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徽商与同时期的西欧商人在发展程度和消费结构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资本雄厚。乐善好施,热购土地,生活奢侈。然而二者却有着不同的历史命运:中世纪末期西欧商人顺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徽商始终无法,中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西欧中世纪货币的变迁探讨西欧商业的兴衰。西欧中世纪早期是一个货币缺乏,币值混乱的时期,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商业的极度衰竭;随商业复兴的出现,钱币兑换制度开始兴起,钱币真正成为商业的中介和一种商品;随着商业和贸易的广泛活跃,信用制度广泛兴起,借贷行为得到社会承认,促进了大规模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欧中世纪时期是封建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而这一时期的西欧封建贵族主要是以骑士作为主导,骑士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贵族.骑士阶层的形成不仅代表着日耳曼部落的逐渐封建化,而且也代表着基督教会权力的发展和扩张.通过考察中世纪基督教会在骑士贵族的形成中的作用,可以清晰地了解日耳曼传统与基督教会的作用如何融合,并最终促成具有特色的西欧封建化.  相似文献   

4.
西欧中世纪一般被认为是一个化衰落的时期,甚至“黑暗”的时期,并且把造成这种“黑暗”和“化倒退”在原因完全归处于基督教会。事实上,在西欧中世纪早期(公元5-11世纪),教会的活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西欧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基督教是古典化的主要继承,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世纪早期西欧化的复兴,奠定了中世纪西欧教育的基础,促进了西欧各民族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学科知识结构化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突破口,为中学历史教学实践指引了方向。《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课强调了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它既是“资本主义发展”板块大概念的组成部分,也是这一课的大概念本身,从而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结构化。本文以“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例,就其知识结构化及教学策略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西欧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形成是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这与古老而文明的中国封建制度的产生和确立相比较,要晚千余年。虽属如此,但其解体却较早,至14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走向瓦解,于16世纪中叶首先爆发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在西欧首先爆发,这决非历史发展中的偶发事件,此乃由其深远的历史根源。试作浅析,以求教于同仁。 在西欧封建社会逐步形成时期的最初几百年间,是无城市可言。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因奴隶起义、人民革命和蛮族——日尔曼人的入侵,早已衰败或被摧毁,不复存在了;当日尔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诸多的封建性王国后,又普遍形成了封建性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 ,传统的观点认为西方的民权思想自古希腊产生到文艺复兴之后的全面发展之间存在着一个断层 ,即神权政治时期 ,但我通过对中世纪西欧社会文化、政治关系和基督教文化的考察 ,发现这一断层是不存在的 ,中世纪西欧神权的统治中仍然孕育着民权思想 ,这一思想为后来西方民权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14至17世纪是西欧社会大变革、大动荡时期,疯狂的物质利益追求,导致人们普遍的精神信仰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市民文化与新教不断调整、相互结合,较好地解决了变革时期人们的物质追求与终极关怀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比西欧长。在封建社会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比西欧高。但是,西欧成了资本主义的故乡,我国继封建社会之后,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封建社会实行土地买卖,封建土地所有权是不稳定的;西欧封建土地占有的等级结构,妨碍了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相对稳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中西封建土地制度的这一差别,必然影响到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这种影响形成一种综合力量,作用于农、工、商业,使中西封建社会发展的道路和速度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古西欧城市对西欧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认为:中古西欧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曾使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封建制在西欧的解体以及资本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西方教育史中教育概念的意蕴不断丰富,大致经过了词源萌芽期、丰富发展期、外延扩展期和动态稳定期四个阶段,教育概念在变迁中呈现出世俗性、多元性、实践性不断增强的特征。当代的教育概念研究中,应以哲学思维为基石,将教育概念研究提升至哲学高度;应突破时空局限性,使教育概念在更长的历史时期、更广的范围内具有指导意义;应以实践为指向,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提升理论研究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2.
诉讼时效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同于除斥期间.我国现行民法对诉讼时效的各项内容有必要作进一步补充.其中,诉讼时效的开始以“权利主体能够行使请求权时”为起算点更为适宜;其中止情形应作扩大解释;诉讼时效多次中断的有效性不符合民事立法的真正目的,对中断次数应加以限制;诉讼时效延长的法定情形太笼统,不利于司法公正,应对“法院认为”的情形作出具体规定;诉讼时效纵容了侵权人的行为,这也正是其“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写作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也有许多问题引起了争鸣,由于这些争鸣的问题均涉及到写作学科建设的一些重大内容,因而对这些问题的继续深入探讨和最终廓清,仍是今后一个阶段写作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掌握语音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应抓住幼儿语音发展的最佳时期+对方言地区幼儿进行普通话语音教育。在可塑性很强的幼儿时期把普通话的基础打好、打牢,这对纯洁我们的民族语言,准确交流思想,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地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预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投入巨大的工程,对该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编制预算进行事前的规划、事中的控制及事后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与地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关的收入和支出,就地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的预算编制方法和预算编制流程进行讨论,旨在为"地方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预算编制工作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规划的角度改革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是要使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摆脱“工具化”和“麦当劳化”的阶段,步入高职公共英语“通识课化”和“EVP化”的阶段,将公共英语的学科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使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成为相关专业的双语教学,以达到培养“厚基础、精技能、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广泛搜集和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尝试对二十世纪唐代咏史怀古诗的研究历程进行回顾与总结,将其分为发轫期、发展期、兴盛期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研究状况进行大致勾勒,总结其成就与不足,以期对新时期唐代咏史怀古诗研究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短跑技术理论几个热点问题的回顾与分析,使人们对近一时期以来,短跑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产生一个较清晰的整体性认识,以便于其在实践中运用、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元末明初的战乱使沧州人口锐减,为弥补人口损失,明洪武、永乐年间分别组织了向该地的移民,移民带来了沧州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考古发现、古籍资料的梳理和地方文化研究人员的努力,已初步构建了“哀牢文化”这一古代区域文化的研究框架,但对这一文化时期的教育却缺乏相应研究。拟从哀牢夷区史前文化、哀牢夷区青铜文化和秦汉时期三个阶段,对哀牢文化时期的教育进行一些积极的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