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色鲜明。蕴涵深厚,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所谓“画分三科”(人物、山水、花鸟),实际上概括了字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与入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界各种生命之间的关系。三者整合成宇宙,体现了艺术的哲学蕴含。我国素有“诗画相通”的传统,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总结绘画创作时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苏轼评价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历代“咏画”、“观画”的佳作很多,当代著名诗人王家新上世纪80年代以《中国画》为题创作的组诗.广受好评,其中的一首《鱼》可谓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2.
“一笔画”和“一画”是中国绘画,特别是中国写意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其强调一笔之中意、笔、墨的高度统一,物与我、我与画的浑然一体,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天人合一之精神相一致。这是中国画的精髓,也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绘画史上,“历史画”创作是一个源远流长、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在宋代以前,以人物为核心的绘画,包括描绘历史事件的“历史画”和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历史人物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只是随着山水、花乌画的兴盛,“历史画”在元、明、清三代发生了流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山水画的合流,影响了“历史画”的独立发展。至于明、清时代,特别是清代大量出现的帝王“纪功画卷”,则只是一种异变了的“历史画”。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创作提供借鉴,中国古代“历史画”发展的历史在很多方面也对我们有一定垂诫意义。  相似文献   

4.
石涛不仅在绘画创作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绘画理论领域也别具慧眼。他的画论主要见于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以及一些题画文字。在他的绘画理论中,最具特点也最难以捉摸的应该要算他在《画语录》中的“一画”论了。而有关他“法”与“化”的理论则是“一画”论的具体体现。因而,我们可以从他的“法、化”理论来看他的“一画”说。石涛认为,中国山水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画的写意创作过程中,“意境”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中国古代多位画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中国绘画的“意境”内涵.在意境表现形式上有一笔画、水墨大写意与丘壑内营等等,这为领会和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6.
关于石涛美学思想的探讨,应以其《画语录》为主要对象。而《画语录》所反映的中心思想则为“一画论”。深入剖析“一画论”的本质,即可看出石涛美学思想的核心为宇宙画学同一论,并由此可见其国画艺术的创作论思想。因此,研究“一画论”的丰富内涵,对于全面把握石涛的美学思想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前不外,“课堂内外(小学版低年级版)”微信公众账号举办了一次网络绘画大赛。在众多投稿的小画手中,我们发现了一位”高产“的小画手,她每天都能创作出很多作品,而且每幅都是精品哦!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对传统人画体系的误解导致了对传统“写意画”和“工笔画”的片面理解,它对现代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并直接削弱了当代中国画创作的美学深度。本回顾了“工笔画”在中国传统(人)绘画中的实际发展,着重提出了“工笔画”在绘画形式和绘画态度上对艺术创作的传统价值和发展空间,以及它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黎健美 《小学生》2011,(3):18-19
小学美术创造课包括绘画创作课、图案创作课和立体造型创作课等多种课业。创作课是实施美育,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型。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有必要加强创作课的设计与研究,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创作课不仅是“命题创作”,“记忆画创作”和“想象画创作”,还有很多种创作课型,提出来敬请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10.
西班牙绘画大师毕加索,早年用蓝色和淡红色调画了许多表现舞台生活和街道生活的作品,后来与乔治·布拉克合作发展了“立体派”艺术———最有影响的现代绘画艺术流派之一。晚年主要从事现实主义人体画创作。有一次,在巴黎他和一个美国士兵谈起了绘画,士兵坦率地告诉毕加索,他不  相似文献   

11.
<正>芭芭拉·竹永是一位美国抽象派画家,她的绘画受到日本版画和欧普艺术的影响,以旋涡式的图案、点式的绘画风格而闻名。竹永的绘画在强调装饰性的同时也强调概念性,她非常喜欢“宇宙大爆炸”理论,创作许多作品时,她都是从一个圆圈开始,然后以径向对称的方式展开其余的圆圈,营造出一种从微小到无限的效果。她在作品中常常描绘细胞、水生生物、航空地图、天文气象、矿石的横截面等图像,通过不断重复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图案,来表现宇宙、自然中那些令人惊叹的结构和规律。这些扭曲、旋转的点线面总能带给观众视觉上的震撼与惊喜。  相似文献   

12.
“气韵生动”是南齐画家谢赫首先提出的美学范畴,是我国绘画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准则和历代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气韵生动”的哲学基础是我国古代的生命哲学和元气本根论思想,是饱含生态意识的关学之思。“气韵生动”标举的是生命的自然节奏,是对浑沦一气的宇宙生命的礼赞。“气韵生动”的宇宙生命是艺术家表现的审美本体,也是中国艺术生态审美精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传神论是顾恺之绘画思想的核心,这是魏晋玄学流行、尤其是人物识鉴影响的结果。他的《魏晋胜流画赞》可见以“神”为首的创作思想贯穿其中。要将传神思想付诸创作,他提出了“以形写神”说,“悟对通神”成为“以形写神”的基础,“写神”首要是强调眼睛的重要,还要写出“骨相”,要营造环境。顾氏又倡“迁想妙得论”,其创作思想与魏晋以来“文的自觉”有关,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他的《画云台山记》。  相似文献   

14.
“诗画本一律”,诗与画本质上趋同性,但两者的融合过程却漫长。作为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上唯一的有明确教学制度的皇家绘画机构——“画学”,实行了以诗立题创意的创作引导,使绘画从单纯的再现性艺术向表现性转化,较好地体现了文化交融、文化“变格”的北宋独特的时代品性,推动了宋代绘画的文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一画说"是石涛《画语录》的核心理念,也是其最为重要的一个绘画美学思想。他把"一画说"建立在宇宙本体论的高度,认为绘画创作法则同天地造化万物的规律是一致的。"一画"的根本法则就是自然,并贯通于一切具体法则之中。这在那个泥古复古之风盛行的时代是很具有理论创见的,并且有救偏补弊的功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一定年龄段的儿童绘画具有人类皁期绘画“画知不画见”的特征,凸显出儿童该年龄阶段的认知结构。基于这一特点,本课以创作建造中的“楼”为主要内容,通过“寄物于情、寓景于情”的创作理念,增强学生的学习感知力,激发创作愿望。课程通过学习水墨技法,体会线条的变化与画面构成特点,引导学生学会用水墨技法表现某种特定环境下建筑物的特殊美感,提升观察能力和水墨画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临摹拼合创作法此种创作方法,是先确定一个绘画创作主题后,从不同画幅中,分别选择与创作主题有关的不同事物,临摹拼合创作成一幅画。这是一种半临摹半创作的绘画方式,它能更好地适应于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初学者。比如创作《快乐的音乐会》,可  相似文献   

18.
石涛《画语录》以“一画”论构成画学理论体系,“无法而法”方法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既与“一画”之道同源同体,一以贯之,又与“一画之法”相辅相成,合为一体,将老庄道家哲学思想落实在绘画艺术理论及其方法论阐发上,形成以“无法而法”为中心所展开的哲学方法、艺术创作方法、绘画笔墨技法的道—法—技理论构成,贯穿渗透在其“画道”“画法”“至法”“洪规”“大法”“了法”“变化”等范畴、命题、观念中,构成其方法论系统及其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对中国古代绘画美学及画学理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沈柔坚在理论上欣赏“性灵说”、“表现说”,形成了注重情感表现的艺术观,在创作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在木刻版画创作中,他大胆地将中国民间绘画与西方野兽派、表现主义特点融为一体;在中国画创作中,他将大写意与表现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沈柔坚对中国画的创新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开辟了中国画发展的富有启发意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字化时代,在互联网或者是“元宇宙”中,会不会产生崭新的绘画创意工具和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数字绘画硬件和电脑绘画软件,也就是运用数字化的纸和笔,用数字化硬件和电脑绘画软件进行创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数字美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