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性别平等是教育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来说,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公平还是没有完全实现的。女性教育一直在发展,这也是我们国家教育不断取得进步的一种表现。希望通过对民国时期一小段时期的广州西关一带的女子教育的意义研究来重证女子接受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也希望社会各界能脱离传统文化性别偏见和社会性别偏见,能客观平等看待女子接受教育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生活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历史的惯性也比我们想象得要更强大。谈及是否要性别化养育,其实在中国或者说全世界都一样,需要有一个更大的前提,就是先要做到性别平等,至少要有性别平等的教育环境,这个讨论才会趋于理性化和多样化。每一个完整的人都有多维度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性别偏见,在学校也一样。目前广东中山等地正在开展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试点工作,目的就是让老师、孩子们都能识别和分析社会文化中的性别偏见,并且有力量去面对和改变。  相似文献   

3.
聂雅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92-94,F000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女性主义对教育领域内的性别歧视、性别刻板印象等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努力在教育中体现性别平等。注重制定反性别偏见的教育政策、重视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性别平等信念的培养、重新编写学生教材是美国中学教育体现性别平等的具体举措。长期实践中,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女孩参与理科课程显著提高,但依旧存在着来自教育系统内部和社会其他系统的挑战。当前我国中学正在提倡推进性别平等,美国中学教育为性别平等所做出的努力,能为我国中学教育中推进性别平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介,隐蔽在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是制约女性教育发展及教育性别平等的关键因素.本文综合了智利、格鲁吉亚、巴基斯坦和泰国的相关研究,分析了这些国家教科书性别偏见的背景、现状及共同特点,总结了这些国家教科书性别平等改革的进展、阻碍因素以及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和措施,并从教育决策者、教科书编制者和教师等角度对未来的性别平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5.
特色办学是中国女子院校的共同追求。这些院校从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方面探索最优的女性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女性研究,开设女性学课程,推广社会性别意识,推进社会性别平等,传播先进的性别文化,探索女性教育规律。女子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也开始进行多元化的探索并出现分化的趋势,尤其是女子院校的办学在学生中的认同、认可度还不高,这给女子院校的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是新生一代学习社会性别文化、性别态度和性别行为的重要场所。要实现社会性别公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但是,学校并非天然的性别公平环境:它既可能通过传递性别偏见、形成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从而成为产生性别不平等的重要根源;又可能通过传递性别平等的信息和观念、形成性别平等的信念和相互尊重的理性态度,从而成为促进社会性别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印度独立后,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状况有了长足的改观,具体表现在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快速提高、在校大学生中女性比例上升与人数的增长、教育层次的提高等方面。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有限、教育质量不高、社会偏见依旧严重等问题。我国和印度同属发展中国家,借鉴印度的经验对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01-2010年)》中规定:“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育内容”。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已将通过教育实现性别平等与公平的努力具体化到课程与教材的层面。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代表新课程改革最新成果的2007版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在反映性别平等这一点上,难以令人满意。我们可以从这套教材选文的作者、主人公、配套人物插图三方面对性别偏见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课程观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女性主义课程观的基本特点是:特别关注课程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主张建构服务于妇女解放的课程。女性主义课程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反对性别偏见的合理性,也存在着女性认知优越的偏见。它对我国的课程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别话语的历史印记从来都是标明两性之间的不平等,而教育存在迎合并建构这样的性别话语。运用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分析教育中的话语性别偏见现象,反映隐藏在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由于教育的性别不平等将会对女性的未来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所以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启示下,学校教育应该重视性别教育,做到"因性施教",提高教师性别意识,努力创造性别公平的学习环境,促进两性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清朝末年,中国门户被打开,女子教育的问题也在一种新的社会环境下被提出来。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之一的郑观应对女子教育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他反对溺女、反对裹足,要求男女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主张让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等等,为中国的女子教育作出了贡献;但他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旧观念,认为女子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做个贤妻良母,相夫教子。  相似文献   

12.
一、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均等 教育领域,性别的平等(equality)不同于性别均等(parity)。后者是数字概念,它反映相同比例的男童女童进入各级各类学校或年级的状况,通常指男女儿童接受和完成各级教育的数字比例,它是实现性别平等的充分条件,是比较容易监控和测量的;而性别平等包含男女儿童入学机会、教育过程以及发展方面的平等。  相似文献   

13.
性别偏见始于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父系社会,它是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它作为一种正统的观念,通过宗教经典、神话传说、文字符号、哲人名言等各种文化载体形式反映了出来。这些文化载体形式中的男性话语又为强化男权推波助澜。男性中心意识通过男性在社会的权威又得到进一步加强,使得它逐渐进入无意识,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表达。性别偏见是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要消除这种偏见,就要通过教育。以两性平等为基础的新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有助于两性平等理想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4.
民国女子教育从整体上已经完全脱离旧式女子家庭教育的藩篱,吸收了西方教育因素,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学校教育。女子教育在民国时期逐渐实现了单轨制,虽然无论从数量上、规模上还是一股很小的力量,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实现了小范围的男女教育平等。虽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研究在此期间女子教育状态,不难发现,这种平等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代美国女子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教育界对女子学校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全面揭示了美国教育中的性别偏见问题。《美国中小学女生教育的缺欠》等一系列的相关报告引发了美国社会各界对女子教育的关注。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当代美国女子教育改革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障女性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追求教育上的性别平等.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性平等尊严是人的现代化课题中的应有之义,这是现代文明的共识".性别平等教育是男女平等事业发展的基础,更是人民权利和事业不断进步的重中之重.文章将从性别不...  相似文献   

17.
一、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均等 教育领域,性别的平等(equality)不同于性别均等(parity).后者是数字概念,它反映相同比例的男童女童进入各级各类学校或年级的状况,通常指男女儿童接受和完成各级教育的数字比例,它是实现性别平等的充分条件,是比较容易监控和测量的;而性别平等包含男女儿童入学机会、教育过程以及发展方面的平等.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后期英国“白领女性”的兴起是英国现代化进程中妇女社会化的结果。一方面她们进入原属于男性的职业领域,改变了传统的女性形象,提高经济能力;另一方面又处于该行业的从属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女子教育的发展不仅为女性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受教育机会,提高了她们文化素质,增强了职业竞争能力。同时女子教育保留了性别教育的模式,重建女子在行业中的劣势地位。因此,通过教育,提高女子的文化素质,建立性别平等的社会意识是解决两性不平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育平等的重要组成内容,也作为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机会平等有重要意义.平等的多元内涵和教育的复杂发展过程赋予教育机会平等以多元、动态的内涵,以往多侧重干从某一学科视角如经济学、测量学、法学、伦理学等方面去解读,从综合的学科视角去解读,而缺乏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的内涵.女性主义视角强调用性别的视角、批判的视角研究问题,具有独特的现代意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教育机会平等内涵包括教育起点的性别平等、教育过程的性别平等、教育结果的性别平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以凯里学院为例,结合女性学、教育学和体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审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教学体系,研究发现体育教材内容、师生课堂互动以及校园体育文化各个方面存在性别偏见和两性不平等现象,并提出推进两性平等的体育教育改革措施,以期为实现性别平等的体育教育探索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更为加快推进体育教育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