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人曾在苏州大学《数学月刊》上,读到一篇文章(见文[1]),关于如下问题:如图1,已知正四棱锥V-ABCD,VA=VB= VC=VD=43,∠AVB=∠BVC=∠CVD=∠DVA =30°,AEFG为过A点的截面,交各棱分别于E、F、G.求AEFG的周长最小值C_(min).文中介绍了该问题的一种常用解法,并指  相似文献   

2.
一些表面上无从下手的几何图形 ,我们只要充分应用所学的知识 ,打破常规思路 ,充分挖掘题设的内涵 ,就可寻找出最佳的解题途径。“补形”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下面略举几例 :一、补成三角形如图 ,这是1994年北京市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已知 :在六边形ABCDEF中 ,∠A=∠B=∠C=∠D=∠E=∠F ,且AB +BC=11 ,AF -CD=3 ,则BC +DE=。析解 :∵所给图形的几个内角相等 ,∴可将六边形中的三边AB、CD、EF向两侧延长得△GHM。∵六边形的内角和为720°,∴∠A=∠B=∠C=∠D=∠E=∠F=120…  相似文献   

3.
平面的交线具有两个平面的某些共性,因而在解题中有如下妙用: 一、借助“平面交线”证明点共线例1 如图1,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的平行六面体被截面AEFG所截, 若BD与EG交于H,CD与FG交于I,CB与 FE交于J,求证:H,I,A,J四点在一条直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平行线有如下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此,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1.证明两个角相等;2.求角的度数;3.把一个角大小不变地迁移到我们所需要的图形中.这就是平行线的基本功能与作用.例1已知:如图1,E是DF上的点,B是AC上的点,∠1=∠2,∠C=∠D.求证:∠A=∠F.分析由图形知,∠A与∠F是内错角.因此,要证∠A=∠F,只须证DF∥AC.这只要根据已知证出∠D=∠ABD即可.证明∠1=∠2(已知),∠1=∠3(对顶角相等),∠2=∠3.BD∥…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经过一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C.一个角的补角一定大于这个角的本身D.不相等的角一定不是对顶角2.如图1,已知∠1=∠2,若要有∠3=∠4,则需要().A.∠1=∠2B.∠2=∠3C.AB∥CDD.∠1=∠43.如图2,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AOD与∠BOC的和为236°,AOC的度数为().A.72°B.62°C.124°D.144°4.如图3,点E在BC的延长线上,在下列给出的四组条件中,不能AB∥CD的是().A.∠1=∠2…  相似文献   

6.
弦切角定理是圆中级为重要的一个定理.应用十分广泛,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为帮助同学掌握好这个定理的应用,特以1994年中考题为例,介绍它的应用.一、证两角相等例1如图1,AB是圆O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DC切圆O于C,CE⊥AB于几求证:(B平分∠DCE.(1994年武汉市中考题)分析注意到CD是圆O的切线,∠DCB=∠A,欲证∠DCB=∠ECB,只须征∠ECB=∠A.∵∠ACB=∠CEB=90°,∴∠ECB=90°-∠ABC=∠A,问题获证.二、证等边三角形例2如图2,圆O的弦AB的延长线和切线EP相交于P,E为切点,∠APE的…  相似文献   

7.
有些几何题,若能根据题目内容,运用补形法构造出特殊的四边形,不仅可使解题过程简洁明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一、构造平行四边形例1如图1,已知在六边形ABCDEF中,∠A=∠B=∠C=∠D=∠E=∠F,且AB+BC=11,AF-CD=3,求BC+DE的长.解:延长FA、CB交于点G,延长FE、CD交于点H.由题意知,BC∥EF,CD∥AF,易证△ABG和△DEH均为等边三角形,四边形FGCH为平行四边形.于是有GA+AF=CD+DH,∴AF-CD=DH-GA=DE-AB.∵AF-CD=3,故DE-AB=3.因AB+BC=11…  相似文献   

8.
已知:如图1,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EFG有公共顶点A,连结DE、BG,试证明S△ADE=S△ABG.解过G作GH∥AB,过B作BH∥AG,连结AH,则四边形AGHB是平行四边形.因为四边形AGHB是平行四边形,所以HG=AB.因为在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AEFG中,有AB=AD,AG=AE,HG=AD,因为AB∥HG,所以∠AGH ∠BAG=180°.  相似文献   

9.
一、在例题解法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某些例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 ,给出多种解法 ;变通思路 ,发散思维。例1、如图 ,点P是△ABC内的一点 ,连结AP、BP,已知∠1=30°,∠2=25°,∠C=70°求∠APB的度数。(1)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图1)延长AP交BC于点D,则∠APB是△BDP的外角 ,因此∠APB=∠2+∠PDB,∠PDB=∠1+∠C ,所以∠APB=∠2+∠1+∠C。解法一 :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图1) ,延长AP交BC于点D。∵∠PDB=∠1 +∠C,∠APB=∠2…  相似文献   

10.
学习几何必须学好几何证明.这里和初一同学说说与几何证明有关的几个问题,供学习时参考.问题一:什么是“几何证明”?根据已知条件和学过的知识,运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几何证明.例1如图1,已知a∥b,c为截线,试说明∠1=∠3.显然,这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应怎样说明呢?可这样说明:∵a∥b(已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1=∠2(对顶角相等),∴∠1=∠3(等量代换).这个说明∠1=∠3的过程就是几何证明.由此可知,一个完整的几何证明应由三部分组成:(1)论题———需…  相似文献   

11.
题1 如图1,四边形 AEFG与ABCD都是正方形, 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b≥ 2a),且点F在AD上(以下问题的结果用a,b的代数式表示). (1)求S△DBF; (2)把正方形AEFG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  相似文献   

12.
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内容的延伸.结合图形弄清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条件、结论是正确解题的前提.现举例如下:例1已知:如图1,△ABC中,P为AB上一点,在下列四个条件中:①∠ACP=∠B;②∠APC=∠ACB;③AC2=AP·AB;④AB·CP=AP·CB.其中能满足△APC和△ACB相似的条件是().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析解: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由于所判定的两个三角形隐含着一个公共角∠A,因此,依据判定定理1或2,只要再附加一个条件∠ACP=∠B或∠APC=∠ACB…  相似文献   

13.
一、证明几何量之间的关系 【例1】直线PO与平面α相交于O,过点O在平面α内引直线OA、0B、0C,∠POA=∠POB=∠POC.  相似文献   

14.
证明三角形全等一般有下面三种思路.一、两个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对应相等,需证出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或者第三边对应相等.例1已知:如图1,B为AC的中点,BE=BD,∠1=∠2.求证;∠A=∠C.分析显然需证△ABE≌△CBD,已有AB=BC,BE=BD,还需要证明它们的夹角∠ABE=∠CBD,而∠1=∠2,它们的夹角相等是显然的.证明∠1=∠2(已知),∠1+∠3=∠2+∠3(等式性质),即∠ABE=∠CBD.在△ABE和△CBD中,AB=BC,BE=BD,∠ABE=∠CBD,△ABE≌△CBD(SAS…  相似文献   

15.
如图1,P为△ABC中一点,若∠PAB=∠PBC=∠PCA=α,则称P点为勃罗卡点,角α为勃罗卡角。文[1]给出设P到三角形三边BC,CA,AB的距离分别为x,y,z,△表△ABC面积文[2]给出实际上,如图所示作出的勃罗卡点是唯一的,则P点到三顶点、三边距离应是确定的。定理1:P是△AB  相似文献   

16.
一题多解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应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积极作用。下面仅以一道几何题的证明为例,说明之。 例:如图,△ABC是 O的内接三角形,AD是 O的直径,CE⊥AD于E,CE的延长线交AB于F。 求证:AC2=AF·AB o 证法一(分析):所证等积式的三条线段分属两个三角形,只需证明△ACF∽△ABC即可。∠A=∠A,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B=∠D,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知△ADC为直角三角形。又因为CE⊥AD,可推出∠ACF=∠D=∠B,…  相似文献   

17.
我们给定两个全等的正方形ABCD、AEFG,它们共顶点A(如图1),两个正方形可以绕顶点A旋转,以下各问题都以此为前提展开.  相似文献   

18.
关于勃罗卡角、点的两个关系式河南石油勘探局职工大学张永召如图,P为△ABC中一点,若∠PAB=∠PBC=∠PCA=α,则P点称为勃罗卡点,角α称为勃罗卡角.定理1设α为△ABC的勃罗卡角,则1sin2α=1sin2A+1sin2B+1sin2C.证明...  相似文献   

19.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残定理分别揭示了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及梯形的中位线与上、下底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应用这两个定理既可以判定两线段的平行关系又可以确定线段之间的信半关系与和差关系.它们在几何证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举例说明,供参考.例1如图1,已知AF是△ABC中∠A的平分线,D为BC的中点,CE⊥AF于E,BF⊥AF于F.求证:DE=DF.分析要证DE=DF  ∠DEF=∠DFE.因为∠DEF与∠BAF是同位用,∠DFE与∠CAF是内错角,且∠BAF=∠CAF,所以,要证∠DEF=∠DFE DE//BA且DF//A…  相似文献   

20.
学习数学离不开数学公式,正确理解、灵活运用数学公式离不开化归的思想方法.下面以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应用为例,谈谈把非公式形式的数学问题化归为公式形式,从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例1在图1中,求∠A+∠B+∠C+∠D+∠E的度数.分析这一图形是一个五角星形,其中五个角的和可化归为三角形的内角和.解设AB和CD相交于M,CD和AE相关于N,则∠AMN=∠B+∠C,∠ANM=∠D+∠E,∴∠A+∠B+∠C+∠D+∠E=∠A+∠AMN+∠ANM=180°.注这种化归为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也适用于图2.例2在图3中,求∠A+∠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