钢琴文化的传播带来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钢琴文化属于单向度跨文化的传播模式,只是关注钢琴演奏的技巧,往往忽略了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播。所以,在开展钢琴教育的时候,不能只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还要加强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从而将中西方音乐文化进行有效整合,促进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的国际教学与传播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中国文化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传播机制等方面的探讨可以进一步厘清内在关系,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历时与共时层面展示中国文化精髓。《参考框架》为文化教学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思路,文化的选择性与拓展性可以得到更好地把握。三种类型的文化教学方式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相向而行,要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中的文化。中国文化课也是文化教学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在文化体验和文化应用环节也应重视。中国文化的国际教学与国际传播互相促进,泛在传播共生机制的科学建构将会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6.
文化传播具备双向性属性,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应有之义。文章在明晰语言教学及文化传播间的关系的同时,通过探寻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价值意蕴及传播原则,凝练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路径:明确传播内容,革新语言教材分析及设计工作;革新传播模式,实现语言及文化的一体化发展;坚定中国立场,明确多元角度的文化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7.
简论外国教育文献在中国近代的传播及其影响王红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关闭自守的大门。资本主义文化、教育也随之涌入,外国教育文献在中国近代也得到广泛传播。外国教育文献的传播,改变了中国近代教育的面貌,使其性质发生了根本的...  相似文献   

8.
姜葵 《考试周刊》2011,(71):162-163
人类信息传播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口头传播—手抄传播—纸质传播—有线无线传播—电视传播—网络传播的发展历程。如今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包括本土传播和国际传播的目的就是要使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格局中发挥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目前迅猛发展的网络文化信息传播可以称作社会文化传播领域发展的一个变革,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地位和作用的加强,英语在中国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语言的传播带来了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在西方文化随着英语的传播与东方传统文化激烈碰撞时,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在慢慢地深入欧美国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的国际教学与传播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中国文化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传播机制等方面的探讨可以进一步厘清内在关系,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历时与共时层面展示中国文化精髓。《参考框架》为文化教学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思路,文化的选择性与拓展性可以得到更好地把握。三种类型的文化教学方式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相向而行,要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中的文化。中国文化课也是文化教学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在文化体验和文化应用环节也应重视。中国文化的国际教学与国际传播互相促进,泛在传播共生机制的科学建构将会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的国际教学与传播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中国文化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传播机制等方面的探讨可以进一步厘清内在关系,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历时与共时层面展示中国文化精髓。《参考框架》为文化教学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思路,文化的选择性与拓展性可以得到更好地把握。三种类型的文化教学方式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相向而行,要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中的文化。中国文化课也是文化教学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在文化体验和文化应用环节也应重视。中国文化的国际教学与国际传播互相促进,泛在传播共生机制的科学建构将会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对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了精辟论述,为澡在新世纪建设中国政治文化指明了方向。高校有着传播和发挥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研究、传播的重要陈地。高校在网络文化及社会亚文化的冲击下,作为主流的政治文化日渐受浸淫,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高校政治文化的建设,对继承、建设、发扬和传播中国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逻辑。基于跨学科视角,融合传播学等研究方法,从传播的主客体、媒介、过程和内容等方面,可以更全面而立体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际,中国传统文化在起阻碍作用的同时又提供了传播土壤;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选择与诠释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惰性和内容也深刻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武术文化的形成及传播范式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学角度探讨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形成机制,认为中国武术文化起源于古代先民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战争因素客观上促进了各种武术流派的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则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思想资源。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范式以历时性传播为主,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共时性传播成为时代主流,从而完成了传播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陈懿 《英语广场》2023,(18):11-14
作者从此次译介活动选题出发,总体介绍了网络小说《雷霆反击》译介活动的基本情况,并从译介策略、译文受众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分析了本次译介活动的效果和影响,指出网络小说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时代特征和民族气质,网络小说译介的进一步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中外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传播范围广、影响大。伴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其对与我国关系密切的朝鲜半岛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梳理《昭明文选》的传播史,并将《昭明文选》在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传播情况进行对比,可窥斑知豹地审视中国文化对朝鲜半岛文化的影响,对促进中国与朝鲜半岛文化交流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明末清初的朝代更替当中,有不少僧侣,或由于明末战乱,或由于日本德川幕府的支持,或由于中日之间民间贸易创造的条件,纷纷东渡扶桑,在形成一次移民浪潮的同时也掀起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中国向日本进行文化传播的又一次高潮。在这次文化传播的高潮中,东渡扶桑的中国僧侣在宗教、哲学、医学、建筑、书法、绘画、雕刻、音乐等方面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的国际教学与传播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中国文化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传播机制等方面的探讨可以进一步厘清内在关系,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历时与共时层面展示中国文化精髓。《参考框架》为文化教学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思路,文化的选择性与拓展性可以得到更好地把握。三种类型的文化教学方式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相向而行,要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中的文化。中国文化课也是文化教学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在文化体验和文化应用环节也应重视。中国文化的国际教学与国际传播互相促进,泛在传播共生机制的科学建构将会更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则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不断地对外传播,逐渐构成了"汉字文化圈"。中国的汉字文化对周边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将从"汉字文化圈"、中国汉字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以及汉字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惠鑫 《英语辅导》2010,(3):169-170
本文主要讨论基督信仰在中国的形成、发展、传播过程、其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特殊性质、受到的中国本土信仰——儒教及道教的影响。中国本土的文化特质阻碍西方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本文还将讨论基于西方哲学和传统下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