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在这部小说里,金庸以佛家"无色无相"的手法和勇于自我否定的勇气,彻底颠覆了此前构造的江湖文化和"侠"文化,而这种颠覆性创作反映了他对人性、创作、"侠"文化、以及当时社会的反思,使得《鹿鼎记》达到了中国武侠小说创作的巅峰。  相似文献   

2.
郑证因的生活环境使他熟悉了帮会,而他个人的武术生涯则使他掌握了技击的要领,这二者投注在武侠小说创作之中,经郑氏妙手调理,浑然一体,遂造就了一种新的武侠小说样式——帮会技击武侠小说。郑证因代表作《鹰爪王》是帮会技击武侠小说的典范形态,这部小说在美学意蕴和叙事模式两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的成果,对后世的武侠小说及当代的电视剧都有很深的影响,但这种典范形态对郑证因小说创作造成的制约也很明显。现在关于郑证因的史料还在不断挖掘之中,对郑氏生平及创作的研究也将随之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3.
《名人传》的主人公纪昌为了成为天下第一射弓名人先后两次拜师分别学习“射之射”与“不射之射”。而下山后的他却又悟出了“射之不射”。这篇作品中蕴含了浓厚的幽默。本论拟通过分析《名人传》中的幽默来阐述其内涵——主人公纪昌的自我否定与自我解体。并进一步剖析自我否定与自我解体的内部根源.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热是一种化现象,它是在中国大陆解放,香港市民阶层急骤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从“写武侠”到“反武侠”经历了一个否定“自己”的化心态演变过程,同时在创作中表现了许多新的化观念,使武侠小说不俗脱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武侠小说是学百花园中的一个品类,它可以与学共存,但“武侠小说热”却不是学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不可能走向永恒。因此,金庸“挂刀封笔”,是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5.
吕豪爽 《天中学刊》2002,17(6):59-61
余华90年代风格的转变是其在现代与传统之间不断继承,不断超越的结果。在90年代的作品中,余华放弃了先锋的冷酷与无情,但保持了叙述的克制与冷静;他抓住了人们对情感的推崇,又没有忽视“衰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审美传统;他让温情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默默的显现,这显然又将其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完成了又一个自我超越。这是余华90年代创作更具艺术魅力的终极原因,也是其90年代创作较之80年代创作的高明之处。这些都表明余华在创作之路上从未停止探索,而是始终处于自我不断超越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6.
当下中国文学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创作主体的自我否定。这种自我否定主要表现为一些作家在创作中热衷于形式的花俏之道,放弃了抒发那种源于博大深厚的人生情怀的真实的思想情感,有时更是在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作者自己对于生活的迷惘。体现出了文学中的思想矮化。  相似文献   

7.
大陆新武侠关键在于创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20世纪以来.中国武侠小说经过了三次大规模的变革。21世纪兴起的“大陆新武侠”关键在于超越前人,达到武侠小说创作的新境界。当下中国武侠小说创作有一批很有实力的作家.但总体的创作实绩还不能说其“新”。应有进一步的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学生由于正处在世界观的成长期、形成期,缺乏自我认同意识和自我判断能力,周围环境对他的肯定和否定,直接影响着他心智的成长。得到肯定就会增加信心,得到否定就会在将来的行动中加以修复。环境的肯定与否定对孩子世界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勇 《江苏教育》2004,(9B):17-19
要上出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需要教师用情去浇灌本,用心去唤醒学生,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这是一个学会反思,追求完美的过程,这是一个走进学生,熔炼自我的“重生”过程。因此我以为,“炼课”是教师促进自我成长,获得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第一。双重批判。任何一种思想体系,其生命力主要不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真理,更不在于它拥有不可亵渎的神圣光环,而在于它始终能够与时俱进,与世俱进,不断地在肯定中自我否定,在保留中自我更新,在传承中自我创造。而批判恰恰是思想文化在扬弃和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