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强调道德判断能力和发展水平在儿童道德成长中的作用。他对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家庭、学校等外在环境在儿童道德成长中的作用的强调,以及其"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对我们预防和解决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重在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通过打造生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发掘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为首要目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并利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让学生动起来,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重点是引导学生动"脑"、动"心"、动"行",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激发道德与法治课潜在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尊重"教育研究已经进入第12个年头."尊重"教育研究以"尊重"这一基本的价值为支撑,围绕着"尊重"二字做文章.在这12年中,我们体验尊重、感受尊重.对于"尊重"的定位,我们经历了尊重是基础道德的突破口,尊重是一种基础性的道德,尊重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尊重是一种基本的价值几个阶段,现在,我们以尊重为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4.
小悦悦事件、老人倒了不敢扶、见死不救……近年来,一系列拷问社会良知、公序良俗的事件,触发了公众对道德底线的深深忧虑。"我们不仅要仰望道德楷模,还要俯察道德底线。"有"根叔"之称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代表慷慨陈词:"我们现在正在学雷锋,他是我们仰望的道德楷模,但我们也要低下头,看看我们的道德底线。"他认为,道德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不公和贪腐现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是极为丰富和复杂的。以孔孟为中心的儒家的道德理想社会论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建设性意义,特别是儒家道德伦理思想中的"德"、"礼"、"均"、"和"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实事求是地作出正确的评估和选择的,使之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2月4日—5日,济宁市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会在市实验初中成功举办。在本次教学研讨会期间,我们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深深浅浅话友谊"和"守护生命"两节新授课为例,开展了以"新教材、新挑战"为主题的沙龙活动。我们有幸作为此次活动的主持人和参与者,组织教  相似文献   

7.
以"孝弟"为"仁"之根本的孔子仁学,从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伦道德的践履出发,把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的日常人伦和日常的行为上升到一种道德境界之中,这种道德境界是我们日常行为的践履也是日常生活境界的升华,这种美与善相联的境界也是伦理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统一。孔子"仁学"思想表达的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表明道德建设对我们这个社会至关重要。要搞好道德建设,就必须澄清以下五个基本问题:德治并不一定比法治重要,德治必须跟法治结合起来;观念道德并不等于现实道德,观念道德要转化为现实道德需要一个过程;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道德进步,离开了道德教化,经济发展就有可能成为新一轮道德堕落的罪恶渊薮,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将经济与道德统一起来;道德并不能最终制导权力,在一个权力本位社会里,伦理道德将不可避免地成为权力的帮凶;道德与知识需要融合,无论以道德代替知识,还是以知识代替道德,都是不科学的,只有将知识与道德有机融合,才有利于"四有"新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儿童道德素质、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的主要渠道.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是真正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乐学而设计的课堂,应该是充满儿童气息的课堂.我们要让儿童"热爱"道德与法治课,让儿童对道德与法治课的"热情"不断升温.打造有"热"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要抓"童"特点,有效导入;寻"童"生活,深入细节;重"童"体...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的主题不是直接的道德理论,相反,它是道德的定义。道德理论是大而复杂的事物,定义不是。道德定义的问题是确定道德理论化目标的问题,识别这个目标使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道德理论,从而了解人类社会以何为"道德"。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时强调:"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善,是精神世界的阳光。善即美好,与"恶"相对。善,世代传承,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崇善向善之风始终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善,与时俱进,契合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所蕴涵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追求,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只要我们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2.
育人先育德     
道德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自己的道德生活实践中自我"建构生成"的.所以我们要集社会、家庭、学校之合力,贴近学生心理与生活实际,因势利导,关注细节,强化感悟,务本求实,以谋求德育工作更有效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对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基于商谈理论的双向案例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利于道德观念的创新,具有道德自我教育功能,有利于学生真诚、尊重和合作品质的培养,也有利于道德践行。通过构建"类赛博空间",师生在平等、开放、自由的商谈空间中达成道德共识,形成道德习惯,这对于我们社会转型时期在更广阔领域"新道德"的构建和教育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康德在知识学领域所进行的变革,直接波及道德哲学领域。康德认为,道德哲学吸取动机如果只是暗合于现象界的话,那我们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底盘的"权宜之计"。而真正的道德原则是超越于经验原则之上的,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以这种道德原则作为决定其行为的动机。  相似文献   

15.
赵平 《文教资料》2007,(32):89-91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环境的育德功能显著。然而,德育环境不会天然地产生德育助力。由西方"破窗户"理论分析,会发现我们的德育环境存在着片面强调人性化管理、导向缺位、评价宽容性等不足,导致道德环境零效应或负效应。我们应以"八荣八耻"教育为契机,树立"零容忍"之姿态、强化道德评价以重塑德育审美环境。  相似文献   

16.
道德冷漠在何种意义上是合理的道德批判尺度,不是一个能简单回答的问题。它取决于对"人-己关系"的合理性的判断。就先秦哲学来说,墨家以兼爱否定道德冷漠,道家以自然否定道德冷漠,儒家以仁爱否定道德冷漠,但三家的立场不同,理据不同,且相互批评。法家的非道德主义是一种特别的道德观。仔细分析,先秦诸子的学说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都是合理的,但又都存在严重的问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道德冷漠的判断没有绝对的终极真理,而应从不同视角开放地、综合地、辩证地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认为,人的气质、品质必须受到经过谨慎选择的正义原则的约束和指导,才能成为道德美德。道德美德只有在良序社会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因为在良序社会中,我们的道德情感可以合乎一般心理规律地发展出来。他首先假定人们都有正义感的能力,但是正义感必须在正义秩序下经过"权威的道德"、"社团的道德"和"原则的道德"三个阶段逐渐被塑造成正义美德。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伦理学视域下,我们必须对道德灌输进行历史性、理论性、实践性思考,从而正确回答道德灌输"是否可为"以及应当"如何而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两型社会"观的本质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环境友好"具有很强的人文伦理色彩,其蕴涵的意义是人与环境要友好相处。胡锦涛的讲话、观念渗透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道德关系的意蕴。而"忽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现行道德概念内涵的根本缺陷"。由此,我们给道德下一新的定义:道德是调整个人的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恶为标准,以教育、风俗习惯、社会舆论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调节。  相似文献   

20.
刘舒 《考试周刊》2007,(46):160-161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和智者都试图给出答案。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是不可能划上一条泾渭分明的楚汉河界的,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挥着不能彼此相互替代的重要作用。唯有"法律"与"道德"携手,才能真正地达到法治的目的。法德相融,相互渗透与协调,法律适当道德化,道德适时法律化,"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