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中国大学文化在品格追求上的一些特点,如科学品格、创新品格、人文品格、文化自觉性、开放包容品格以及民族精神品格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学是在社会转型和文化断裂的历史巨变时期,通过移植西方大学制度而形成的,在大学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中,文化冲突始终是影响中国大学发展的一条主线,中国大学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内外困境.在全球化时代,没有一流的文化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深刻认识中国大学所面临的文化困境,通过自觉的文化选择,回归大学文化的价值理性,重塑大学文化的人文精神,变革大学文化教育范式,以大学文化创新引领社会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复兴中华文明是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基于美国教育委员会发布的《美国大学校长报告2017》和中国省属及以上大学校长的问卷数据和网络数据,客观描述了中美大学校长职业特征现状及其差异:人口学特征上,中国大学校长多为男性、更年轻;教育背景上,中国大学校长多获得博士学位,较缺乏人文社科知识;职业路径上,中国大学校长来源开放性不足、流动性弱、离任选择未知性较大;履职实践上,中国大学校长受政府部门力量影响较大、自主筹资行动力较弱;专业化程度上,中国大学校长"双肩挑"现象普遍且薪资水平较低。中美大学校长职业特征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的历史文化环境、政府与大学关系、大学校长遴选和考核制度不同。因此,要更新思想观念、突破治理局限、创新任命方式、完善评价考核,以推动中国大学校长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文化在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当代中国,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社会众多组织机构中,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为了深入学习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大学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历史地位,总结交流开展“中国大学文化百年”课题研究的主要经验,展现“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系列丛书”第一批成果,由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储朝晖 《上海教育》2013,(25):31-31
包容、融合世界上一切优秀教育文化和大学发展模式是再造和创新未来大学发展的基础。中国大学应有长远眼光、宽广心胸和远大志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时代强烈呼唤我国大学创新,我国大开展中国大学百年研究。在回顾、总结近一个多世纪化与现代文化,特别是中西大学文化冲突和交融的历探索中国特色大学的创新之路。牢把握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现代大学发展、变革的过程中出现的传统上,以理论创新为基础,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探索中国特色大学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主要经历了通才、专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演变。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要求,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应确立创新人才的培养观,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多样化、有特色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8.
叶晨 《华章》2012,(36)
中外大学的博物馆在机构设置上存在着差异.在中国大学博物馆正处于加速建设的背景下,应充分学习和借鉴这些外来先进理念,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创新自己的高校博物馆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强调大学担负“文化引领和创新责任”的今天,探讨大学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大学精神是文化习染的结果,所以对大学精神的探讨就不能脱离对它的文化根源的追问。对中国大学精神的阐释自然也割不断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而今天中国大学精神建设又不能不参照西方大学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主要经历了通才、专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演变.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要求,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应确立创新人才的培养观,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多样化、有特色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推进文化的传承创新是我国新时期大学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传承传统文化、创新思想文化、引领先进文化是大学完成这一职责和使命的基本要求。大学推进文化的传承创新要守护大学精神,科学定位人文社会科学的职责,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展示当代中国大学风采。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传统:中国大学文化创新的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大学的产生缘于富国强兵的国家目的,并没有延续民族文化传统。大学在发展中缺少自由、独立和超越的大学精神,导致大学文化式微。所以,中国大学要从民族文化传统中寻找文化基点和精神资源,不断促进大学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创业是创新的过程和载体,创新则是创业的本质和手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归根到底还是创新的问题,尤其是大学创新的问题。因为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只有当高等教育能够持续、成规模地为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的时候,才能使创新创业真正成为解决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道路上一系列问题的有效手段。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借鉴西方大学的创新精神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发掘和捍卫中国大学和教育发展历程中并不少见的创新元素和传统,重新树立中国大学创新的宗旨和精神。也只有根植于本土和自身文化中的创新精神,才最容易成为全社会和整个民族的共同理念。  相似文献   

14.
许美德教授试图通过文化的角度来获得对中国大学百年历史的一种阐释性认识。她借助韦伯的“理想型”,抽离出自治权和学术自由这一对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西文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差异。她通过叙事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大学百年来在两种文化下经历的冲突、借鉴和融合。最后,她期望中国大学在吸收这一百年来调和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矛盾与冲突的成功经验上,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式,即真正的中国大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大学信仰危机、大学精神迷失和大学文化功利,是中国大学精神现代性困境的具体表现。现代性社会问题造成人心灵秩序的失范,经济伦理异化造成人精神的沦落,大学发展理念的嬗变造成工具理性主义的泛滥,后现代主义的崛起造成新的价值虚无主义,这些是形成中国大学精神现代性困境的根源。中国大学只有坚持大学信仰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确立真理归真和价值回值,追寻崇高的精神世界,并以传承和创新人类先进文化为己任,才能获得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对传统文化弘扬、文理文化渗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创新精神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热含妙理"为例,介绍了物理类通识课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集体性文化“失语”充分暴露了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不足,这种“不足”是中国大学在知识生产中的话语权和原创力衰落的表现。因此,中国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就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与三个要素紧密相关:首先是文化能力,包括文化原创力、文化包容力和文化影响力。文化能力是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生成的发动机,没有文化能力,就没有大学知识生产的文化自信。其次是文化态度,包括文化价值信念和文化情感信任。  相似文献   

18.
顾秉林在《科学时报》8月21指出,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大学文化,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大学,特别是高水平大学进一步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国当前的大学文化,虽然从文字表述上看大都有求实、创新等词汇,但从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学校风气、体制与校园环境氛围看,与真正的创新文化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精神理念与价值判断上的重物质轻精神、重共性轻个性:在教育理念上重教  相似文献   

19.
制度性文化建设: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性文化是制度建立的根基。从中国大学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要从根本上改革大学制度的弊端,迫切需要进行大学制度性文化建设,其基本途径是:重新审视哲学基础,重新思考中国大学理念,注意处理移植、创新与本土化问题,调适与整合中国现代大学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20.
论点选辑     
大学文化的深沉性和包容性王义遒在《中国大学教学》第4期撰文认为,高等教育体现着人类最高的理性思维,因此大学文化是深沉的,是代表了人类最高理性的。这“深沉”首先体现在学术上(即“研究高深学问”),也表现在科技创新上。在科学技术上,没有深情的志趣动机、深入的调查研究、深远的谋划预期、深切的探索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