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语感?浙江师大王尚文教授在《语感论》中指出:“语感就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昕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表达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感是听说读写的灵魂,是构成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2.
一、语文学科以语感为中心 ,必然以学生的读写听说实践为中心语感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 ,即听和看 (读 )的能力 ;二是表现为因表达这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形成言语作品的能力 ,即说和写的能力。语感伴随读、写、听、说、思的运作而产生、形成 ,而读、写、听、说、思的动机和对象又是在人的感性活动中才出现的。学习读写听说的过程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听读教学在本质上是课文言语向学生文化心理结构的内化 (即课文的言语形式主体化于学生的语感 ,其言语内容主体化于…  相似文献   

3.
林巧莹 《语文天地》2012,(24):27-28
教师可以将语言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教学中,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一、培养语感,促进语言技能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感在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是言语经验,是个体在生活中进行言语活动的产物。培养语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诵读"。诵读,早在汉代已经是一种普遍的、成熟  相似文献   

4.
所谓“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人的思维,说到底是运用言语进行的“言语思维”。因此,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而语言文字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语感。学生的语言功底、智力水平、思想品格、审美情趣、文学修养以及生活交际技能等诸因素都是通过语感能力表现出来的。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能力即言语能力,个性化是语文能力的根本特征.语感是连接语言和言语的纽带,是言语能力培养的直接"参照物".语文能力的形成正是以语感为基础核心的,借助共性化的初级语感的积累,形成了一般性言语技能,在此基础上,借助个性化高级语感的积累,一般性言语技能得以向创造性言语能力过渡发展.其中创造性言语能力才是真正成熟完备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依据语境感知、理解和评价印入性言语的能力,它是言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按接受言语信息的途径划分有两类:一是视觉语感,它与言语视觉分析器相联系;二是听觉语感,它与言语听觉分析器相联系。语感按言语信息的表达途径划分则可分为相互对应的几类:有声语感,与有声言语相联系;形体语感,与形体言语相联系;副语感,与副言语(表情)相联系;书面语感,与书面言语相联系。  相似文献   

7.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明海认为:语感是指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悟,语感教学则是指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的惑陪自得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什么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呢?叶圣陶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感。”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表述:“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迫不及待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当今语文界具有较大影响的"语感中心说"进行检讨.指出其主张的语感之"语"为"言语之语"而非"语言之语",有失于片面.认为语感之"语"应并包两个层面:语言之语和言语之语.语感包含三种意义指向:基础语感;体式语感;语境语感.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人的语感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9.
陈俊清 《学周刊C版》2011,(3):101-101
培养学生语感的主阵地是课堂,培养语感的主渠道是阅读教学.语感教学的主体是在课堂上经历言语实践的学生,即从事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者.引发主体语感的对象是言语,它既指言语行为,也指言语成品.语感的过程是对言语的感受和理解,感受和理解的结果是积淀各种类型的语感.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和李海林先生的<言语教学论>,堪称"语感中心说"的代表作.王先生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也许可以简称之为'半意识的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语感中心说”之浅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今语文界具有较大影响的“语感中心说”,虽然强调的是语言能力的培养,但是属于感性直觉层面上的语感能力,其言语认知功能是很有限的。语文课程目的、人的言语素养和言语能力,不是语感所能涵盖的。以语感为“中心”,势必削弱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情意性、学养性和综合性。“语感中心说”存在三大误区:抽象语感论、语感图式目的论、阅读语感论。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  相似文献   

13.
正语感是主体对言语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一种集中体现.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使人感受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文化、美的熏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悟,语感教学则是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地感悟自得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语感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这是因为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陶冶学习的过程。这种人文教化的过程离不开语感教学。  相似文献   

15.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应当有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有一种对词的高度敏感的气氛。"这里所指的"一种高度的言语素质"就是我们所谓的"语感"。其实早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指出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也表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从倡导"开展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感训练"起,至今已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我们对语文教学的重新思考、重新定位,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语感作为一个人必备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它的培养极其  相似文献   

16.
<正>叶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把握对象,激发写作欲望优秀的言语作品,语言表达的形式总是具体而又独特的,让学生对这具体而又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有所领悟,有所体验,形成语感,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语  相似文献   

17.
"语感是言语形式感",领悟、内化言语形式的过程就是吸收语感、发展语感能力的过程,也是实现语感迁移、使其充满创造性的前提和关颊庖舱枪湃讼暗糜锔械幕就揪逗头椒?语感教学所凭语识亦皆蕴含于言语形式之中.所以,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力,务必立足言语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一、语感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一种直觉的语言思维形象,是人头脑中深层言语结构水平的"外化"表现,是在长期的阅读活动和规范的语言训练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  相似文献   

19.
一、语感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心理机制 语感,广义地说,指主体对言语的感受。它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别。一个人的志趣、学识、经验、语言素养,临场时的情绪等等,能决定语感的取向、广度、深度、精细度、速度、灵敏度等。我们现在所说的语感,指的是狭义上的,即:人们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这里,一方面强调语感是一种能力,另一方面还突出其敏锐的审美的特征。故,它是一般人所言的“感悟力”,这是一种高级语感。本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就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所谓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