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自然之子",作为自然的孩子,你要顺应自然,让你的生命保持一种单纯的状态;另一个是"万物之灵",人是有思想、有灵魂的精神性的存在,人的精神属性是人之所以幸福的更加重要的源泉。尤其在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问题解决以后,你幸福不幸福、生活质量怎么样,主要取决于你的精神素质。那么人有些什么样的精神素质?第一个叫做智,智力。第二就是情,情感。人不但有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2.
《当代学生》2011,(Z1):56
走进"新鲜阅读",走进无穷无尽的世界……很多人都喜欢在旅途中带上一本书,不同的书会让你的旅行有各种不同的感受。而一本好书则可以让你的旅途更加愉快。读书是一个人学习和审视自己的好方式,旅行则是追求和发现的好方式,当这二者结合,你的生活就会呈现出多样的色彩,你就会在这种角度的变换中找到另一个自己。  相似文献   

3.
你曾说要骑车去西藏,你曾说要徒步走天涯,你是否还记得曾为未来的自己定下的目标?一个背包加上一颠向着远方的心,一些年轻人,用一年的时间去旅行、打零工、做志愿者,感受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重新发现自己,也重新看待自己的明天。这就是西方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倡导的青年概念"间隔年"(GapYear),这些选择"间隔年"的年轻人,被称为Gapper。最常见的就是高中毕业与升大学之间、大学毕业与开始工作之间,一些青年人离开自己的国家,通过打工换宿、志愿服务、租房生活等形式完成旅行,他们相信,以一种"间隔"当前社会生活的方式,可以帮助自  相似文献   

4.
与你为邻     
王城长 《新高考》2010,(12):1-1
邻居是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的影子。为了正身影,我们须择芳邻而处。"邻",是一个温暖之词,它包罗万象。可以是抽象的,比如一个理想、一句格言、一种状态;也可以是人,睡在上铺的兄弟、同桌的你;还可以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一条溪流、一排远山、一只孤鹤、一丛幽竹、一杯酒,或者一抔故土……这些"邻物",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旅行中的精神寄托,可以让我  相似文献   

5.
你的发声,我们用心聆听;你的挥洒,我们细致分析。写作与点评的互动,创造和鉴赏的结合,融汇成最和谐的交响乐。有人说,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跟他一起去旅行。而很多人真正认识自己,也是从旅行开始的。它是一次出发,也是一次抵达;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回归。从旅行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西塞罗说,"世界是本书,不从旅行获得充足,而是为了心灵获得休息。"歌尔密施则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为了改变自己和别人而离开国家的人是个哲学家,但被好奇心这个盲目的冲动所驱使,从一个国家走到另一个国家的人只不过是个流浪者。"旅行如果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那就大大削弱了旅行的价值。这是一次绝好的让  相似文献   

6.
旅行的艺术     
正1.找一个能让你收获更多问题而不是答案的目的地。Iyer说:"当我旅行的时候,我想要移动,我想要乘着各种交通工具出行,我想要我回来的时候能够成为一个不同的人。"2.把高科技产品留在家里。Iyer说:"世界越向着移动、快速、数据化发展,我们越渴望无声、平静、空旷的感觉。"过去20年间,Iyer常常去修道院旅行,就是为了逃避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而他发现这是一种自我解放。3.自力更生。Theroux说:"自力更生"可能是一次旅行中最美好的经历之一。他说行走、看山看水,或者仅仅享受生活的简单和自然,都能让你到达你会真正爱上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这本书,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你要么不喜欢,要么就特别特别喜欢。在我看来,《红楼梦》的魔力,其实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魅力。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现代化.中国人的心灵都永远是“中国的”。中国人从这本书中,品味到了美、幸福和浪漫,它永远是现世生活里的精神栖息地。  相似文献   

8.
豁达     
推荐理由:豁达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无论面对任何困难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打不倒、击不垮。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小读者一生去学习。生活老人悄悄告诉我:"性格开朗"并非"豁达"之全部内涵,要做到"豁达"两字,够你说、够你学也够你做一辈子。豁达是一种大度、宽容。有人当众污辱了你,你不会记恨他一辈子;身边的人做  相似文献   

9.
在我看来,阅读,不仅是一项生活内容,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的知识构成、价值判断、审美习惯,多来自于阅读。我是上世纪60年代末生人,我的青春期没有互联网,我是在读书中长大的,它帮我完成了和历史上那些优秀人生的交往。有了书,你就不孤独,即有了全世界的旅行,即可领略全人类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  相似文献   

10.
正阅读于我,是一个享受生命的过程,快乐而充实。有人喜欢逛街,有人喜欢旅行,而我最喜欢的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读一本好书。不论是躺着,还是卧着,或是站着,都保持着忘我地投入。当你融入书本里慢慢品读时,阅读的姿态是那样得生动且美丽。"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阅读,你会发现自己更加得自信了。阅读那样"枯燥单调"的姿态,其实是最美的姿态。如果有一天你不再阅读,你就会发现自己行走于社会的姿态真的很丑。不论是你坐在书桌前,还是躺在床上,甚至是在地铁站、火车上,阅读是人世间最优雅的姿态,最值得审美的姿态。正因为有了这个姿态,你才会变得更有质量,更具实力,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11.
理想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看到你。  相似文献   

12.
理想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看到你。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12,(Z2):62
精神旅行是指无须远行度假,只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就可以享受精神假期的旅行方式。精神旅行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生活压力,放松身心,具体方法包括"在床上读一本书""看老照片陷入回忆"等。当人处于一定的压力环境,如果找不到缓解压力的方法来减轻压力,心理及身体上的健康状况就会出现问题。因此,人们应该学习一些简单的技巧来减轻工作压力,并尽量每天能完成一到两个,即使是早上和晚上各抽出5分钟时间,也要找时间去做。精神旅行的方法示例:1.看看窗外。让自己专注于窗外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荷塘月色     
名师最精彩一课轻松掌握,语文学习与考试不再是难点。若你有特别喜爱或难懂的课文,尽管对我们吐露,名师的心血结晶让你重新领略课文的奥妙。自古以来,"行万里路"是令很多人向往的乐事。只是,即便当代交通发达,"行万里路"变得轻而易举,旅行也终归是生活的插曲,人们始终要回复庸常。学会在琐碎平淡的生活中,作短暂的"旅行",发现身边的风景,安抚在喧嚣的尘世中,难色浮躁的内心,或许人生会有更多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在你快要成为"落汤鸡"的时候,递给你的一条干毛巾。幸福,是在你孤独的时候,有人陪你聊聊天、说说话……幸福是什么?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老妈说:"幸福是无法描述的,它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是  相似文献   

16.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儿子从城里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场一户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极了!这回你该知道穷人是什么样了吧?儿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了。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只有一条狗,可他  相似文献   

17.
张蕾磊 《大学生》2012,(19):24-25
培养自信从背包开始"旅行肯定是有治愈功能的。"胡邓说,"旅行是脱离现实环境到陌生环境中去,环境改变了,人的状态就会不一样。你会忘记原来的身份,进入到背包客的角色中。接下来,旅行中不断遇到新的人、听到新的故事、各种各样新鲜的经验,于是,你的思路打开了很多。"  相似文献   

18.
小鱼 《大学生》2016,(Z2):10-11
有人说,如果你想跟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进一步加深感情的话,那就两个人一起旅行吧,当然,旅行过后极有可能会有另一种结果:分手。这种句式,当然也可以套到同学、男女闺蜜、死党之间,因为脱离了彼此熟悉的生活环境,一起闯入完全陌生的世界里,从上车的那一刻起,不,从计划出行的那一刻起,彼此的三观都要接受彻底的洗礼。旅行归来之后,人人都想写一份血书:我要与某某某绝交!更何况,如果把旅行的对象换成了——父母!  相似文献   

19.
<正>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儿子从城里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在农场一户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样?""好极了!""这回你应该知道穷人是什么样了吧?"儿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了。""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儿子想了想说:"咱家里只有一条  相似文献   

20.
何谓"小先生",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说的:"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他又说:"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孩子!"他的话,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学生也可以做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在现今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