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战时衡阳是大后方的交通枢纽,第三大工商业城市和金融中心,战略地位相当重要;为了摧毁衡阳,日军对衡阳及周边各县进行了频繁的猛烈轰炸,并于1944年摧毁了衡阳城,占领周边各县,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战时衡阳人口伤亡超过80万,公私财产直接损失至少在3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抗战爆发后,为了使湖南的交通与大后方连接,国民政府和湖南省政府大力开发水陆交通线,修筑了湘桂铁路湘段、衡宝公路和洞榆公路,并对原有公路进行改造.但由于日军不断进攻,湖南的陆路交通线常遭破坏.同时,政府统制水运,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和水陆联运业务;近代走向衰落的驿运事业也发展起来.战时湖南的交通便利了后方大量物资的流通和人员流动,支撑了中国抗战;促进了全省经济和城市发展,加快了湖南社会的演进.  相似文献   

3.
1938年11月至1945年8月,侵华日军将战火烧到湖南,对湖南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这支日军正是攻占上海、南京,在南京屠杀了三十多万中国军民的那支日军部队。7年中,这支日军部队在湖南先后发动了6次大的战役,遭到湖南军民的顽强抵抗,最后,在湖南各地向湖南军民缴械投降。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为了保证大后方的军需民用,湖南省政府根据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对全省的商贸实行统制。湖南向后方各省输出大宗农副产品,以钨锑锡等特矿产品进行对外贸易。战时省内外商贸联系加强,使得湖南的商贸公司增多,资本增加,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商贸中心,这对湖南乃至全国的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受战争影响,湖南的商贸发展迅速,衰落也快。  相似文献   

5.
英日统治开滦煤矿时期对生产力的掠夺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滦煤矿是清末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一个重要企业,近代开滦煤矿有48年实际上都处于外国人的统治之下,其中英国人统治长达44年之久,日军统治了3年零9个月。英国人统治开滦时期,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疯狂地实行掠夺式生产方式;日本军管开滦期间,为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战时工业用煤的需要,也变本加厉地采用掠夺式的开采方式。文章对英日统治开滦煤矿时期对生产力掠夺生产的表现、原因及直接后果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贵州虽地处大西南后方,但由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时战略地位,日军对之进行了长达5年的空袭,出动飞机超过644架次,投弹约881枚,贵州被炸县市达18个,给贵州人民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惨重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7.
湖南田赋征实的实施与国家战时粮食政策的推行有密切联系。随着湖南田赋主管机关的调整,田赋征实过程中又推行"随赋带购"和"随赋带借",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尽管田赋征实加重了中小农户的负担,但是在保障军粮、供给公粮与调剂民食、稳定经济形势和消减通货膨胀上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战时湖南乃至全国财政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日军对战时首都重庆的无差别轰炸,曾是一个国内外多方关注的焦点事件,轰炸造成的人口伤亡也是日本对华侵略非人道暴行的典型体现。关于重庆大轰炸造成的人口伤亡状况,既有战时和战后初期的调查统计,也有后来学者的研究与探讨,但由于调查资料的庞杂和混乱以及研究视野的局限,至今没有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对于重庆大轰炸人口伤亡状况的研究,必须充分发掘翔实可靠的原始档案,同时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原始档案的局限性,也许我们的研究永远也得不出一个完全准确的数据,但至少可以得出一个最低伤亡人数。  相似文献   

9.
战时日本官方妇女团体,是日本出于建立战时体制的需要,由官方扶持、授意成立和领导的具有国家主义、法西斯主义性质的妇女组织。它是战时体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发疯狂杀戮、支持侵略战争、维持战时经济、稳固后方阵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战时日本官方妇女团体及其领导人和成员,既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直接受害者,也是遭受侵略国家人民的间接加害者,应该对自己加害者的角色进行深刻反省,以便在防范和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两国教科书中对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叙述中国1937年7月7日夜间,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全国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1937年,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30多万人被害。——以上均引自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近现代史》下册日本1937年7月7日夜,在北平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不知何人向正在演习的日军开枪的事件。翌日晨,日军与中国的国民党进入战斗…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缅甸战场既是中国和太平洋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又是东南亚战场的主要作战地区。中国军队曾两次进入缅甸,展开对日作战。不仅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中、印、缅战场的对日作战,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运输线,提高了中国正面战场的战争能量,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而且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2.
喜富裕 《甘肃高师学报》2005,10(1):49-51,68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而工农红军主力进入甘南前后所面临的困难和所处的不利环境在长征途中是最突出的。一是国民党蒋介石反动军队的围追堵截和进攻;二是红军过雪山草地后,军队人员体质消耗很大,粮食和所携带的物资严重短缺;三是张国焘的分裂叛党活动。党中央及红军之所以能够战胜种种困难和威胁,突破天险腊子口,快速走出甘南,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除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和红军指战员的正确领导指挥外,与甘南广大藏族同胞,尤其是杨土司在物质上和军事上的大力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因此.甘南在中国革命史上又是一个转折点.其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3.
位于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处的豫鄂陕根据地,是全面内战爆发后,撤至豫陕边的中原军区部队开辟建立的。在中央正确的战略部署下,根据地部队以顽强的斗志和内外线相配合的战略战术,不仅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华北诸解放区的大举进攻,而且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根据地的第二次"清剿"计划,胜利地完成了中共中央赋予的战略任务并顺利实施转移,在中共中央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的整体布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蒋介石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是在极其复杂的心态下作出并进行的,他要通过合作,达到溶共,用共,最终灭共之目的。蒋介石利用共产党之心态,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消除舆论压力,缓解国内矛盾;其二,利用共产党的力量打击日寇,借日寇之手消灭共产党,以达到一箭双雕之功效;其三,获得苏联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的发家,主要靠湘军,他的功与过,也大多和湘军有关.在长期治理湘军过程中,曾国藩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领导力,对后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太原失陷后,阎锡山偏安于晋西,在政治上逐步倒退,由联共抗日转向反共,制造磨擦;在军事上对日军主动出击少,被迫应战,或消极避战多,对全民族抗战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蓄谋已久,但作为发动全面侵华战略的序幕-卢沟桥事件,并非是日本政府直接策划的,事件发生之前,日本出于自身的利益,企图“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事件发生之后,在对华派兵问题上,日本政府内部产生“扩大派”与“不扩大派”之争。经过几天的争论,日本内阁决定向中国派兵。此时,日本军部均是以“临命”的指示对日军下达派命令。事件虽不是日本政府直接策划的,但也绝非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总计划实施的必然结果,具体是由驻扎在丰台的日军第三大队队长-木清直等人策划的,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军事演习,侵占卢沟桥附近的演习场,夺取宛平县城。一木清直等人事后又编造谎言,不敢承认自己的罪行,他们的言行暴露了卢沟桥事件的真相,日本帝国主义借卢沟桥事件,提前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8.
晋察冀民兵是在共产党的动员和领导下建立和壮大起来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民兵的任务是进行游击战、配合部队作战和担任抗战勤务。民兵的军事战术有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扭击战和伏击战等。在民兵队伍中,由于有党的政治动员、党员的带头作用、有组织的军事政治教育和组织的民主性等原因,民兵成为打败日寇的重要力量,同时民兵也是主力军与游击队的助手,是主力军的重要兵源。  相似文献   

1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南的赤色邮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赣、湘鄂西、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普遍建立了赤色邮政,担负苏区党政军民的信件、文件、包裹和报刊的传递任务。在当时条件下,它对于加强根据地的交通、发展邮电通信事业,辅助苏区的军事通信,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湖南的土地革命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太平军在进军两湖途中,曾将新入伍的大批“挖煤夫”和“船民”先后单独编入名为“土营”和“水营”的新兵种,第一次将我国历代战争中担负作战工程保障任务的工程兵从传统的陆营中分离出来,其建设与运用较之古代农民起义军有着重大突破与创新。其作战方法与用兵原则,对中国军队近现代化建设有着深刻影响。水营实际上是一支以担负江河作战工程保障任务为主的水上机动兵种,它为太平天国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