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活动德育论     
活动德育是相对于说教德育而提出来的,它是指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并以活动为实现德育之基本手段的一种德育形式。活动德育具有动态性、体验性、创造性、开放性和直接性,在影响和培养道德品质、塑造道德人格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学校德育实效的普遍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与当今社会文明进步和德育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相悖的。目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强,为每个人提供了大量的进行判断、选择和行动的机会,大大拓宽了道德实践的领域,这也对学校德育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概观我国学校德育,可以发现在目标…  相似文献   

2.
练练 《考试周刊》2012,(76):189-189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渗透在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几年的工作积累中,我发现,说教式的教育往往使学生觉得无趣啰唆,效果很不理想。而通过一些活动,同学们常常能在有意无意间达成一种我所期待的共以,在此列举三个活动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周燕 《上海教育》2015,(Z1):102-103
德育活动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实际密切结合,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学会反思、发现自我的过程。德育活动是以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明理、践行,从而达到提高德育实效性为目的的活动。在德育工作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各所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声势浩大的活动,然而,德育活动的成效该用怎样的方式呈现出来,却一直是个亟待研究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泰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始终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原则,以“构建和谐校园,争当文明学生”等系列活动为载体,提出了让心灵高尚,让举止文明,让环境优美的具体要求,不断拓宽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学校德育是主体性、发展性的德育.它不仅仅是解决学生德性的认知问题。而且要体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证明,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没有学生的自我教育,德育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目前德育实效性不高的主要成因是:  相似文献   

6.
歌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一首好的歌曲,能鼓舞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例如《国歌》《歌唱祖国》《亚洲雄风》等歌曲,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因此,把歌曲纳入德育系统中,也可以说歌咏活动是旋律化的德育。 当然,歌咏活动本身不是目的,作为活动的整个过程来说,若将其与德育相联系,那么,思想教育无疑是目的之一,而与这个目的相联系的歌咏活动则是其手段。因此,歌咏活动与德育,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手段与目的的统一。比如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学生心  相似文献   

7.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传统的德育在方法上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忽视了学生潜在的能动作用;德育活动有鲜明特征实践性,主体性,经验的活动性;在新的课程计划中,德育活动过程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小学德育课程作为小学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正与其他的基础教育课程一样进行着深刻的变革,而在这种变革之中,活动教学形式的引入,对提高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传统的德育在方法上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忽视了学生潜在的能动作用;德育活动有鲜明特征:实践性,主体性,经验的活动性;在新的课程计划中,德育活动过程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品德发展特点] 初一年级学生处于少年期。这个时期,一方面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时期,是世界观萌发时期;另一方面,又是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迅速成熟时期,是逆反心理、对抗心理出现的时期,是幼稚和成熟、冲动和控制、独立和依赖并存的时期。因此,少年期是两极分化的时期。 初一学生的思维与小学高年级学生类似,抽象思维虽有发展,但还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成份,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较差。是否守纪,很大程度上受  相似文献   

11.
小学德育课程作为小学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正与其他的基础教育课程一样进行着深刻的变革,而在这种变革之中,活动教学形式的引入,对提高小学德育课程的实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是对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为特征的教学不断反思与超越的产物,是在与传授式、灌输式教学相抗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主体活动形式,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小学德育活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策略。一、主体参与策略主体参与是小学德育课程活动教学的前提。活动化教学首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因为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没有…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的创新推动了教育改革.学校的道德教育不再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材为依托,而应该按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矛盾,把心理、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的创新推动了教育改革。学校的道德教育不再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教材为依托,而应该按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矛盾,把心理、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为统一的整体。真正体现"内容活动化,形式生活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吃透"、领悟并充分利用这些活动使学生体验,在体验中明理,通过明理达  相似文献   

14.
15.
德育呼唤活动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庆 《班主任》2005,2(1):11-12
活动课程对于德育有它独到的价值.研究和实施好德育活动课程,对于改进目前的德育状况,逐步建立新的德育模式,使德育真正科学、有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校德育工作的目的在于人精神生命的生成。基于学校生活的活动德育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适应和发展、体验和感悟的环境,将生活内化为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取向,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林巧霞 《新教师》2019,(9):26-26,31
学校德育工作可以开展的活动内容多、时间节点多、资源多,怎样让这些纷繁芜杂的德育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实现德育活动的育人价值呢?厦门市民立第二小学,一所年轻的学校,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实践,充分意识到学生是不断发展着的,我们要带着发展的眼光去实施德育活动,要整体思考、全面规划,体现序列性、层次性和递进性。  相似文献   

18.
19.
德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内部矛盾的解决,不断地积累起新品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外界教育影响转化为内部动力,并选择一定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德育工作要实现德育目的,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就要求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创设必要的德育情境,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