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杨芳迪 《学语文》2004,(11):20-21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审美习惯各不相同,审美个体之间的美感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美是相对的,可变的,流动的。然而,美又有绝对的一面。在社会生活中,不同阶级的人,在特定环境中,由于共同的社会实践,产生一种公认的美,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生活中某种真理。  相似文献   

2.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审美习惯是各不相同的,审美个体之间的美感更是个差万别。所以,美是相对的,可变的,流动的,千姿百态的。然而,美又有绝对性的一面。在社会生活中,不同阶级的人,在特定环境中,由于共同的社会实践,产生一种公认的美,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生活中某种真理。美的绝对性是美之所以为美的品质,是确定美的本质的固有属性,是客观的物质的,具有永恒性、稳定性,因而它是不朽的,具有永不枯竭的美的魅力。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在不同的美的形态中,其表现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美的形态两者都能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3.
在审美活动中,人们对于美和艺术的感受和欣赏,不仅要受到个人生活经验、心理条件、文化教养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社会生活和历史条件的影响。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由于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这种特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渗透在个人的审美感受中,往往制约着个人的审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 ,科学与审美 ,从人类社会生活的两极走到了一起。一个新的概念“科学美”也随之诞生 ,并成为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章节。但是科学与审美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 ,科学对于审美是排斥的、背离的。科学中所存在的美并不能简单定义为“科学美” ,科学中存在着美 ,而“科学美”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语学科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审美素质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结构中一个不可缺一少的方面,初中语课本中蕴含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作结合课实例,谈论了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1.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加深幼儿对美的认识 在幼儿审美教育中,单单选择生活中美好事物,如艺术的美、自然界的美景等等,只能培养幼儿对美的赞叹、向往。如果通过图片等向幼儿渗透一些社会生活中不遵守交通秩序、乱扔果皮、跟老人挤座位、骂人、打架等等一些不美的事物,并加以正确引导,幼儿便可从中知道丑在哪里,不美在哪,从而培养幼儿识别美丑的初步能力。这也是审美教育,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2.应注重审美教育活动的过程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发现美,指导他们表现美、创造美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 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写作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朱熹伦理美学的主要范畴是“文”和“美”。“文”在朱熹的学说中是个宽泛的概念,有众多的解说,但在朱熹美学中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含义,几乎涵盖了朱熹美学中的所有审美现象。“美”在朱熹的著作中也有不同的解释,但与审美现象也有密切的关系。“文”和“美”共同组成朱熹伦理美学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9.
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审美认识的重要特征是它的阶级差异,审美认识带有鲜明的阶级印记。由于社会生活带有不同的阶级内容,不同的阶级和集团往往对生活美和艺术美做出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这是因为他们在鉴赏美和评价美的时候总是以本阶级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为出发点。不同的阶级立场和阶级利益决定了人们采取不同的审美态度,做出不同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0.
李灿东 《成才之路》2011,(12):39-39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造就完美人格的摇篮,美育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构建"阅读审美"教学的模式,构建"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以美育美,以美启德,以美毓德,让每个学生都过上美满幸福的好生活。  相似文献   

11.
叶淑云 《考试周刊》2012,(22):32-33
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并通过朗读范文、分析课文,正确鉴赏美、主动创造美,不仅可以使美育落在实处,对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学语文课文包含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如苏州园林的优美,松树风格的崇高美,小橘灯的朴实美,等等。教师通过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能唤起学生情感,一方面能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人学,文学,是社会生活的“投影”。它昭示着一个民族的情钻世界,也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人类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生活、经济形态的变迁以及社会关系、自然条件等,总会或多或少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必然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不同特征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行为模式,这种差异性的形成既有人性中固有生物因素,也有历史进程赋予的东西.因此,民族心理素质的不同将导致审美心理、情趣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作家在不同的文化背女参照下对“多余人”形象的民族化塑造、深层次地揭示“多余人”悲剧命运的各种…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审美素质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结构中一个不可缺一少的方面,初中语文课本中蕴含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作者结合课文实例,谈论了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 ,是美的一个特定的类型。从生活与艺术中的实际出发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又分为三类 ,即新生力量的悲剧 ,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和“小人物”的悲剧。鲁迅笔下的“孔乙已”和法国作家莫泊桑笔下“于勒”就是这类悲剧性的下层社会的“小人物”。两个作家 ,生活在不同的国度 ,不同社会 ,不同时代 ,却刻画出两个很相似的艺术典型 ,写的都是普通人被毁灭的悲剧 ,给人以深沉的同情、哀痛、激情的强烈感受 ,产生了相同的悲剧效应。这种悲剧的审美价值 ,在于引起人们的震惊和深思。一、社会制度吞噬人 (相似的矛盾冲突 )恩格斯指…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南北化尚未融合,两种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北方以伦理型化为主,南方则带有浓厚的巫化色彩。与此相适应.对于女性美的观照,中原人和楚人产生了各自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理想。前标榜“以德为美”,后渲染“美在艳情“。这两种模式同构了中国古代女性审美品质的最初框架。  相似文献   

16.
王守诚 《甘肃教育》2011,(17):87-87
罗丹有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进而使他们发现美、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在与语文教学相关活动中通过语言文字的生动描述把大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人类创造的艺术美再现出来,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课文中学到知识的同时,在审美观上初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判断能力,初步懂得什么是生活,  相似文献   

18.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通过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等美的形式,来培养学生感受、表达、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没有审美教育,那是不完全的教育。怎样搞好审美教育呢?笔者以为采用渗透法为好。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学校除在...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课改中,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因素.发展学生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审美情感的鲜明特点是较少沉溺于单一情感的体验而素尚多味性。特别是作为审美情感主要形态的悲与喜,在艺术作品中总是彼此渗透、互补共生。喜剧暴露生活中的丑恶、落后和缺陷,用嘲笑和讽刺加以否定。而悲剧作为另一种审美形态,又会以不同的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主要从音乐以悲为美的历史渊源、本质特征、音乐喜悲的原因等方面谈音乐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