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多样的,平淡自然是其主要特点,同时还有淳厚与豪放的一面。其诗在平淡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充满了情趣和理趣;在平淡外,抒发忧愤,寄托心志,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诗心与佛心     
诗心之所以通于佛心者,一是始于喜悦,即超越功利;二是止于智慧,即看破放下;三是慈悲,即人文关怀;四是金刚怒目,即诗可以怨。此外,传统诗歌的方法也是通于禅的。依奥登之说,"欢愉之辞"可以帮助我们更能欣赏人生,"穷苦之言"则帮助我们承担人生的痛苦,这是一块金币的两面,缺一而不可。所以陶渊明说"欣慨交心",弘一法师说"悲欣交集",王蒙说"泪尽则喜"。  相似文献   

3.
诗心与佛心     
诗心之所以通于佛心者,一是始于喜悦,即超越功利;二是止于智慧,即看破放下;三是慈悲,即人文关怀;四是金刚怒目,即诗可以怨。此外,传统诗歌的方法也是通于禅的。依奥登之说,"欢愉之辞"可以帮助我们更能欣赏人生,"穷苦之言"则帮助我们承担人生的痛苦,这是一块金币的两面,缺一而不可。所以陶渊明说"欣慨交心",弘一法师说"悲欣交集",王蒙说"泪尽则喜"。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的田园诗为历代读者及评论家所赞颂,其自然、平淡、质朴的独特风格也使他获得“田园诗人”、“隐逸诗人”的称号。然而,对于他的“金刚怒目”(鲁迅语)式诗歌,人们却忽视了,而正是这类诗,体现了他的“真意”,从这类诗中.我们可以发现,正是古代神话悲剧英雄的感召,激发他心底的抗争意识,加剧了他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以与其田园诗不同的形式表现了真情。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陶渊明的杰出贡献之一是他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情韵极浓的诗歌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与诗人平和、自然的创作心态有直接关系。本文从哲学思想基础与生理心理基础的两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自然”心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刘因的山水诗有着多种多样的风格,因体裁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三种不同风格,长篇歌行奇崛劲健;哲理诗凝重深厚;近体短篇平淡自然。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诗歌创作在继承我国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东坡体”。他的诗,既有豪放恣肆的一面。又有着平淡质朴的一面。而他“转益多师,不主一家”,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其豪放与平淡这两类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诗论中,“平淡”作为一种审美趣味,审美意境和审美风格,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推重。李太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杜子美曰:“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七绝》之五);梅圣俞谓:“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元好问赞:“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三十首》之四):姚鼐言:“文章之境,莫佳于平淡”(《与王铁夫书》);王国维要求诗“不隔”,如此等等,皆是对清新、自然、淡朴风格的向往和追求。在中国诗史上,虽历代不乏浓墨重彩之作,但并非主流,而平淡自然却被尊为正宗,被看作是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成为历代诗人、论者乃至艺术家倾心追求的最高理想。千百年来,对中华诗歌与文学艺术及民族审美心理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盛不衰。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风格自然、语言质朴、凝炼、意境隽永而为人所称道,是诗坛上一枝秀丽的奇葩。他的田园诗,读来初觉平淡,再咏则感“平中蕴奇,枯木茂秀”。诗人以极高的艺术造诣,质朴自然又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予人仿佛身临其境下带来难得的艺术享受,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相似文献   

10.
王粲是建安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号称“七子之冠冕”,其诗在建安诗坛独树一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王粲的诗可以分为两期三类,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五言诗苍凉悲慨,志深笔长;前期的四言诗情至语质,文当而整;后期的五言诗莽苍雄阔,笔势浩荡。我们既要重视以《七哀诗》其一、其二为代表的前期诗作,也应该给以《从军诗》为代表的后期诗作以充分评价,因为它们分别体现了建安诗风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秦观前期诗,以田园、山水、酬唱为主要内容,风格不一。秦观在重大政治关头曾写过一些讽刺诗,数量虽少,但却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使人看到他在静穆之中又有着金刚怒目式的抗争。秦观后期诗,以贬谪生活为主题,以哀怨加悲愤为基调,严重高古,自成一家,是秦观一生思想和艺术成熟的结晶,形成了秦观诗的主旋律和主体流向。因此,“女郎诗”不是秦观诗的主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基本诗文风格之形成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形成"平淡自然"的风格特点,是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是探讨陶渊明生活即诗、性情即诗影响到诗文风格。他的出身、生活经历、人生观等直接影响其诗文内容,进而影响其诗文风格;他的性情受他外祖父孟嘉的影响很大,从而从另一重要侧面影响到他诗文的内容和风格。外因主要是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佛道盛行、谈玄说理、崇尚隐逸)和《诗经》中的农事诗对其诗文内容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到他的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乡野的曼妙     
《车停江边小村》这首诗谈不上什么代表作,但是笔者却认为这首诗很能概括李琦的一般风格。首先,这首诗语言朴实,风格平淡,有种天高云淡的感觉。再者,我觉得两种风格在这首诗里表现非常明显,那就是田园气息与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4.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史学家,在文坛上也是一位诗、文俱佳的文学家。其诗歌的风格主要体现在笔调清新和语言质朴两个方面,总体风格略与白居易、王禹傅相近。清新平淡与北宋中期的整体诗风紧密相关:语言质朴又深受司马光诚心自然性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嘲》是鲁迅旧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诗作既幽默诙谐,又豁达豪放;既金刚怒目,又一往情真;既有冷嘲,又有热讽。“诗之中须有人在”(吴乔:《围炉诗话》),这首诗确实展现了鲁迅那种个性非常鲜明的思想和风格。然而,对于这首诗,长期以来在其主题思想等方面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解释。笔者夜读拾另,拟分三个部分略陈浅见,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诗歌极为繁富,“自然”是苏轼诗的特色。内容的“自然”表现在哲理诗?景物诗、政治诗中,事与理、景与情融合无迹,真实自然。艺术方面的“自然”,不论其风格、用语还是表现手法都有所体现。本文还试着从他的禀赋、学识和经历方面探讨苏诗“自然”成因。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论者多以“平淡”论陶诗,自然也不错。但仅以“平淡”概之,似乎失之偏颇,“平淡”主要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平淡的根源和实质在于“真”。明人黄文焕就不同意“以平淡概陶”。关于陶诗之真,不少人在其论著中也涉及到了,但仍嫌不够系统,且分析缺乏层次性,未能说透。本文拟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及陶本人的性格特点揭示其诗真的原因,进  相似文献   

18.
中古诗学分期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古是与上古、近古相对的概念。它的基本特质就在于对诗之为诗问题的探索。中古诗学围绕着诗歌应该写什么,应用什么语言风格写,诗歌有什么用的问题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1.汉末(顺、献之间)-西晋末-(永嘉年间),“诗缘情而绮靡”是这一阶段诗歌发展的基本走向;2.西晋末-东晋末,是玄言诗主导诗坛的阶段。诗体道而平淡是这一时期诗坛的基本倾向。3.刘宋-唐初贞观前后,这是中古诗学的总结时期。其基本的发展趋势是诗歌由玄言诗的“体道”转向“体物”,并向着缘情回归,从而为最终复归于“言志”作着准备;在诗歌的风格上则由平淡经由Nong艳而趋向清丽。中古诗学发展的内在动因至少有这样两条:质代变,追求陌生化的审美心理;中古诗的探索特性。  相似文献   

19.
《归园田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著名诗作,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本诗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朴素淡雅,达到了梅尧臣所说的“难造之平淡”的境界。可是这种“绚烂之极的平淡”,在大多数学生的眼里却不免简陋甚至有些寒伧。怎样帮助学生领会本诗的妙处呢?按照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正是读者的二度创作给了作品永恒的魅力,那么我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在鉴赏过程中进行二度创作。《归园田居》其实就是一幅简约、素朴的农村生活画面?如果学生能够揣摩透画意,自然能把握住诗心。我就以此为契合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超越时空,在更深更广的画境中徜徉翱翔,触摸陶渊明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灵魂,一点点贴近他那颗向往自然、热爱自由的美好心灵。  相似文献   

20.
明朗与含蓄是诗的两种基本风格,对其它诸多风格起繁衍和主导作用,这两种诗风是互补的,相辅相承的。但是,有人在论诗时,却常常把二者对立起来,大有不共戴天之意。他们认为只有含蓄的诗才是好诗,“纯诗”;而明朗的诗则是拙诗,甚至是“非诗”。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