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象一】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不置可否。如一位教师教《小动物过冬》,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再读课文,并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题:同学们刚才初读了课文,就知道了小动物过冬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 ,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围绕学生读这个中心 ,以读代讲 ,以读促思 ,以读促悟 ,就能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能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下面以六年制第十册《难忘的一课》为例 ,谈谈我们的做法。一、在初读质疑中入情由于有些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甚远 ,学生难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因此 ,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和写作风格等资料 ,是学生入情的奠基石。如教学《难忘的一课》 ,通…  相似文献   

3.
哈攀 《宁夏教育》2012,(Z1):151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是作家巴金在87岁高龄时,带痛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一封回信。初读这篇文章,我只觉得这封信充满了巴金老人对孩子们无限的关爱。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质疑:巴金爷爷对孩子们有哪些要求?这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读懂一篇课文,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如何教会学生读懂一篇课文,使之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一、初读课文,整体认识拿到课文,先把全文初读一遍,任务是勾画生字、生词以及不懂的地方,结合课题,大致了解一下课文写的是什么。这是对课文初步的整体认识。如学生自学《桂林山水》的  相似文献   

5.
审美素质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之一。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课题。一、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美,针对学生实际进行美育语文教材中,可以说篇篇都渗透着美:写景中的绘画美,叙事中的含蓄美,童话中的想象美,诗歌中的音乐美、形象美,等等。如小学语文教材中:《趵突泉》《春雨的色彩》《长城和运河》《春天在哪里》等都是典型的美文。帮助学生发现美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教材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小珊迪》为例,说说怎样从抓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即直奔中心。教师提问:“本文哪一句话能揭示中心?”学生不难找到,课文的最后一句话:“饱受饥寒的小珊迪那美好的品质,将永远打动着人们的心。”二、紧扣中心句理清脉络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中的重点词语“饱受饥寒”和“美好的品质”,而后发问:1.文章是怎样表现小  相似文献   

7.
《中彩那天》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体会感受主人公诚信的品格,从而受到正确价值观的教育,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为体现这一教学重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一、初读课文,谈自己的感想教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可让学生谈自己读后的感想。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堂《秋魂》的公开课,学生初读课文几遍以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初读体会,有10个同学踊跃发言,现摘录其中4个同学的发言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其中,利用文学作品蕴含的美育因素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一、在品析课文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符合学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然而,  相似文献   

10.
哈攀 《宁夏教育》2012,(7):151-151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是作家巴金在87岁高龄时,带病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一封回信。 初读这篇文章,我只觉得这封信充满了巴金老人对孩子们无限的关爱。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质疑:巴金爷爷对孩子们有哪些要求?这促使我和学生们重新阅读课文。通过阅读,学生悟出,课文通过平实的语言不仅表达出巴金对孩子无限的关爱,更体现了巴金一生的追求,以及对孩子含蓄的要求,让读者觉得,巴金老人是那样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的教育智慧让缺乏教育经验的我由衷地敬佩。  相似文献   

11.
[问题呈现]案例一:《世纪宝鼎》(人教版第12册)教学片段教师确定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充当角色,促进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感悟。师:初读课文,我们了解了世纪宝鼎的样子和向联合国赠送世纪宝鼎的重要意义。同学们“,世纪宝鼎”这一珍贵的礼品不知集中了我国多  相似文献   

12.
《春》 ,情文并茂 ,美感之至。教学这篇精品 ,务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初读时 ,认真推敲字、词、句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时 ,要充分发挥想象力 ,从而增强感染力 ;讲读时 ,则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关键问题设计 ,融汇情感并训练听与说 ;精读时 ,不妨仔细赏析比喻的美点 ,品味语言鲜活灵动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繁星》是著名作家巴金在去法国的海轮上写的。全文在布局、描写等方面都很精到。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分析、品味,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一、整体感知训练思维的条理性课文是按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换来抒发作者对繁星由往至今的感受,使之抚今追昔,条理显得十分清楚。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我们可以根据课后习题1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填表练习。  相似文献   

14.
正比之于单纯由文字组成的课文,插图更具有直观性和吸引力,它对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与理解能力起到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可以说,课文插图是语文老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有效抓手,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特殊教具,是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一、欣赏插图,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立体形象实景式的课文插图所承载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郭秀萍 《广西教育》2014,(29):50-50
正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引入课题,待学生学完生字新词后就迫不及待地引领学生进行所谓的"研读课文"。然而不少学生在"研读课文"时一知半解,甚至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这也是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重点。教师只有把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怎样才能使初读教学更有效。第一步:随意翻看,了解大意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初读课文时,可能会对文中的插图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 ,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 ,探索出一种“以自学为主”的课堂结构 ,其过程为初读课文整体自学——细读课文分段自学——精读课文重点自学——熟读课文整体自学 ,学生的自学贯穿教学的始终。一、初读课文整体自学初读课文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对课文有一个总体感受 ,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1)利用工具书 ,联系上下文 ,弄清字音、字义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给课文划分段落 ;(3)划出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如教学《古井》一文 ,拟定下列自学题 ,让学生初读课文 :1从题目中你可了解到什么 ?为什么要以古井为题…  相似文献   

17.
如何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教材都作了适当的安排,教师要凭借教材,充分利用课文中分段训练的练习设计,扎扎实实地搞好分段训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为指导学生谋篇布局、加强学生作文的条理性打下基础。下面以《黄继光》一课的分段教学为例,谈几点教学建议。一、凭借教材,明确文体特点教师指导学生读课题《黄继光》,简介黄继光。然后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本文是一篇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为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做好准备。二、凭借教材,理清自然段的关系并分段编者在《黄继光》一课课后设计了这样三个阅读思…  相似文献   

18.
一、背诵导入 ,激发情趣1.背诵古诗《江上渔者》。2.教师导语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写那些出没风波里 ,久经风浪锻炼的西沙渔人。 (板书课题 ,齐读。 )[《江上渔者》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之一。设计者独具慧眼 ,善于寻找诗与文的联结点 ,不失时机地把与本文相关的古诗引进课堂教学 ,同时也使本设计有个别具一格的开头。]二、初读课文 ,提炼主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把课文读准确 ,不添字 ,不漏字。读完后 ,用课本里或课外的词语 ,概括西沙渔人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并把这个词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白处。教师…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要着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围绕这一问题,教学《安塞腰鼓》时,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与思考: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叙述线索;含英咀华,欣赏课文语言,实施审美熏陶;读中怡情,借助激情诵读,引发情感共鸣;拓展运用,模仿课文表达,推动思维创新。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西湖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学生早有耳闻,而《西湖》这篇课文,用优美简洁的语言为学生铺设了一条通向西湖的心灵之路。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立足教材,放眼西湖,创设西湖文化背景,让学生、文本、风景、文化有机融合。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领略美1.扎实初读,感知语言。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两点。第一、要让学生充分熟悉语言。本课一共有23个生字,在初读课文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感知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层层叠叠、放眼远眺、心旷神怡、典雅等。第二、把检查指导初读课文和学生整体感知领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