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改革将从4个方面展开:高考科目设置改革——推行“3 X”的科目设置方案;高考内容的改革——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高考形式的改革——全国统考形式暂时不变,其他方式有待研讨;录取方式的改革——3年内基本建成全国招生网上录取系统。重点是高考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对2000年高考政治试题(全国卷)的评析,应有别于往年,要放到第三次全教会和“3 X”高考改革这两个背景下,从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推进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高度来进行。全教会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是高考内容改革,内容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要通过命题逐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从这个角度来审视今年的政治试题,才能作出正确的评析,较好地把握对明年的教学与复习的导向,并积累经验,准备向“3 X”高考改革过渡。  相似文献   

3.
实现高考改革的新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经过1999和2000两年的试点,两战皆捷。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的直接原因是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多年来,舆论界特别是基础教育界对高考指挥棒影响中学素质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意见。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回顾最近多年的历程,高考制度一直在改革。文化大革命中曾经取消高考,实行推荐上大学,在小平同志的关心下恢复高考,并且在高考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改革。高考科目从7门到3+…  相似文献   

4.
深化高考改革 推进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经过1999年和2000年两年的试点,两战皆捷。 新一轮的高考改革的直接原因是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倾向。多年来,舆论界特别是基础教育界对高考指挥棒影响中学素质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意见。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回顾多年的历程,高考制度一直在改革。“文化大革命”中曾经取消高考,实行推荐上大学,后在小平同志的关心下恢复高考,并且在高考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改革。高考科目从7门到“3+2…  相似文献   

5.
为深化新一轮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在就高考语文和数学科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高考改革的建议:全国统一高考要突出基础性和通用性,整合学科内容,合理确定本科院校招生考试的知识内容,明确能力框架,深化能力考查,创新题型设计,优化试卷结构,探索能力考查的有效方法,发挥高考的评价功能和导向作用,科学区分考生,引导中学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改革一直渐进式地稳步推进,然而,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入,高考改革的呼声愈来愈强烈,渐进式的改革似乎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不禁要拷问和反思:高考改革时机是否成熟,理由是否充分,思路是否清晰,内容是否适切。  相似文献   

7.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改革一直渐进式地稳步推进,然而,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入,高考改革的呼声愈来愈强烈,渐进式的改革似乎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不禁要拷问和反思:高考改革时机是否成熟,理由是否充分,思路是否清晰,内容是否适切。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在拥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作为一年一度的聚焦热点,高考的方式和内容也在不断改革。高考的改革使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高考是一种国家意志、政府行为,高考就是要为国家选拔人才、培养人才。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都紧紧围绕着“三个有助于”:有助于为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扩大办  相似文献   

9.
略论综合科目考试的含义与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实素质教育需要有考试制度的配套改革。一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制度,不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教师学与教的唯一标准;二是要改革考试特别是高考的内容与形式,尽可能在考试内容上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不能以一次高考定终身。在高考形式上,目前正在探讨两次高考和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20年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它是高考内容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高考内容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包括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三个方面,明确了“一核”“四层”“四翼”的概念及其在素质教育发展中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新课程贯彻的过程中,炒得最热的莫过于"研究性学习".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一切活动,从狭义上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自我学习和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目前中学物理新教材的"课题研究"就属于狭义的研究性学习范畴.按新课程标准的说法"高中开展课题研究,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轰轰烈烈谈的多,扎扎实实做的少"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认为与高考无关,因此,许多学校对研究性学习不重视.但2002年高考(上海卷)却已经给我们透露了这样的信息:研究性学习正在走进高考,现就该试卷的特点作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2.
立体未来主义的诗歌在格式上大胆革新创造出一种立体诗格式———“图画诗”在创作手法上抨击古典风格推翻理性传统思维模式语言不追求风雅而是强调力度、粗野和感情的狂热在思想内容上反映个人所见、所闻、所感并对资产阶级进行讽刺抨击通过作家主观感受艺术地表现现实的本质。肯明斯的诗歌反传统的形式没有标点符号诗行参差不齐任意拆词、拆句措辞有时粗野比喻古怪离奇歌颂自然讽刺资产阶级哲学、科学和宗教。  相似文献   

13.
14.
1知识网络建构高中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联结物体受力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基本规律是牛顿运动定律。力和运动的知识网络建构如下:处理力和运动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是:(1)领会问题的情景,在问题给出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建构出正确的物理模型;(2)合理选择研究对象;(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4)正确建立坐标系;(5)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有关的规律列式求解。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要善于捕捉隐含条件,要重视对临界状态的分析。要重视作图,养成画物理示意图的习惯。通过作…  相似文献   

15.
16.
爱德华·艾斯特林·卡明斯的视觉诗具有魔幻般的语言,独特的排版方式和支离破碎的单词拼写,但是这并没有打破诗歌的连贯性、整体性和统一性。原因是卡明斯娴熟的衔接手法,让表面上看似不相连的语篇富有紧凑感和音乐感。卡明斯的诗歌无论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还是社会符号上,都有独特的衔接形式,形成了卡明斯式的语篇衔接特点。  相似文献   

17.
2003年江苏高考题串列加速器是用来产生高能离子的装置.图1方线框内为其主体的原理示意图,其中加速管的中部b处有很高的正电势U,a、c两端均有电极接地(电势为零),现将速度很低的负一价碳离子从a端输入,当离子到达b处时,可被设在b处的特殊装置将其电子剥离,成为n价正离子,而不改变其速度大小.  相似文献   

18.
题目两根相距d=0.20m的平行金属长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并处于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2T,导轨上面横放着两条金属细杆,构成矩形回路,每条金属细杆的电阻为r=0.25Ω,回路中其余部分的电阻可不计。已知两金属细杆在平行于导轨的拉力的作用下沿导轨朝相反方向匀速平移,速度大小都是v=5.0m/s,如图所示。不计导轨上的摩擦。(1)求作用于每条金属细杆的拉力的大小。(2)求两金属细杆在间距增加0.40m的滑动过程中共产生的热量。(1995年全国高考题)这类“导电滑轨”问题,要涉及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金属杆…  相似文献   

19.
作为美国文学史中两位重要的实验型和创新性的现代诗人,卡洛斯和康明斯的地位无疑成绩卓著的。在这两位诗人大量的诗作中,通过对卡洛斯的"寡妇春怨"、"在去传染病医院的路上"和康明斯的"正当"这三首诗歌进行比较,不难发现这三首诗歌中存在着对春天的关注(春怨与沉思;严酷的早春三月;美丽的春天下具有欺骗性的威胁)和不同之处(1.关注的焦点的不同:异化;严冬末尾的三月和隐含初现的苏醒;人类的邪恶2.反映主题的技巧的不同:直接与明晰;骇人与隐含)。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一方面这三首诗歌从主题上看与英美文学中春天诗歌的传承和互文关系(古希腊诗人伊比卡斯、英国诗人乔叟、T.S.Eliot),另一方面,这三首诗歌也创造性的超越了传统。因此,这三首诗歌展示出20世纪文学创作的新特性并表露出20世纪诗歌异于传统和浪漫主义诗歌的端倪。  相似文献   

20.
2000年高考(浙江,江苏,吉林,江西)理科综合卷,终于揭下它那神秘的面纱,露出了真容.纵观全卷,该卷难度适中,强调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重视了理、化、生等学科的综合,较好的体现了"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于教学大纲"的思想,不失一份好卷,但美中不足的是:选择题16题的答案,有些欠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