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汉波 《新闻爱好者》2011,(10):152-15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既是人类文艺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世纪以来中国文艺界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开始了它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史上与中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相结合,即"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是开拓者;邓小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传承者;江泽民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胡锦涛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推进到了一个重要阶段。四代领导人的文艺思想,以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强大威力开辟了中国文论话语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佑江 《新闻爱好者》2011,(20):152-15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既是人类文艺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世纪以来中国文艺界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开始了它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史上与中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相结合,即"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是开拓者;邓小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传承者;江泽民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胡锦涛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推进到了一个重要阶段。四代领导人的文艺思想,以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强大威力开辟了中国文论话语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赵万书 《大观周刊》2012,(30):22-22
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契合点这个命题,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方面,它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进而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体系;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联系体现的尤为突出,反映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方面的契合。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中国的历史进程是基本一致的。留日学生群体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过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新华 《兰台世界》2017,(11):93-95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毛泽东不但是奠基者,还是道路的探索者、道路的开拓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历史元勋、思想大师。在九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毛泽东率先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任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基础进行了深入的论证,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内涵,并且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基和开拓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谌笛 《新闻窗》2012,(1):34-35
我们今天所讲的马克思主义,无疑讲的是已经与时俱进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正基于此,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毛泽东一生对中国的贡献,主要在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本文从理论、实践两个不同的层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毛泽东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当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三件大事,马恩列斯经典著作的编译、《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和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出版发行都表现出鲜明的中国化特征,有力地推进了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毛平 《兰台世界》2012,(22):43-44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及马克思主义者,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与宣传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同时,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并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20世纪20年代初期,周恩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  相似文献   

10.
姚冰洋 《大观周刊》2011,(44):35-35
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民主运动指明了方向,也是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从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指路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针对的是中国的实际国情,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将其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结合了起来。它的历史进程、中国化的方法,还有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作用都值得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张贝  王爱云 《兰台世界》2017,(6):105-10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革的动荡时期,生长于此时代背景的杨匏安是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而且还在广东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积极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广东地区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社会政治学说纷纷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传入中国,此时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尝试了各种救国方案,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后,早期的知识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工人运动,取得了许多的成功经验。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途径和经验进行分析,可以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就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背景、途径以及早期传播对当代的启示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陶艳兰 《大观周刊》2011,(20):117-118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积极探索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途径,指出了在高职院校中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高校思想治教育的最新内容和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图书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图书大众化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力武器,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有效工具,有利于促进基层马克思主义者成长.本文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图书出版发行现状,解析马克思主义图书大众化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从形式、内容和出版宣传等方面探寻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5.
周平屏 《大观周刊》2012,(44):42-42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从以李大钊、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探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结合的思索。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奋起,这是我们党实现马克恩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时期。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史,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倾向。唯物史观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史提供了宏观的指导思想,但要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史,还需要从中观层次探讨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史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这对于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史理论体系,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史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恽代英是中共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对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其短暂而光辉的生命中,他译介、信奉并捍卫马克思主义;强调组建革命党团的意义,创建早期党的组织,阐明革命党组织建设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自身规律进行了系统阐述,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实际不断优化、完善、创新、深化的过程。新媒体时代下,应共享新媒体信息资源,借鉴新媒体优势,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深入传播。作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主体,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阻力,本文对如何利用新媒体更好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拓宽传播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后,出版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展了一系列学术讲座,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开启了革命者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研究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版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力军和主阵地,马克思主义出版物引导大批革命者走上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革命道路,革命出版活动锻炼了一批党的领导骨干,马克思主义出版物提升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使大批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