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就是在上课伊始,教师迅速把学生带入与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所谓“情境”,即努力创设模拟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如果让学生置身其间,就会引发学生的喜怒哀乐,就会促使他们与作品中的人物交流,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心智得以激活,情感得以熏陶,人格得以修炼。  相似文献   

2.
一次六年级语文测验,在修改病句这道题中,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病句:“小林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让他们修改。阅卷时,我发现班上有80%的学生改成“小林穿着一件灰色上衣”或“小林戴着一顶帽子”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在与侄子的交谈中,我侄子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情:他们政治老师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个学生正在数他说了几句“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他们的政治老师又说了一句:“最近,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当他还没有说完的时候,他们班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一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政治老师当时就气极了,对着那位同学大声说:“你给我滚出去!”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中国教育报》上曾刊载这样的一件事:某学校凭借优美的校园环境在当地颇有名气,校长在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时,特别提到他们对各班级升重点中学无望的学生开展了“因材施教”,也就是他们把这些学生组织起来,每天让他们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时间在校园各处打扫卫生。据说当地的报纸上还登载了一幅“问题学生”“快乐劳动”的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5.
批评的艺术     
一位教育家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名学生无故打死一只麻雀。为了教育这个学生,他便领着这个学生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有几只雏雀正嗷嗷待哺,于是他忧伤地说:“他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法救活他们了。”这情境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流下了泪水。  相似文献   

6.
“您辅导的学生的作品送全国参评了”,当我把这条短信读给赵晓曦同学听后,她和她的同学抱在一起又跳又笑。这样的场景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一次很小的成功都会是她一次自我价值的体现,并使她能够提升对自我的评价,增强了自信心,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进的动力也会明显增强。这样一件作品的形成过程也给我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较弱,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不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个性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我在教第9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创作一件作品,可以是一首诗歌、一篇章、一幅画、一张手抄报、一件手工作品等,  相似文献   

8.
目前不少家长和教师感到头痛的是:孩子们不好管,不知道学习,不愿意学习。调查其原因,大多数小学生回答是这样的:“上课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听了这样的回答,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感到很震惊。学习本应是快乐的,可课堂却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了如此大的压抑感,他们是在被迫学习呀!长期如此,那怎么了得?大多数教师对自己在工作中认真备课、努力教学、从不懈怠,却造成这样的结果不可理解,甚至有的老教师开始怀疑起自己多年的教学水平来。然而可不管怎样,学生的这种现状已成事实,而且情况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9.
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教学往往从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入手,并且重点放在“多角度地研讨精彩片断”上,至于课文“为什么这样写”往往被忽略。这样,学生不仅不能进入作者.就连作品也不能完全进入。哪里还谈得上走出作品、走出作者呢?不进入作品和作者,课文的典范性就打动不了学生,也就不能推动他们走出作品、走出作者,去深入生活,占有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0.
在美术课堂中,我经常有这样的困惑: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创造性。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还不强烈那么,如何突破作品雷同的“瓶颈”,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1.
“擦黑板”事件是班级里出现的一件“小事”,如果班主任不开批评班会,学生们也许已经淡忘了这件事情。然而,班主任的批评却让它产生了“化学反应”,首先,学生发现数学老师因为这样的“小事”去告他们的状,一下子与数学老师站到了对立面,自然就会有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2.
1.不要“营救”他们看着自己的孩子陷入困境或出了什么事情而不管,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有时孩子不想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期望得到父母的“营救”,如果家长答应他们的期望,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养成不负责  相似文献   

13.
1994年于美国波士顿成立的糟糕艺术博物馆,是当今世上唯一致力于收藏、保存并歌颂各种糟糕艺术的博物馆。其永久收藏品包括500多件“糟糕至极而使人难以忽略的作品”,每年大约有8000人次前来参观;馆中藏品包括“男版蒙娜丽莎”、“腋下之痒”等所谓的“经典”作品。该馆选画标准相当奇特且严格,作品必须具备下列标准:具有原创性,而且有趣到让人无法移开目光,但不会在一般正统美术馆或博物馆里看到。在糟糕艺术博物馆看到的作品,你必须费尽心思去猜测创作者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4.
在1993年,我担任了二年二班的班主任。这是一个全校最乱的班。大多数学生是在学校“出名”或“在派出所挂号”的。要把这样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中学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我又想,没有抓不好的乱班,没有教不好的后进生。只要抓住他们的特点,舍得下力气,不信他们转变不好。  相似文献   

15.
《二泉映月》一课中有这么一句:“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课堂上有学生提问:“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学生中没有人做出反应,显然,他们对这个词不理解或一下子无法表达对这个词的理解。我是这样引领学生学习感悟“饱经风霜”一词的:师:你们觉得能用“饱经风霜”来形容我吗?  相似文献   

16.
蔡永梅 《科学课》2013,(6):16-19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每个班总有几个这样的学生:或基础差、底子薄,或自制力差,在“闹”字上各展风采,或者变着花样和你“对着干”……他们让我们很是“揪心”,面对他们,我也曾迷茫过,  相似文献   

17.
于丹教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学生亲手绣了一件“十字绣”送给她。里面绣着一个很优雅的女人,弯着腰拿着一根针,底下有一个脏兮兮的小孩,举着胳膊,女人抓着小孩的胳膊。开始她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后来看到了这个学生给她写的字条——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翅膀断了,在他们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他们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于丹教授讲到这里动情地说:“这就需要成人世界里没有人嘲笑这些孩子的青涩、莽撞、唐突,能够包容他们,能够爱他们,能够鼓励他们缝起翅膀,重新记起天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一“绿”千古传,贾岛“推敲”美名扬。大凡有成就的名家,有作为的作者,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增删修改多次以后,方予以发表的。由此可见,修改文章是整个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作者自己的修改尤其重要。所以,“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修改”。①只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和语文知识,能独立成文,就可练习自改”。②更何况高中学生呢?高中生“已经具备相当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抛弃了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大量涌入城市打工,开拓自己崭新的天地。他们的子女只好托亲人管护。村镇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一部分这样的留守学生,他们或思想比较落后,或学习、纪律较差,或性格较孤僻等。对他们的教育转化,是每位教师工作的重点之一。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思路1.“易”,帮助学生寻找作文的突破口,让学生觉得作文是件容易的事;2.“乐”,作文不仅是件容易的事,而且自己的喜怒哀乐能够在其中尽情上演,岂不乐哉。导写过程一、谈话导入,放松心情一到作文课,总能听到“一声叹息”。学生不能轻装上阵,怎能写出真话,怎能让他们的喜怒哀乐尽情上演?为此我结合本单元课文《莫泊桑拜师》和学生进行谈话: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作品的,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写出好作品,只要你不断努力。二、明确要求,看图试作1.生自读作文要求,想一想你从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