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共产党曾经创建的苏维埃政权与抗日民主政权的具体性质、任务、政权组成人员、政权的组织形式、政权的结构层次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有一定的学术及理论价值,对《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教学也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学说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政权理论;毛泽东政权理论立足于中国革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学说中国化;毛泽东政权理论充分体现了广泛的阶级性、革命的适应性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相似文献   

3.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一个在党的领导下,以各级苏维埃政权为核心,辅以各类武装或非武装的群团组织围绕其外的苏维埃政权体系。从社会改造的视域下观察,这个苏维埃政权体系是工农群众在中共领导下改造社会的工具。中央苏区依靠苏维埃政权体系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为社会改造创造条件,开展了社会改造的各项建设事业,培养了改造社会事业的人力资源,实现了苏区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并为今天一以贯之推进的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丰厚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4.
男女平等,是指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各个方面全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承担平等的义务.但是,这种平等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在苏维埃政权下,中国共产党把保障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宪法及各种法律文件中加以确认,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是在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的发展,成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量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表,使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遵义会议及其通过的《决议》,该思想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6.
7.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断的原因有三:缺乏系统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对资本主义的片面认识;国际形势的外部影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重要发展,它充实完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取得重要理论意义的原因在于坚持了实事求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  相似文献   

9.
建设新民主主义是《共同纲领》中既定的方针。仅三年后,毛泽东就终止了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探索。复杂的国际环境、新民主主义理论罅漏、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囿见和建国初期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新中国的两位主要领导人刘少奇和毛泽东,发生了一场是“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还是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论争。虽然后者取得了胜利,但提前结束新民主主义社会给我国带来了许多遗留问题。反思其中的原因,对我们今天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中国海军装备基础薄弱,人才缺乏。为了能够建设一支新中国海军力量,在中苏友好背景下,中国陆续派遣海军学员赴苏留学。留苏海军学员在艰苦紧张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下,经过不断的努力,顺利完成学业。回国后,他们成为中国人民海军的中坚力量,并利用在苏联学到的先进海军技术和战略、战术,服务于中国海军建设,为人民海军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苏区社会建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毛泽东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对苏区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有:推动了苏区工农主导型社会结构的形成,构建了保障工农群众享有革命成果的制度框架,创造了阶级斗争基础上的新型社会关系,发展了服务于革命战争和群众生活的各项社会事业,领导了针对封建恶习陋俗的社会改造,开创了进行社会建设的群众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3.
苏联长期盛行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并以这种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成”论,到赫鲁晓夫的“建成共产主义”,再到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和安德罗波夫的“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都严重超越了苏联实际的社会发展阶段,这种理论所指导的实践也必然损害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苏东剧变一度使这一地区的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各国共产党组织一度受到严重破坏,但一些坚定的共产党人在处境艰难的情况下仍坚持斗争。他们不但实现了组织上的重建,而且积极参与国内政治活动,扩大了自身的影响。他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对本国右翼政党的自由主义政策,主张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复兴共产主义运动,重新审视全球化,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持谴责否定态度,根据新的斗争形势,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为复兴社会主义运动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众在得知苏俄两次对华宣言的内容后,对十月革命和苏俄表达了同情和向往之情.知识界尽管在强烈的思想振荡中走向分化,马克思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以及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政治主张并不相同,但同情、赞赏苏俄的情绪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并不认同俄国的道路,但孙中山不仅同情十月革命,而且积极借鉴十月革命的经验,确立联俄政策.总之,中国人在十月革命以后走上了学习苏联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赢得冷战的胜利,美国政界可谓绞尽脑汁,召集各色人才出谋划策,制定了系统、全面的对苏战略。苏联作为冷战的一方,为了应对美国的挑战,也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计划,但是在冷战期间苏联的冷战战略始终是以军事对抗为中心,很多战略决策的出台往往缺乏精密的推敲,最高领导人依个人所好制定战略决策,政策缺乏连续性,导致针对性不强。苏联的最终解体与苏联在冷战期间的战略失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根源再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是20世界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究其根本原因,既不是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模式的必然结果,也不是苏联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厄、丧失社会主义信念的恶果;苏共腐败和西方和平演变也不必然导致苏联解体。苏共抛弃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主动放弃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才是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中国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旗帜不动摇,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使我党首次成为局部地区的执政党,毛泽东作为其领导者,开始了以执政党领导者的身份对国家政权建设的实践。对毛泽东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予以反思,对于加强当前执政党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结成同盟关系。苏联出于其国内国际政治需要,对中国提供低息贷款、援建重点工程、开办合资公司及开展双边贸易等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这些经济援助客观上帮助中国逐步建立了民族工业体系,也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工业布局也日趋合理。由于苏联的经济援助主要是出于政治因素考虑,两国政治关系出现裂痕势必影响经济关系,中苏同盟的基础实际上相当脆弱。  相似文献   

20.
苏共二十大对于毛泽东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着深远的影响。探究其中的原因,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成因的理解,而且对于今天改革开放以来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开拓也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