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品文概念的模糊,给小品文的研究带来了非科学性。小品文就其文体而言,指体制短小、形式自由、题材广泛、语言隽永、笔调闲适,文以自娱的散文作品;其精神内核是自娱性和闲适性。小品文当起源于西汉滑稽短文。晚唐小品不属于小品文范畴;现代散文中的“匕首”、“投枪”式小品文当属于杂文。  相似文献   

2.
饮酒,是休闲的产物。中国现当代写酒的小品文,赋予酒以独特的“现代”意味,尤其是高妙的“超越境界的休闲”意境,令人向往。这些文章使过于严肃的话题变得轻松了,既贴近了生活的本身,又回归了文学本体的审美愉悦功能。这些小品文,有的拥有丰厚的文化学、民俗学内涵,有的在幽默的表现手法中凝聚着深刻的人生智慧,有的诉说着人类旷古的情感,有的则关乎人生的生存境界问题。其中所折射的现代“酒神精神”,具有多重的复杂意味。  相似文献   

3.
明末社会张扬独立个性、强调主体意识,加乏文人对传统价值观的背叛,此时的小品文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生活情趣和很高的艺术成就,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浓郁的反传统文学的异趣。风格的轻灵佻巧和内容上的脱离现实,使小品文受到清初学人的批评和轻视。廖燕一反时人对小品文的鄙视,不仅肯定了它特殊的艺术价值,而且从作用上把它与“载道”的古文相提并论,但又不把小品文视为传统古文那样的载道工具,而是把它看做批判现实、宣泄不平的武器,在理论和创作上为小品文的生存争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倒飞的鸟     
“小品文大品位,小哲理大智慧,小故事大道理”,这应该是我看到过的对“小品文”最恰当准确的形容了。如何从“小”中体味出“大”来呢?那你可要好好感受一下本期的“小品文”专辑了。  相似文献   

5.
文章把袁宏道、王思任的小品文置于明代文学的背景中,对袁宏道王思任小品文中以“水”为喻时所呈现的“自然与典雅”“阴柔与阳刚”各与时代的同构性以及两家之间的异质美进行了分析。结论是两人的小品文各有对明代主流文风的反拔和否定,而王思任的小品文更带有否定之否定的色彩。这标志着晚明时期的文学创作已经从拟古文风中脱胎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唐末小品文简论刘朴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指出:“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认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泽丛书》里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  相似文献   

7.
袁中郎在他的西湖游记小品文中通过描写时间的推移、颜色的变化、感受的深浅和修辞手法的转换、实写到虚写的转换,展现了文章的层次分明的空间感。空间书写让篇幅短小的小品文仍然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郭预衡先生主编《明代小品文合集》中,作者编注“于谦等五人’之册的“前言”,概括介绍于谦、程敏政、李东阳、罗、杨慎等车位作家的生平,扼要评价他们的小品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归有光的散文,相较于前代和同时代的散文家的作品,出现了很多新变因素,如:受心学的影响而将描写生活琐事的题材引入用以载道的古文中;体制日趋短小灵活,在文中突出了情、真、趣的审美特质。而这些新变因素,或直接影响了晚明小品文,或者由于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在晚明小品文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由归有光的散文到晚明小品文,反映了传统散文的转向与自我突破,对颠覆古典审美理想,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归有光的散文,相较于前代和同时代的散文家的作品,出现了很多新变因素,如:受心学的影响而将描写生活琐事的题材引入用以载道的古文中;体制日趋短小灵活,在文中突出了情、真、趣的审美特质。而这些新变因素,或直接影响了晚期小品文,或者由于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在晚明小品文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由归有光的散文到晚明小品文,反映了传统散文的转向与自我突破,对颠覆古典审美理想,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语体是指同一语言品种的使用者,在不同的场合中所典型地使用的语言品种的变体。美国语言学家Martin Joos将语体大致分为严肃语体、正式语体、商量语体、非正式语体和亲密语体五种。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社会生活中几种不同类型的英语语体,以期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体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秦牧的散文是一种智力的文体,在体式上继承了“五四”闲话体散文的特点,但又对之进行改造,并吸收了抒情散文叙事如画,感情浓郁的妙处,创造出将抒情、叙事、议论融为一体的新文体。  相似文献   

13.
王充和王符作为东汉前中期代表性的散文作家,在文章风格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为:王充文章气势雄健,王符文章则显得阐缓;王充文章论述详尽,因此显得繁复,王符则注重剪裁,论述时例证繁简适当;王充文章散句为主体,偶有骈句;王符文章则骈句较多出现,骈俪化程度明显加强。王充和王符文风之不同,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王充创作意图在于批判现实中的"虚妄"之言;而王符则更注重文章的经世致用,以此来警醒当世统治者。二是王充性格充满豪侠之气,表现得自信张扬;而王符则带有孤傲之气,表现得含蓄内敛。三是两人所处不同时代造就了不同的士风和文风,这些都影响到两人的散文创作。于此,亦可见东汉前中期散文嬗变之迹。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语言学家Martin Joos把语体分为庄严体,正式体,商议体,随意体,亲昵体五种,这五种变体表示了话语正式程度的五个阶列。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不仅要做到语法正确,合乎规范,而且还要了解语体的特点和差异,根据表达的方式,场合,对象和目的的不同,恰当地使用语体,即做到言语得体,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探讨了日本随笔对于中国现代散文两条路径的影响,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平和冲淡的美文走向,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匕首”“投枪”式的杂文体式。通过日本随笔对中国现代散文影响的考察,凸显了日本随笔在世界散文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专家访谈法,从浅阅读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浅阅读表现出消费文化的一些突出特征:快餐式、随意性、享乐化、碎片化。重点论述了报纸编辑如何把握住浅阅读时代读者的口味以及浅阅读时代妇女期刊面临的挑战,以及妇女期刊在浅阅读背景下如何从提升传播力、提高公信力、打造整合力三个方面来提升发展。  相似文献   

17.
T恤作为一种休闲服饰,在现代审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透过小小T恤,能使我们深刻感悟到承载在它身上的特殊情感及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文化。T恤作为一种产品,从对服装的纯粹的经济行为、实用价值的关切到对文化内涵、审美功能的重视,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那与生俱来的朴素风格、休闲雅致的情感、自由随意的品位对人们的审美方向起着积极的向导作用,它通过动态的、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重新演绎崭新意义的生活,也在改造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8.
Hooking up, or casual “no strings attached” sexual encounters, has become the normative heterosexual relationship on college campuses. This phenomenon has only recently received public attention. Many citizens have become alarmed that this trend is indicative of moral decline in our culture, a reflection of our hypersexualized media, and a promotion of sexual irresponsibility. However, this is not necessarily so, and researchers have come to identify both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that have produced and continue to maintain this sexual environment on campuses. This paper will review some factors that previous research has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shift in intimacy over the past century, social norms enforced by peer groups, psychological attachment style, and the developmental transition period between adolescence and adulthood. Implications for students and psychotherapists who work with students will b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倪瓒作为"元四家"中以"疏体"见长的画家,其画作意境大多表现为疏简清逸、古淡幽远,其题画诗也尽脱元人之秾丽而得陶柳恬淡之情,与画作两相映发。倪瓒是元末题画诗存世最多、质量最高的画家诗人。元末及元以后题画诗的兴盛,与倪瓒的诗画创作实绩分不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形成经历了一个由设计到现实定型的过程,是一个由“内圣外王”的“圣人”人格,到“外圆内方”的“名士风流”的过程,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相揉合的人格,一直影响着古往今来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