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楚楚 《大观周刊》2012,(48):76-77
阿尔巴尼亚独立以后,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社会结构发生剧变,民众政治崛起,扩大政治参与的诉求增加。但是,霍查领导下的政党制度建设中,形成政权高度集中的特点,没能吸纳日益扩大的民众参与,而是逐渐丧失了民众基础。在阿利雅领导下,阿尔巴尼亚开展了政党制度的民主化改革,但是在劳动党未及重新赢得民众基础的情况下,贸然改一党制为多党制,终于导致劳动党政权的丧失。当前,社会主义国家大多面临政党制度民主化改革的考验,分析社会主义阿尔巴尼亚政党制度建设和改革中的利弊得失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虎年10月2日,一位面目清秀、风度翩翩的高个儿青年站在阿尔巴尼亚总统雷·迈达尼面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就任阿尔巴尼亚总理。他就是年仅30岁的潘德利·马伊科,阿尔巴尼亚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也是迄今欧洲政坛上最年轻的政府首脑。 素有“山鹰之国”之称的巴尔干小国阿尔巴尼亚,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六七十年代,中阿两国曾有过一段“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特殊友好时期。90年代初,这个国家尾随东欧其他国家之后,政体也发生  相似文献   

3.
卡达莱一直是个分裂的形象。仿佛有好几个卡达莱:生活在地拉邢的卡达莱;歌颂恩维尔·霍查的卡达莱;写出Ⅸ亡军的将领》的卡达莱;发布政治避难声明的卡达莱;定居巴黎的卡达莱;获得曼布克国际文学奖的卡达莱……他们有时相似,有时又反差极大,甚至相互矛盾,相互抵触。因此,在阿尔巴尼亚,在欧美,围绕着他,始终有种种截然相左的看法。指责和赞誉几乎同时响起。  相似文献   

4.
四五十年代依靠南苏等国 常常听到人们议论:阿尔巴尼亚犯了哪门子毛病?怎么对北约空袭邻国南联盟那么卖劲?笔者曾长期从事过阿尔巴尼亚的事务,不妨回眸一下“山鹰之国”半个世纪来变幻无常的轨迹。 二战结束后,阿尔巴尼亚经济十分困难,当时主要靠南斯拉夫援助。战后的南斯拉夫在自己也很困难的情况下,1945年向阿提供29OO吨小麦和57OO吨玉米,1947年~1948年提供了5O多亿第纳尔贷  相似文献   

5.
1997年上半年,阿尔巴尼亚局势急剧动荡,内乱四起,酿成严重政治危机,为二战结束以来所仅有。我作为新华社驻地拉那记者,目睹和亲历了内乱的全过程,与我驻阿使馆留守人员共同度过了那难忘的近百个日日夜夜。 事出有因 阿尔巴尼亚发生的令世人瞩目的武装骚乱,绝非偶然,但是由民主党控制的军队、警察顷刻土崩瓦解、地方政权几乎完全瘫痪、全国大部分军火库被抢,近百万支枪械和上千亿发子弹流散于民众之手,则是人们  相似文献   

6.
阿利雅: “如果我再当一次新娘” 阿利雅身材适中,温文尔雅,含蓄而有修养。他曾作为霍查的接班人而在80年代后半期担任阿劳动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90年代初,阿政局发生剧变后,他当选为首任总统,但仅过了一年就迫于反对党的压力而自动辞职。此后,他搬出了总统府,寄居在大女儿扎娜家,开始过起并不平静的平民生活。 扎娜家位于横贯地拉那市的拉纳河北岸,在一座普通的三层公寓楼的第二层,四间一套,老少三代,合计6人。阿利雅十几平方米的客厅布置很简单,他指着墙上的油画笑着说:“这三幅画和那些书就是我  相似文献   

7.
中方“打肿脸充胖子”中国政府1954年开始向阿尔巴尼亚提供援助,而大批援助则在1961年阿苏关系破裂以后提供,“文化大革命”时期,援助达到了最高点。当时中国的经济和技术还比较落后,中国人节衣缩食、勒紧裤带、万里迢迢运去的大量钢材、机械设备、精密仪器等,阿方却随意堆放在露天地里,  相似文献   

8.
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冷战结束后火药味反而更浓,战乱不已,联合国不得不直接或授权派出一支支维和部队,如波黑的多国稳定部队,克罗地亚的维和部队,阿尔巴尼亚的多国保护部队(现已撤离)。即使在被誉为“和平绿洲”的马其顿,为了防患于未然,也驻有“预防性部署部队”《UNPREDEP,简称联预部队)。据说,这是一支由联合国派出的“独一无二”的部队,我们便满怀兴趣地于不久前对它进行了一次专程采访。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促进中外文明互鉴和文化互识,文章聚焦中国和阿尔巴尼亚两国的出版交流合作,以“中国-阿尔巴尼亚经典图书互译出版项目”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中阿出版交流的实施策略,提炼其组织型协调专家机制、多家出版社合作竞争机制、双翻译双审稿机制等项目创新机制,以期为中外文化领域广泛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俞平伯在论诗、论文中,先后都提到“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问题.其实,著书立说也同样有“有我”与“无我”之分.“有我”,即书中能不时看到“我”的经验,“我”的见解,“我”的学识,“我”的评价.“无我”,则不囿于我,超出小我,客观地记叙,公正地评论,对社会自觉地充当公仆的良知.一本书能做到既有我又无我并非易事.近读潘堂林的《怎样发现新闻》(《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发现作者在“有我”与“无我”之间独辟蹊径,闪现不少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1.
“死亡之海”的告别采访,是我近40年记者生涯中极为难忘的。“死亡之海”是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别称,过去,我曾多次进入“死亡之海”,吃过苦,历过险,但却丰富了阅历,目睹过这一神秘世界的变迁。因而,不知不觉地热爱起这片土地。 近些年,听说“死亡之海”又有了出奇惊人的变化,自然令我心驰神往。于是,1997年深秋,在我退休之前,又专程从兰州千里迢迢来到塔克拉玛干,开始一次令人眼界大开的旧地重游。  相似文献   

12.
潜信息刍议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下面这条消息的信息量: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据阿通社报道,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穆罕默德·谢胡12月18日清晨自杀身亡.这一消息是阿尔巴尼亚党政领导在18日晚发布的一项公报公布的.这项公报说,谢胡是在“神经失常”时自杀的.在这之前,阿通社在12月17日曾经发表谢胡16日在地拉那接见罗马尼亚政府贸易代表团的消息.  相似文献   

13.
当我一写下这个标题,就觉得自己是否有些落套,其实,世界上有比这更“落套”的事情:去年这个时候,我写了一篇网评“短信,不能成为藏污纳垢之地”,批评某新闻网站以“新闻”的名义发送黄色短信的现象。(此文发表于(《网络传播》2006年第3期)可我万万没想到,在网络文明之风吹了又一年之后,我再一次点击该网站的网址,这条标有“XX新闻网消息”的“奇文”居然还赫然高挂在该网站的首页上!不知是编辑疏忽大意,还是有意为之,或者干脆就是“气气你”,反正已令我“无语”。  相似文献   

14.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为《应景新闻与常规报道》(1998年第十一期《新闻三昧》),对“应景”一词,人们常常认为不过是“遵命”或“应付一下”之作而已。而应景之作又是必登之作,往往看的人不多。但是,我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中的克里空现象,历来是人们反对的。如今,子虛乌有的报道虽然并未绝迹,但毕竟为数不多,更多流行的则是“马大哈”现象,一切马马虎虎,经常差错百出。随手举几个例子: 今年1月22日的早新闻中,阿尔巴尼亚的领导人“阿里雅”忽然变成了“阿里维”。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论诗提出了一个“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问题。其实,著书立说也同样有“有我”与“无我”之分。“有我”,即书中能不时地看到“我”:“我”的经验、“我”的感受、“我”的交往、“我”的评价。“无我”,则总要客观地说,尽管说的内容也是“我”心中的东西。“有我”的书更容易写得生动活泼、亲切平易,似面对面的平等交谈;“无我”的书则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不容易亲近。但书中“有我”并不容易,“我”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眼光,让人读了就觉得这个“我”真是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相似文献   

17.
由“金字塔”式集资案引发的阿尔巴尼亚国内动乱,在3月份出现了愈演愈烈的势头。3月1日,阿尔巴尼亚总统贝里沙接受了部长会议主席(总理)梅克西的辞呈,全国进入紧急状态;3月4日,阿南部城市发罗拉附近的一个军事基地被骚乱者占领,骚乱中两人被打死,50余人受伤,枪支弹药被洗劫一空(见上图)。至3月上旬,阿南部已有7个城市在骚乱者的控制之下。3月11日,贝里沙总统被迫任命反对党成员菲诺出任新部长会议主席。3月12日,阿“民族和解政府”宣布成立,出来收拾残局。骚乱仍在继续扩大,甚至阿首都地拉那的局势也完全失控;此时的阿尔巴尼亚,可以说没有了军队,没有了警察,地方政权和地方公检法机构解体,监狱被毁,刑事犯流散于社会,100万枝枪和无数弹药流入民间,打砸抢事件比比皆是;外国驻阿人员和外国侨民也纷纷撤离。  相似文献   

18.
立身三勉     
以年资论,许多老编辑是我的师长辈,他们从事编辑工作逾几十春秋,立身自不待说,立德立言亦多有成就。处于“而立”、“不惑”之年的年轻同仁,则如日中天,事业正炽,虎虎生气,后生堪羡。惟如我辈,介乎两者之间,论年,已届“知天命”,论资,从事编辑工作尚不足20年,固不敢以“老编辑”自居。《出版科学》同仁邀我撰稿再三,遵而忝列其中,一方面深感有愧,一方面又思忖:年资虽浅,甘苦有之,倾之诉之,总有所得,或可自勉。 细想起来,几多甘苦,要在“立身”。盖因为1978年我到出版社做编辑时,已过“而立”之年两载,所谓“年过‘而立’而未立”。此前的八年,大学毕业后在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所结识的前辈作家渐次凋零。尽管文学之树常青,然目击文学前贤们的灵山之归,仍不免有点感伤,总爱写点儿缅怀文字聊作纪念。我喜爱恭称他们为“先生”,惟周而复我要谓其为“同志”。二十年来,我们的交谈或通信,他一直叫我“同志”,倒不全因此,因他确实是我们的“同志”。  相似文献   

20.
邵晶 《中国记者》2023,(11):65-69
<正>2015年以来,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卫视先后创办“生命缘”“向前一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你喝彩”等新闻栏目,8年时间获得12次中国新闻奖,包括一等奖六次。“生命缘”六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其中四次是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向前一步”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均为一等奖;“我为群众办实事”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在明星、综艺、流量的卫视大战中,北京卫视始终独树一帜坚守新闻、民生报道,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优质的新闻纪实节目,勾勒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