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理论模式对美学思想的影响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由于受思想资料的封闭与讨论问题的古典的影响,许多真正的美学问题被遮蔽了,而更为深层的问题还在于,由于受当时社会文化特点的影响,这场美学讨论有"在概念里兜圈子"的缺陷,缺少真正的社会批判精神与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中外教育美学思想史略何齐宗教育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是近几年才起步,但是这方面的思想却早已存在。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家关于教育美学的认识,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在我国漫长的教育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教育思想象关心过教育中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当代中国美学与"西马"美学在理论指向上也有某种一致性。但是,不能因为有这种理论指向上的一致性,就混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质区别,更不能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取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以"西马化"取代"中国化"。这种倾向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对西方喜剧美学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及对拉伯雷的研究,蕴含了丰富的喜剧美学思想。如何从喜剧美学的角度评价巴赫金的理论贡献是目前学术界较少论及的问题。本文试图考察巴赫金的喜剧美学理论对西方传统喜剧美学的突破与创新,认为巴赫金对笑与喜剧本质的认识富于思辨色彩,突破了片面注重喜剧的否定性内容及伦理意义的西方喜剧美学传统,并将对喜剧的理解扩展到本体层面和认识论层面;同时,他对喜剧的诸种范畴-怪诞、讽刺的分析也有许多创新,对西方喜剧的理论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立场的美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学与美学的关系演变经历了审美教育学、教育美学、教育审美学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教育美学出现了教育学与美学的交叉渗透,它表现为三种样态:一是在教育学中直接沿用美学概念;二是对美学概念予以教育学的移植;三是对美学概念进行教育学的改造。教育美学的建构必须坚持教育学的立场,从而使教育活动更好地实现立美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化社会,如何才能保持艺术的灵光?古典艺术所体现的精神统一性怎样才能得到维系?真正的艺术如果可能又建立在什么基础上?这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一大主题,许多美学家都作出了自己的思考。海德格尔的"存在"、本杰明的"气息"、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福柯的"历史原级性"等概念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韵"的特点和意蕴作出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1979~1994:功利主义德育观美学超越的历程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对功利主义道德观的超越是德育理论借助美学进行交叉研究的重要目标。本文回顾了最近十余年教育学、美学交叉的历程,认为在美育范围内研究德育功能有领域的限制;而目前“教育美学”或“德育美学”范...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翻译美学业已成为一门学科,修辞对比也发展良好。本文在分别探求翻译美学和修辞对比的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对于将美学理论引入英汉修辞对比研究做了可行性阐释,并对其研究的价值与影响以及任务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美学理论课形象化教法探索(上)刘法民美学是一门理论课程,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阐释事物的一般规律,它内容与形式上的这种思辩性质,给逻辑思维能力刚刚成熟感性经验又十分不足的青年学生,带来了理解与应用上的许多困难。叩叫《美学》大门时他们向往着美丽,可踏进...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门新生交又学科设计美学,现在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学科定位模糊、研究对象不确定、学科理论概念体系缺少、研究方法泛化、教育体系不成熟等大问题.这些都导致了设计美学目前存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教育美学是研究教育中美学的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在美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研究教育中美学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美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学和美学是两门独立学科,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美学是研究美的现象及规律的。但二者又有相互交叉的地方:美学依靠教育来发挥其功能,教育也利用美学规律来塑造人。而且  相似文献   

12.
C·G·荣格作为西方精神分析学说的著名大师之一,他的美学思想是与其分析心理学体系相联系的.他以贯穿自己整个学说体系的"集体无意识"概念,作为他美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提出集体无意识及其原型,是人类艺术灵感的发祥地.在荣格看来,由于集体无意识是从原型和原始意象中推导出来的,因此以原型为核心形成的"自主情结"便成为联结集体无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浮桥和最活跃、最直接的创作动力.正是从动力角度,荣格不仅区分了艺术作品与艺术创作方法,而且把西方美学史上的"抽象"与"移情"看作是无意识支配下的两种审美态度进行了全面研究,从而大大拓宽了艺术思维的空间和艺术批评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有关"反本质主义"的持久论战表明,在处理一些知识、概念问题方面,学界都能较有效地规避本质主义的禁锢,并防范反本质以至陷入相对、虚无的陷阱,但在处理理论体系时,则往往无法逃逸出僵化的思维模式。这种僵化主要表现为对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二元区分的盲目固守。而理论体系归根结底涉及到文学理论的"美学立场"与功能问题。对此,关系主义重新启用了"美学立场"这一左翼思想界很具实践效能的传统概念。不过,它并没有因其美学立场而放弃文学性质与特征的研究。话语分析这一方法论有效地将美学形式与立场结合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教育美学是运用美学及心理学理论研究教育实践中美的现象及发展规律的新兴科学,创设与拓展新型教育美学势在必行,拓展与深化教育美学的内涵,加强教育美学的理论建设乃当务之急,充分挖掘教育美学的巨大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美学的社会功用是教育领域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美学研究没有"中国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那样明确的学术分野,这实际上是美学界长期担忧的美学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的一种重要表现,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薄弱的一个体系性原因。中国的美学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研究体系不完善、整体观照不强、内容畸重畸轻、解决现实问题的功能不够强大等问题凸显,这不仅使人们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及其当代发展的思想深度,而且造成了中国美学整体性特征的消颓。在中国美学的宏观视野里考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指导地位,不仅要看马克思想主义美学理论研究本身的进展情形,而且要看马克思主义美学对其他美学研究的隐性辐射作用,要善于把创造美的理念置于具体的背景中去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教育美学的兴起具有客观必然性,是当代科学发展相互渗透的产物,也是现代教育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中国的教育美学研究大致经历了提出概念、学科设想、学科创立与学科发展等几个阶段。经过三十年的探索,中国的教育美学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同时也还存在一些认识问题需要辨析和澄清。考察教育美学兴起的背景、回顾中国教育美学发展的历程、总结教育美学研究取得的进展和分析教育美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对教育美学的未来发展具有参考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借写作《中国美学三十年———1978至2008年中国美学研究概观》之机,笔者对30年来当代中国美学界的一些问题———如当代中国美学思潮的产生缘由、理论得失、未来发展趋势,还有与当代美学进一步发展有重大关系的其他问题———如"积淀说"与"突破说"、"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的问题作了一些思考。下面针对30年美学研究中争议甚大的两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1978-2008年,我国美学界对现象学、存在论美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相关研究深刻地影响了1990年代的中国美学建设:它们一方面充当了"后实践美学"解构"实践美学观"的理论武器,另一方面又充当了"后实践美学"理论建构的思想资源。可以说,现象学、存在论美学研究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美学研究的基本格局,而且这种影响目前仍有加强趋势。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理论重视对接受主体、接受过程和接受效果的研究,对于创新和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有重大的参考价值。本文总结以往大学生党员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借鉴接受美学理论的有关观点方法,以其四个核心概念作为基点,研究提高学生党员教育针对性和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美学理论与实践中最早涉及的一个范畴,也是美学史上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作为美学理论中一个分支——音乐美学在中西方各自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包含了"和谐"这一元素。由于中西方民族在哲学观、美学观及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因此,"和谐"在中西方音乐美学中体现的内涵也不相同。通过对"和谐"的比较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西方早期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