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581年杨坚废周称帝,更国号为“隋”,他就是隋文帝,时在开皇元年。隋文帝在登上皇位的当年,就开始币制改革,首先统一币式,铸造“开皇五铢”钱,开皇五铢又叫“置样五铢”,俗称“隋五铢”。隋五铢,开皇元年(581年)铸行,钱文篆书,外郭较宽,无内郭,唯五字左侧多一竖画,径2.4厘  相似文献   

2.
东汉五铢,是指刘秀称帝后铸行的一种钱币,又称光武五铢。钱径2.5厘米,重3克~3.4克,钱文金字四点较长为其特征;钱面带有穿上星、穿下星、穿上横画、穿下横画等;外观较粗糙,个别者背有阴文、阴形图案。在古钱币中背面出现阳文(凸起纹)不易造假,而阴文造假者最多,收藏时应加以往意。 这种东汉五铢铸行于建武十六年(公元40),刘秀于公元25年在鄗县(今河北柏乡)称帝,不久定都洛阳,年号“建武”。铸钱时距其称帝已有16年,其间均无铸钱记载。这么长的年月,商贾贸易、军需民用能不使用钱币吗?原因是称帝后,为巩固政权,刘秀东征西讨,连年用  相似文献   

3.
西汉末期,以摄政名义居天子之位的王莽,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自立为帝,改国号日“新”,为了清除刘汉集团影响,巩固自己的统治,王莽早在摄政之时,就进行了第一次币制改革,时在居摄二年(公元7年)五月。当时除了流通的五铢钱外,为了有别于汉代钱制,还发行了仿先秦大钱的三种新币,即错刀,一值五千;契刀,一值五百;大泉,一值五十。一枚重十二铢的大泉五十,比五铢  相似文献   

4.
北周由鲜卑族宇文部创建,从立国到铸造第一种钱币“布泉”相距4年之久,其间使用西魏五铢,或以谷帛交换为流通方式。北周第一次铸币不同于其他朝代,而是历经了许多风风雨雨,首先,开国之君周孝闵帝(字文觉)的皇位并非通过刀光剑影创建,而是靠子袭父职篡位取得,其父宇文泰是何许人?要从北魏说起,北魏关中守将宇文泰于公元534年接纳了不愿受高欢控制的北魏孝文帝(元修),从此以后北魏分裂为两个政权;高欢在孝文帝逃出洛阳后,另立元善为  相似文献   

5.
《百科知识》2009,(20):57-57
据现存文献考证,最早以“本草”两字代称药学的,是在西汉晚期。据《汉书·郊祀志》记载,早在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就有了“本草待诏”的官职。《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五年(公元5年),朝廷曾征召天下通晓天文、历算、方术、本草的教授者来京师。可见,本草学当时已成为一门与方术截然分开的独立学科。“本草”一词出现不多久,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就问世了。  相似文献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近五年了。本文是唐敖庆教授在第六次全委会议上作的五年工作总结报告(摘要)。全文共四部分: 一、五年主要工作。开展了三个层次和七种项目类型的资助工作和接受委托承担的其它工作。二、五年基本成效。稳定了队伍,涌现了成果,培养了人才和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三、基本经验:(1)有一个好的认识,(2)有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3)有“十六”字评审原则和一个好的专家评审系统,(4)有点面结合的资助工作格局,(5)有比较健全和适用的管理制度和办法,(6)有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工作透明度的措施。四、今后的建议和希望:(1)争取科学基金事业规模尽快扩大,(2)开展科学基金工作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我国科学基金制,(3)重视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工作,(4)搞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的评估工作,(5)加强机关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7.
所谓大豆“大垅密”栽培法就是把原来的三垅65公分小垅(每垅种二行大豆)改为二垅975公分大垅(每垅种四行大豆),垧保苗株数由原来的28—30万株增加到36—40万株左右(比小垅增加了30%左右的保苗株数),再加上相应的技术措施,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一种栽培方法。大豆是我县的主要栽培作物之一,88年—90年我们创立了大豆亩产200公斤的模式,叫大豆“永常模式”。使我县的大豆生产提高了一大步。如何使大豆亩产进一步提高,我们巴彦县农业科技人员在认真总结国内外大豆高  相似文献   

8.
程龙权 《科教文汇》2008,(22):247-248
古代人名用“参”字的不多,但有三个人特别出名,他们是孔子的高徒曾参、西汉初年的丞相曹参和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由于“参”字是多音字,所以在这些人名中读什么音,是有讲究的。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论证了这三人的名字都读作cān,进而分析了已知其字的人名中的“参”字也读为cān,同时推测,即便是那些至今不知其字的人名中的“参”字也应该读为cān,而不应该读为shēn。  相似文献   

9.
在汉代钱币中,王莽钱币可称独树一帜,不仅铸工精细,且造形优美,使同期大钱无法与之相比。王莽在处理钱币顺序方面确有独到之处,他于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进行了第二次币制改革,推出高面值的“一刀平五千”。这种“一刀”钱在“一刀”二字处以黄金镶嵌而成,凭这一点儿黄金如何也抵不上5000枚五铼钱的价值。为了更有效的进行掠夺,王莽除了公布“禁列侯以下,不得挟黄金,输御府受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西北的青海省乐都县瞿县乡有一座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瞿昙寺。寺院依山傍水,坐西朝东。寺前小河流水潺潺,寺内亭台楼阁错落。这组藏传佛教建筑群在我国汉式宫廷建筑群中是首屈一指的。瞿昙寺是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由三罗喇嘛创建,建成于成化二年(1466年)。洪武二十六年明太祖赐红底金字“瞿昙寺”匾额一方。三罗喇嘛(?——  相似文献   

11.
观测(Observation)在天文学的研究与学习中,是很重要而且很有趣的一项工作。本刊从这一期开始增加了“观测园地”一栏,我们的主旨如下: (一)介绍观测的常识, (二)刊登观测的图表, (三)讲述观测的仪器, (四)发表观测的记录, (五)辅助观测的困难。以上五点也就是“观测园地”令后努力的目标,希望得到诸位天文爱好者的多多合作,使我们的园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科技报研究会第五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决议和中央关于“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扶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多种形式支援西藏等民族地区”的精神,中国科技报研究会第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议暨青年编辑记者专业委员会和西部地区科技报年会于1996年8月5日  相似文献   

13.
《云南科技管理》2006,19(5):39-39
(专利申请号:200410078835)本发明属计算机汉字输入法,它把汉字看成由单元体组成。单元体分三类型:一是正码型,由偏旁部首组成。二是U V型,由汉字中常出现的不成字形体组成。三是补码型,由汉字中成字的其它形体组成。这三类型叫单元体字码。其中正码、补码型以拼音首字母为代码。对U V型,以U V为代码。另外每字整体有自己读音,也取首字母为代码(简称本字码)。这样由单元体码加本字码就构成全音输入码。易学,易记,记而不忘。易取码,易寻键位。采用“外码窗口汉字分块双条行数码选字及隐直显式输入法”,对新华字典所收编(繁体除外)的字打三…  相似文献   

14.
笔者因研究南宋魏了翁著作《九经要义》之需,翻看中华书局本《宋史》,发现《艺文一》中“魏了翁《论语要义》一十卷”①之“一”字存在讹误,当作“二”字,各版本均无异文,且《校勘记》并未指出。《论语要义》是魏了翁所著《九经要义》之一,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始刊刻于徽州紫阳书院(今在歙县中学内)。  相似文献   

15.
何谓“夜明珠”?指传说中夜间能熠熠放光的宝珠。又名“隋侯珠”、“灵蛇珠”、“明月珠”、“夜光珠”等等。“夜明珠”,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战国策》·《楚》记载:“(楚王)乃遣使献鸡骇之犀、夜光璧于秦王。”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八八《西域传·大秦》记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西汉东方朔著《神异经·西北荒注》记载:“西北荒中,有二金阙,高百丈……上有明月珠,径三丈,光照千里。”晋王嘉著《拾遗记》二《夏禹》记载:“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  相似文献   

16.
<正>相传东汉永平年间(公元64年)的一天夜里,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见一个浑身闪闪发光的金人在宫中飞旋。第二天,刘庄召来大臣为其解梦,一位大臣说:“我听说西方有一种叫佛的神,陛下梦见的金人,一定是佛。”汉明帝是个非常迷信的人,闻听此言后,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不产狮子。狮子一物二名,即狻Lu(猊)、师《狮)子;前者为某种印度语音译,后者为月氏语音译。查考先秦及两汉文献,发现狻Lu一词东传至迟不晚于西汉初年,而师子一词东传则始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或章帝章和年间。狻Lu一词两汉知之者寡,人们亦不知狻Lu即师子。而自章和元年月氏贡狮,师子一词即不径而走。  相似文献   

18.
一、“五异”与“二同”东亚——中国、日本、朝鲜(韩)半岛、东盟10国,是“五异与“二同”的结合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的统一体。“五异”指,(1)人种异——蒙古人种与马来人种;(2)语系异——汉藏语系、马来语系、乌拉尔阿尔泰语系;(3)宗教异——神道、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无神论;(4)制度异——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5)人均收  相似文献   

19.
《知识窗》2009,(5)
“楷模”二字都带“木”字,原来“楷”和“模”是两种树木的名称。  相似文献   

20.
庭赛信息     
最高法院:企业标准备案不构成专利法意义上的公开;“宝洁”商标异议案一审被驳回(2008)--中行初字第35号;Zippo立体商标注册获得司法认可(2007)--中行初字第1299号;BIOFRESH Vs.Bio Fresh:合理使用不侵权(2008)沪高民三(知)终字第61号;RITZ Vs.RITS:标识、服务近似构成侵权(2008)沪--中民五(知)初字第12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