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练琴是手风琴学习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练琴习惯又是练琴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要想养成一个良好的练琴习惯,提高练琴效率,学生除了需要得到老师的正确指导外,更需要个人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练习.因此在练琴的过程中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练琴过程中,练琴者要克服畏惧心理,消除疲倦情绪,提高练琴兴趣.战胜自己,培养抗干扰的自制力,合理调节和适当控制自己的练琴情绪,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练琴欲望,更好地调动练琴者的内在潜力,提高练琴效率.  相似文献   

3.
快速提高练琴效率,改变练琴观念很重要,可使学生的练琴质量事半功倍。本文就总结了几个能快速提高练琴效率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就学生练琴的现状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练琴效率:学生练琴要用心——1、每次练琴要做到精力充沛、精神集中,2、每次练琴要明确目的,3、加强大脑对身体器官的控制;及介绍几种主要的练琴方法——1、慢练,2、分声部练习,3、分手练习,4、难点练习;及在练琴过程中要培养举一反三、自我总结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魏松 《成才之路》2013,(14):55-55
提高学生的高效率练琴是钢琴教学中的必需环节,教师检查学生练琴情况十分重要。不会练琴也就不会演奏,演奏时出现的纰漏多是不会练琴的结果。钢琴学习的快慢取决于练琴效率,练习效率取决于练琴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琴法教学中让学生打好基础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练琴习惯,制定出一套严格的训练方法。良好的练琴习惯是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在教师和学生的配合下培养出来的;不好的练琴习惯是在没有正确指导或要求不严的状态下萌生的。学生练琴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练琴的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全神贯注、细心严格的练琴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最大的潜力,提高其练琴的质量和效率。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练琴习惯(一)培养学生自觉的练琴习惯。学生是否有自觉的练琴习惯,这是能否学好…  相似文献   

7.
正在钢琴教学中,有很多学生练琴缺少目的性,盲目的快弹,导致错音连篇,节奏不准,断断续续不够连贯,没有音乐表现力。对于这一问题,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如何科学练琴。只有学生学会了科学的练琴方法,才能提高练琴效率。一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与练琴内容(一)合理安排练琴时间与练琴内容1合理地安排练琴时间钢琴技术的掌握是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的过程。在  相似文献   

8.
练琴是为了演奏,演奏是一种挑战。演奏得好,主要是练琴练得好。练琴的所有工作,都是为演奏这一核心主题服务的。练琴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此我谨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实践,谈一些具体的练琴方法,与大家探讨。一、要强化能动意识,有思考有理解地主动练琴这里强调的能动意识,包括练琴过程中的脑勤、眼勤、手勤。要敢于面对学琴中遇到  相似文献   

9.
钢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练琴效率的高低很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成果.培养好的练琴习惯,运用合理的练琴方法是钢琴学习成功的保证.这里从练琴习惯和练琴方法两个方面着手,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探讨怎样有效的提高练琴效率,为能更好的学习钢琴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练琴是琵琶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在练琴中注意持琴姿势、放松、慢练、练琴时间、练琴内容、练琴效率、乐曲的情感表现以及心理调适等问题,就能在琵琶学习中取得很大的进步。在此笔者就多年琵琶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冯契认为,一切概念都有摹写现实与规范现实的双重作用,逻辑原则也体现着后验性与先验性的统一.在逻辑理论的证成问题上,"概念的双重作用"要求逻辑理论的建构必须坚持后验性与先验性的统一.有见于现代逻辑论证理论的普遍主义、先验主义倾向,非形式逻辑试图从后验性与先验性、普遍性与情境性的统一中去证成自身.  相似文献   

12.
推类是中国古代推理的主要模式。其结构通常由"言事"与"言道"两个部分组成。"言事"与"言道"的核心是"喻"。其理论根据是:所言事与道之间共同存在的"义"。找到事与道之间共同的"义",便可"扶义而动,推理而行"。由"事"理过渡到"道"理。推类的本质是论证。如果我们较好地掌握了"言事"与"言道"这二者的关系及"引譬"、"援类"的思维方式,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思想和丰富我们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Lifelong learning is something which one does for oneself that no one else can do for one: it is a public and personal human activity, rather than private or individualistic. One of the features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paucity of a language for learning as process and participative experience. Personalised learning requires a sense of the worthwhileness of 'being a learner'– a virtue in the 21st century. A sense of one's own worth as a person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ing one's identity as a learner. Research suggests the human capacity to learn can be understood as a form of consciousness which i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values, attitudes and dispositions, with a lateral and a temporal connectivity. This 'consciousness' has several dimensions which are all related to becoming a person, with a learning identity. They also enable the learner to become aware of and appropriate what is of worth and map onto the sorts of core values that learning communities espouse. Awareness of self and of one's own worth as a person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becoming a learner' and for identifying and engaging with 'what is of worth'. Furthermore, a sense of self as a learner is formed in relationship, and understood as one learns to tell one's own story, as a participant in the conversation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Character is the way in which we refer to that quality of personhood in which there is rooted the capacity to change and learn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4.
陈毅元帅的战争诗词是20世纪生动形象的革命战争史,又是壮美深沉的民族精英心灵史:在审美上既重风骨,又富意境;在形式上古近体并重,且创作颇丰。陈毅其人品性高洁,风骨凛然,其诗亦然,是20世纪传统诗词当之无愧的大家。  相似文献   

15.
利用初等微分学比较了单参数平均与对数和指数平均的几何组合,发现了使得双向不等式Jp(a,b)1/2-3)/2]和所有a,b>0且a≠b成立的p的最大值和q的最小值,其中Jp(a,b),L(a,b)和I(a,b)分别表示a与b的p-次单参数平均、对数平均和指数平均.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要并非指的是一种时态,而是一种思想态度和意识,以及一种崭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的全部蕴念所在。根据后现代基本精神,本文力图重新审视教育过程中目前已被广泛认可的师生关系,从一种全面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视角反思传统的师生关系,从而对师生关系问题形成新的有益的认识,即师生关系应从二元对立的主客关系转变为相互作用的共生关系,由单向的知识传授关系转变为双向的平等对话关系,从理性保障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情感保障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7.
推类是中国古代推理的主要模式。其结构通常由言事与言道两个部分组成。言事与言道的核心是“喻”。其理论根据是:所言事与道之间共同存在的“义”。找到事与道之间共同的“义”,便可“扶义而动,推理而行”。由“事”理过渡到“道”理。  相似文献   

18.
电影作为一种具有诱导性与强制性的叙事本,实质上左右了观众对影片意义的理解方式,同时为影片的全部意义提供一个潜在的认知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对观众接受、体验方式的角色定位是电影制作极为重要的环节。电影观众便成为一个由电影的制作、观看与观看情境共同建构的电影叙事体系中的角色,一个我们可以潜入其中“窥视”影片内容的“假想替身”。不论是作为“窥视”、“先知”还是“认同”,观众都已经成为电影叙事本中的一部分,观众都被建构为叙事的主体并与影片的作共同“生产”影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扶义而动,推理而行"——引譬、援类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推类是中国古代推理的主要模式.其结构通常由言事与言道两个部分组成.言事与言道的核心是"喻".其理论根据是:所言事与道之间共同存在的"义".找到事与道之间共同的"义",便可"扶义而动,推理而行".由"事"理过渡到"道"理.  相似文献   

20.
服装设计并非洋洋洒洒的效果图或稀奇古怪的款式造型,而是服装造型与服装材料之间美的和谐、美的升华。任何优秀的服装都是设计与材料的完美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服装设计就是服装的造型风格的设计。服装造型的体现要有相应的辅料来支持。不同的辅料具有不同的表现性,辅料特征对服装的造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服装的造型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辅料的风格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