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字不苟     
欧阳修写作态度十分严谨,一字增补都相当讲究。据《宋稗类钞》记载,他写好《昼锦堂记》一文,派人送给宰相韩琦。送出之后,他忽然想起有一个地方写得还不够达意,于是又写了一份,派人复送给韩琦,并说;“前有未是,可换此本。”韩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觉得与前本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将开头的“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两句改为“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添了两个“而”字。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家。相传他为朋友韩琦撰写《昼锦堂记》,文章写好送出后,发觉开头“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二句话中间各少一个“而”字,于是立即派人追讨送出的文稿,及时把“而”字添了上去。《欧阳修追字》(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  相似文献   

3.
北宋欧阳修是江西永丰人。据史料记载,他生于绵州,长于随州,卒于颍州,科第、仕宦、葬地均不在江西,自还乡葬母后,一直未归故里。这确实叫人困惑不解,甚感遗憾,为此,有的作诗吟道:“六一先生薄吉州,归田去作颍昌游。”一代文宗,直道大节的欧阳修果真不爱永丰? 事实胜于雄辩。永丰人民爱欧公,欧阳修也热爱自己的故乡。永丰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古时,欧阳氏是永丰的名门望族,以儒称登科显仕者,代不乏人,  相似文献   

4.
2003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答台湾记者对两岸关系的看法时,温总理饱含深情地说:“说起台湾我就是很动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一位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接着,他背诵了于右任著名的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这首深切思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游子哀歌,再次勾起了人们对这位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家的回忆。众所周知,民…  相似文献   

5.
一位正在实习的新闻系学生问我:“写新闻要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特别要忌用那些夸张的形容词,这究竟是何道理?”这位同学正在写一条“一位农家女子惨遭人贩子毒打”的消息,稿件中有一句是:“半夜,一阵撕人心肺的尖叫声传来”,他认为“撕人心肺”有点夸张,拟改为“一声声女人的尖叫声传来”,但他又觉得将“撕人心肺”删掉反映不出当时尖叫声所透露出来的惨状,于是求教于我。我的意见是:第一,“撕人心肺”可用,因为从消息反映的人贩子打人之毒,女子受害之深的情况来看,那半夜的尖叫声确实使人伤心,  相似文献   

6.
全国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新华社一位记在山东团一个小组听代表讨论结束后返回住处,途中不少人在讨论晚饭后做什么。有人问威海市市长吴隆江,他说要去西单夜市看看。晚餐时,这位记问吴隆江:“晚上你去买啥?”吴隆江回答说:“不买什么,因为威海第三产业发展太慢,想抽‘两会’的这个空到北京取经。”听市长这么一说,这位记马上意识到这背后有新闻,于是就说:“我跟你去。”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采访,你若直接问村干部:“村里有啥新闻?”他们个个摇头;你若掏出笔记本采访农民,他们说上几句就卡壳;可你随随便便,东拉西扯地跟他们聊天,他们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了,说不定哪句话便成了新闻。我曾去黑林台村一农民家采访。这位农民购进几台草织机,组织10多名小青年加工草帘子,销往东陵区各砖场,经济效益很好。可我问他一句,他答  相似文献   

8.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一生写了许多好文章,当别人问他是怎样写出来的时,他说:“吾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为文。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欧阳修的“三上”为文,对我们业余写作者来说至少有三点启发。 其一,写作要善于挤时间。写文章时间哪里来?欧阳修“三上”为文的做法,就是善于挤时间。善于利用零散时间,特别是善于抓住那些别人看起来并不重要的“短”时间。鲁迅曾说过:“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许多有成就的作家,他们成功之作并不都是用整块时间坐在书房里写出来的,而是利用生活中零  相似文献   

9.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他所著的《史通》一书中写道:“盖饵巨鱼者,垂其千钓,而得之在于一筌;捕高鸟者,张其万置,而获之由于一目”。许多著名新闻记者之所以能逮住“高鸟”、“大鱼”,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主题提炼得好。  相似文献   

10.
自从亚圣孟轲说过“鱼,我之所欲也”这样的话之后,水中的鱼儿似乎就成了人们心目中向往追求的美好事物的一个代名词. 美好的事物,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西晋文学家张翰在洛阳做官,秋风一吹,想起家乡的“鲈鱼脍”,于是便辞官归去。这“鲈鱼”就代表了他向往的闲适的田园生活。《琵琶记·伯喈拒婚》里媒婆嘲笑蔡伯喈有便宜不占,唱道:“千尺丝伦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明月归。”这里的“鱼”也不是实指水中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安永丰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平生交友谨慎,自称“某尝自负平生不妄许人之交,而所交必得天下之贤才”。一旦与人结交友好,不以贵贱生死而改变情愫。欧阳修的朋友,多是正直耿介、才华横溢的士大夫,也有家境贫寒、仕途蹇乖、屡遭贬谪、英年早逝的悲剧性角色,梅尧臣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1 省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大家谈》节目编辑室,一位青年编辑正在赶稿子,他就是去年才成立的省杂文学会常务理事,我正要访问的晓阳同志,虽然相互比较熟悉,也不好多加打搅,寒暄几句后,我便坐在一位比我先到的来访者旁边。“哎,‘大家谈’的稿子真不好上呀!”这位来访者带有几分颓丧地向我比划了一下: “今年我已投来一二十篇稿子了……”他来自许昌县,是专为《大家谈》节目送稿来的。我们谈话  相似文献   

13.
袁春乾 《新闻知识》2004,(10):35-38
于右任(1879.4——1964.11)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之一。在半个多世纪中,他的名字在海内外炎黄子孙中出现的频率之高,可与国家元首相媲美,“爱国诗人”“书法泰斗”、“中国监察之父”,等等,享誉之高,影响之深,传播之远,在20世纪的中国也有一席之地。但是,于右任在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过去由于受“左”的思想禁锢,使这位在海外享有“元老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锋战士难有一席之地。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事求是的风  相似文献   

14.
当代读者要求新闻评论在传递理性信息时具有可读性。在说理的过程中运用哲理的警句。是其具有可读性的因素之一。 警句,亦称为秀句,丽句,妙语,是一种立意深邃,内容丰富,文辞凝炼,藏寓哲理的句子。古人论诗说文,一句重视警句。陆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文斌》)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董氏武陵集记》)这里的“警策”、“片言”都是指的“警句”“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谢榛《四溟诗话》)新闻评论在传递理性信息时能用富于哲理…  相似文献   

15.
一次,几个新闻界朋友去了琅琊山游览,当来到欧阳修的醉翁亭时,导游小姐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当时才39岁的欧阳修敢称自己为“翁”?这倒是个挺考人的提问。对《醉翁亭记》这篇文章,通常人们谈论较多的是“与民同乐”的为官意趣和文章的独特风格,而不很注意这个“究竟”,似乎尚未见得谁人对此作过专门的研究。如果这位导游小姐机智一点,只提问而不作解答,给人一个悬念,倒也不失为一种导游艺术;可她答了,答曰:那是欧阳修装糊涂;因为他是被从朝廷贬谪下来的,装糊涂是为了使朝廷不再注意他,不再找他麻烦。这解答不禁…  相似文献   

16.
《宋稗类钞》中有一则欧阳修写文章的故事。钱惟演镇守洛阳时,因为缺少驿舍,下令修建一座“临轩馆”。竣工的时候,他命谢希深、尹师鲁和欧阳修三个文人,分别为“临轩馆”写一篇“记”。三个人分头去写,很快就写好了。谢希深的文章五百字,欧阳修的文章五百多字,尹师鲁的文字最短,只有三百八十个字,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虽历来以文章著称于世,但他的词作数量亦颇丰,流存至今者尚有两百余首,小令与晏殊齐名,号称“晏欧”。他曾说过:“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故其诗曰:‘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也。”(《六一诗话》)至于词,他虽在风格上受到花间、南唐尤其是冯延巳的影响,却也不乏疏隽深婉、沉着蕴藉的佳作,亦如罗泌所言:“盖尝致意于诗,为之本义,温柔宽厚,所得深矣。吟咏之余,溢为词章。”可以说,他是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欧阳修诞生之时(…  相似文献   

18.
套用刘禺锡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句,是否可说“新闻不在小,有味则灵”。谓予不信,试举一、二例见之。比如,光明日报5月31日二版配合六一儿童节宣传,抓到一则很有味的小新闻,题  相似文献   

19.
32岁 的 周 军 是 京 城 一 家小 型 服 装 商 店 的 个 体 老 板 ,现在 他 又 多 了 一 个 身 份 :京 城 三家 报 纸 的 兼 职 “新 闻 线 人 ”。周军 告 诉 记 者 ,6月 份 他 给 京 城各 报提 供 了 18条 新 闻线 索,有15条 上 了 报 ,仅 仅 一 个 月 他 就从 各 个 报 社 领 取 “报 料 ”奖 金1500多 元。 据 记 者 了 解 ,现 在 京 城 活跃 着 不 少 像 周 军 这 样 的 “新 闻线 人”。随 着京 城 报业 竞争 的 加剧 ,为 争夺 新 闻资 源 ,目前 京 城几 乎 所 有 媒 体 都 推 出 了 “报 料有 奖”的活 动 。按 照提 供线 索 的价 …  相似文献   

20.
宋朝丞相吴正肃,一次到文学家欧阳修家作客,进门看见桌上的一幅古画,说:“好画,画的是正午牡丹,作者功力不浅啊!”“你怎知道是正午牡丹呢?”欧阳修为之惊异。“花瓣是张开的,中午阳光强烈,花的颜色有些发干。”吴正肃接着又指牡丹下的猫说:猫眼的瞳孔眯成一条缝,正是猫在中午的瞳孔。如果画的是早上,那末花上带露水,色泽就滋润,猫眼的瞳孔也会是圆的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名人轶闻六○○篇》P164)吴正肃对牡丹和猫了解之深,观察之细,令人钦佩。一些职业文字工作者,对文字的了解和观察远无吴正肃对牡丹和猫的识辨功力,所以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