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具有很强的固定性,但实际上存在着“应然”和“实然”的教育目的的对立。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实然”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应然”教育目的的实现,但教育目的从“实然”走向“应然”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名人教育"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塘溪镇中心小学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名人教育”的实践经验,论述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名人教育”和在“名人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实现了“名人教育”与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订单培养"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订单培养”被视为今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但是,在理性分析“订单培养”与企业生产不同、“订单培养”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后,可以认为“订单培养”的实施受教育规律和一定条件所制约,因而不具备广泛意义上的适应性,不宜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般模式推广。  相似文献   

4.
“三自”能力是“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觉创新”的能力;“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的原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在开放教育试点教学中,尝试通过培养“三自”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崔小春 《教书育人》2006,(12):13-15
教育,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教导和培莠;教育事业,是指按一定要求培养人的事业,主要是指各级学校的工作。所以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盲人。按道理说,这样的解释是非常清楚、明了的。可观照教育现实,你会发现由于教育理解力的“不到位”,导致教育执行力“错位”,让原本应该是高尚、快乐的教育事业偏离轨道、迷失方向。如果把“培养人”“发展人”作为教育的归宿,那么,要让教育真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有必要提醒教育人重拾教育理解力这个原初的、基本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人为本"视野中的研究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已经凸显,即教育要以培养人和发展人为目的。通过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图景的描述,基于“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观,构建以研究生发展为本的学术环境、导师队伍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以研究生创新教育工程为导向的“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实践,努力把研究生培养成为具有批判精神、能肩负国家使命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7.
美育教育在学生的情商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自身的优势。美育教育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感知力、创造力培养具有特殊优势,以培养学生“积极成像”能力来作为情商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使美育教育在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育的"生产"与"自我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学教育过程及其效率、效果等为研究内容 ,认为大学教育是一个“生产”与“自我生产”有机统一的双重“生产过程”,从人才质量的角度探讨了优秀人才的培养与“批量产出”问题 ,研究并提出了大学教育的“自我生产”机制及其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从"培训"到"发展":论外语师资培养理念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观察师资培养理念由“培训”、“教育”到“发展”的不同阶段,探讨了外语教师培养由单纯的课堂教学技能培训转变为社会构建的过程,展示了教师培养工作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0.
面向"三农"的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发展对农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农学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要与时俱进,将传统单一的培养农作物栽培人才的农学专业“专才”教育,改造整合提升为培养面向“三农”的“种、养、加工相结合,农、工、商、管一体化”的“现代大农学专业”“通才”教育的教学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1.
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建国以来 ,我国教育目的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 ,其最终定位的几种典型表述是 ,培养成“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公民”等。这些提法应该说都各有其时代性、针对性因而也有其合理性 ,但又都不够确切 ,内涵不够丰富 ,外延不够完整 ,不能充分表达教育总目的的本质和追求。本文认为 ,作为涵盖各级各类教育宗旨的教育总目的 ,定位于培养“人”更合理 ,因为这更能体现教育目的的终极性、普适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的“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两课”教师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任务。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教育理念,就必须正确认识“两课”教育在培养“四有”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提高“两课”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水平,增强“两课”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以“两课”教师高尚的人格力量和优质的教学效果去培养学生对“两课”的信任。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  相似文献   

13.
“EEPO”是“教育效率与过程优化”的英文缩写,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教育方法。“愉快教育”模式实质就是让学生在健康、和谐、民主、融洽、愉快的教育情景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最终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界。“EEPO”教学模式和“愉快教育”模式的构建,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只重视书本知识传授、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缺乏自主探索精神、忽视各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按照“EEPO”模式和“愉快教育”模式,要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情景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激…  相似文献   

14.
高职"双师型"教师的来源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批“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关键。本文从有关“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标准、素质要求、培养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以利于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如镜亦如窗。首先,育人者须常擦“素质之镜”,更须勤拭“督促之窗”。第斯多惠说:‘锥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育人者一方面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努力擦亮自身的“素质之镜”,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深入学习和钻研教育学、心理学及其他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学识基础,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真正受到启发。所谓:“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已。”另一方面必须念好“勤字诀”,多留心孩子的变化状况,多琢磨沟通的渠道与方式,多变换观察的位置与角度,真正擦净每一面“督促之窗”,看清不同教育方法的实际效果,掌握准其个性特征,把握准育人的火候。  相似文献   

16.
培养"人":21世纪的人文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1世纪的高等教育既要承担起培养“某种人”的“专业教育”的使命,又要承担起培养“人”的“人教育”的使命,以使人成为“现代人”。而培养“现代人”的最根本的途径与方式莫过于普及和提高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教育,重要的是培养人的“高举远慕”的心态,提升人的境界,并培养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是重视理论知识和加强实践技术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墨子关于“贤士”培养的教育思想,与当代语文教育教学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一致性,因此,墨子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在职业技术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其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本文着力于探讨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并由此提出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教育走向生本”,教学突出主体性的培养和发展,已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理论体系的一大主流。当我们在实践着从“师本教育”走向“生本教育”,尝试“主体性教学”时,惊喜地发现:“主体性教学”理论继承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思想;同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又将指导主体性教学“理论”的完善,检测着主体性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教学做合一”理论较现代“主体性教学”理论更科学、更健全,由此,我们为陶先生的远见卓识而深深赞叹。 一、“教学做合一”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