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爱和性爱在大多数时候被认为是文学艺术的禁区,尤其是在主流文学活动中一直处于被疏远、压抑和禁钢的境地,但是在民间文学、通俗文学中却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表现,比如《子夜四时歌》。《子夜四时歌》对人(尤其是女性)的情欲世界进行了大胆地揭示,而其所使用的表现方法又莫不因爱而生,因情而有,每一字都显示我国古代民间艺术家深厚的艺术涵养及其对现实生活独特的体悟与观察。《子夜四时歌》的出现与当时的地理条件、风俗风尚、思想根源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秋·蝉     
夏天的最后一只蝉, 失去了那亢奋的呜叫, 只留下那轻微的颤动, 树林里铺着层层的落叶, 花残叶落。  相似文献   

3.
【讲解】不知不觉到秋浦时,我已经离开长安快十年了,最近心情不太好。清晨,第一束阳光射进窗户时,我睡眼惺忪地来到镜子前,照着清亮的铜镜,惊奇地发现两鬓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白发苍苍了,而且白头发长到了三千丈。有谁听过头发会有三千丈的,会不会是我眼花了呢?  相似文献   

4.
秋·思     
正烦着母亲的絮叨,想出去散散心。于是,拿起一本散文选走进了院子,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已近中秋,萧瑟的秋风吹进衣领已颇有几分凉意。这时,一片迷路的叶子,晃晃悠悠地跌落在我的书页上。我捡起它,正欲随手扔掉,一转身,才发现身后已是落叶缤纷,这真是个叫人伤感的时节。  相似文献   

5.
亚潼回来了! 干净素白的病房里,静谧得让人连呼吸都不敢用力。 “哥。”亚潼看着身旁那个高高的男生,俊冽的脸庞透着幽幽的冷意。亚烨瞥了她一眼,转头看向窗外斑驳的树影,眼神复杂难懂。  相似文献   

6.
子夜变歌     
姜昊宇 《华章》2011,(12):39-39
夕暮里,静观旷野里孩子们在追逐嬉戏,心中潜滋了甜甜的回忆,也暗长了淡淡的惆怅。夜晚的季风轻拂,远山在月的参照下显得格外迷奇,我的心沉浸在莫名的寂寥中……  相似文献   

7.
存活于世的人类何曾会晤过其前辈.又何能遇见其后人。时间一去不复回,历史已定格尘封,再也不会重现。历史固然是裹着粘满尘土的衣服,附着迷幻的装饰,但却由于已然性和时间的单向性而获得了永恒,从而又未尝不是真实确定的——而真实确定这种性质与人们是否得窥其秘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相似文献   

8.
活得轰轰烈烈的一个女人。俗语说:“女人无故乡”。板儿娘的故乡便是她的丈夫和四个儿子。她几乎把全部的母性和精力都倾泄在他们身上了。五个男人簇拥着她走在街上,骄傲得她全身的每个汗毛孔都放光。据我所知,板儿娘没上过学,好像总共认识的字不到一百个。认识人民币、各种票证以及常用的商品牌价,别的,她说“用不着”,“记住了也是给自个儿心里头添乱。”白天在街道工厂里糊纸盒,晚上回家就是对付她丈夫和四个孩子。这就是她的一切,而且是她终生为之奋斗的任务。她一点也没觉得劳累和委屈,也不懂得思索存在、检视人生这一套。更不知道退让…  相似文献   

9.
纵观《子夜》全篇,小说以经济为纽带来展开故事,集中体现了1930年代上海经济全貌,从而折射出1930年代中国都市经济的全景。  相似文献   

10.
李文秀 《成才之路》2009,(10):46-46
《相见欢·秋闺》写景、抒情、言心,浑然一体;逼真地抒发了词人愁绪缱绻和无法排遣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独自沉思无霞夕阳,钟声随永恒的圣歌奏响。时光携来对美好的向往,你冥思:如此绚丽光芒,怎么不释然一颗疲惫的心囊。太阳披上火焰般的辉煌,沉没在西天的海洋,与可爱的伙伴挥手作别旧时的欢畅。  相似文献   

12.
傅溪鹏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报告文学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他创作的旺季,进入新的世纪,傅溪鹏更多地从事报告文学的组织、编选和评论等。《深·秋》所收一是报告文学和散文随笔,二是创作评论等。读《深·秋》,有一种深水静流秋意真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从近代谭献、王国维到今人严迪昌、叶嘉莹等 ,均以比兴寄托的眼光看宋征舆的《蝶恋花·秋闺》词 ,认为它暗示了作者出仕清廷的愧悔之情。其实这是极大的误解。这首词写于崇祯八年乙亥 (16 35 )、九年丙子(16 36 )之际 ,收在明末刻本《幽兰草》中 ,本身就是一首闺怨词 ,没有什么政治上的寄托。  相似文献   

14.
《太原大学学报》2017,(2):56-62
与其把吴荪甫视为英雄骑士,不如把他视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西西弗斯;与其把吴赵斗法视为民族资本家与买办资本家的斗争,不如视为欲望与欲望之间的互相较劲与吞吃。资本主义内在的规则、程序与理性在《子夜》里面看不到一点影子。吴荪甫的领袖欲与统治欲根深蒂固,更深刻地决定了他的言行,影响了他的命运。他的失败具有浓重的宿命论色彩,几乎是重复了吴老太爷的悲剧命运。《子夜》与它塑造的吴荪甫形象可以激发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系统阐述了瞿秋白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子夜》在结构情节、主题思想、人物刻划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在《子夜》出版后所给予的历史性评价。对瞿秋白与茅盾及其《子夜》的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攀上高梁的梢头 秋天是擎起希望的火红日子 俯下稻子的腰肢 秋天是感恩大地的虔诚叩首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的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中选录了李白的一首《峨眉山月歌》,在讲析这首诗歌时,很多学生对这五个地名在诗中的作用并不能很好地体会。历代的诗论中,这首诗都因四句诗包含五个地名而被推崇为“绝唱”,而这五个地名更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重新解读《子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夜》是茅盾小说的代表作,历来评价甚高。但笔在现代学研究中却发现,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这部作品的实际内容,特别是有关它的评价标准以及对吴荪甫的形象分析,是存在着不少偏差的。本立足于茅盾创作《子夜》的主观动机,以科学的学理论为基础,试对《子夜》进行重新评价,从而论证吴荪甫不符合现实生活当中民族资本家的艺术真实,是非现实主义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