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持人语一些年轻人与我谈心时,曾抱怨单位没有给年轻人提供很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环境。他们有的变得消沉。但是,同样年轻的李再湘老师却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生动诠释了一个其实并不难懂的道理:在外部环境不甚理想的时候,自身的努力是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只要青年人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钻研业务,总会找到发挥能力、创造奇迹的机会。是金子总会发光。“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一起共勉吧。和一些青年教师聊天时,常听到有人埋怨学校未能给他们提供成才的环境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我觉得,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就会瓦解人的斗志。我认为,…  相似文献   

2.
眼下,正是大专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到环境和条件相对艰苦的基层工作,有的甚至不惜舍弃城里优越的工作机会.但也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基层起点比较低,成才的空间较窄、机会较少,很难干出一番事业.有的看到个别学长在基层工作不如意,就失去了到基层创业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眼下,正是大专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到环境和条件相对艰苦的基层工作,有的甚至不惜舍弃城里优越的工作机会。但也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基层起点比较低,成才的空间较窄、机会较少,很难干出一番事业。有的看到个别学长在基层工作不如意,就失去了到基层创业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守住诚信的底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在指导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接触过这样几个事例:一位通信专业的毕业生各方面能力都不错,专业知识经单位考核也不错,但他隐瞒了自己英语成绩没有过四级的事实,派到单位后几天被退了回来;有一位毕业生想考研究生,某用人单位看中他,但声明考研的不要,于是这位毕业生违心地说自己不准备考研究生。他在给笔者解释原由时说:“考研不一定能成功,如果考不上,不是连这个好机会也丢掉了?”;还有个别制作虚假求职材料的,自然不会来与笔者讨论,但用人单位却返回了这样的意见。以上问题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涉及到相同的问题,那就是毕业生如何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才能体现个人的诚信。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想成为对社会、对国家甚至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才,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成才之路有千万条,有的通过正规的系统学习,钻研成才;有的全靠自强不息自学成才、业余成才;有的逆境成才;有的顺境成才;有的早期成才;有的中年、晚年成才等等。但不管走什么样的成才之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顽强拼搏,  相似文献   

6.
在浙江象山的丹城,有一群来自不同山村的年轻人,他们既不是同学,也不是同事,他们只是这个县城里的外来者,有的给自己打工,有的从一家企业打工到另一家企业,但他们都为了一个共同的艺术之梦聚集在一起,成立了一个打工者自己的沙龙——步行者沙龙。  相似文献   

7.
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有的求职者成功地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则频繁地出入人才市场和招聘单位,却总是无功而反,笔者认为,今天的招聘已经从单凭主观印象“相马”发展到依靠全方位的考察、科学评价应聘者的综合素质“选材”。对于应聘者而言,才能和实力固然重要,但是,善于把握机会、积极创造机遇的素质和技巧也必不可少。作为涉世未深的大中专毕业生,要  相似文献   

8.
正有时候觉得,大学是社会对一个年轻人最为宽容的四年:摆脱了父母老师的耳提面命,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藏书众多的图书馆,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它给予你完整的四年时光,新鲜的资源和机会,众多的可能性。你如锦鲤入江,满目琳琅。有选择是好事,但前提是,你得知道自己究竟想要怎样的生活。想找个好工作,就努力念书参与社会实践;想出国留学,就趁早去考托福雅思SAT;想创业  相似文献   

9.
<正> 优化劳动组合是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许多企事业单位已相继实施。本文试就劳动组合与人才的关系等问题略呈管见。优化劳动组合有利于人才的成长优化劳动组合有利于激励“潜人才”的进取意识。“潜人才”,指具有一定的成才因子。但无机遇,发展还不成熟,尚不具备创造性的劳动者。这种人数量较多,他们有成才的潜力,由于职业环境的长期稳定化,社会角色的固定化,往往导致他们进取意识的淡化,使其成才的自信心逐渐减弱。优化劳动组合给这部分人重新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和实践机会,让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的潜力所在,同时,更看清了前有将才后有追兵的人才竞争形势,因而振奋起来。如在一些企业中,未组合前,有人上班“摆样子”,下班忙着“捞票子”。一听说要搞优化劳动组合,上班想着“保位子”,下班急着“捧本子”。这就说明,优化劳动组合对大批“潜人才”  相似文献   

10.
看一段自己的教学录像——自己的教学有什么缺点? 人们往往比较善于发现别人的不足,能够给别人提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却常常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可是,如果自己能有机会全程观看自己,就像别人看自己一样,那么,你就会很容易发现自己的许多缺点与不足。这些缺点中,有的是自己知道但还没有深刻认识到的;有的是别人提出但自己不承认的;有的是别人讲得不准确的;有的是别人从未讲过,自己也意想不到的。  相似文献   

11.
起初是带着一份迷惘走进陌生的中学校园的,第一志愿没考上!唉,我又失败了。我还能找回失去的信心吗?我将来能够考进大学吗?父母总说要考进市重点才有希望啊!素质教育思想尤如一盏黑夜中的暖灯指引着我拨开了那一层心中的疑云,重新鼓起了勇气,在自己成才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就这样,中学生活是以几份迷惘,几份沮丧开始的。日子飞快,课前演讲、活动课、选修课、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接踵而来。学校特有的“成才教育”手段使我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渐渐了解了成才教育,渐渐投身于成才教育的实践中;升学的理想更坚定了,而成才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珍惜机遇     
成才之路,发奋与机遇缺一不可。宋健同志以《珍惜机遇》为题,道出和总结了他成长为科学家的半生的体验。他指出机遇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存在,有的机遇甚至瞬间消失……因此,珍惜机遇,把握机遇,就成了成才路上的一个重要关键。愿大家在惜珍机遇、把握机遇上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在考研前填报志愿时,考哪个学校是和考哪个专业一样重要的问题。考名校还是考一般院校,考本校还是考外校,都值得认真考虑。大家的共识是:名校对自己的发展、对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都有更大的帮助,而且名校的机会多,选择面广,所以上名校的研究生是考研者共同的期望。正因如此,大家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名校的竞争更加激烈,比一般院校难考,很多人都担心自己的能力。真是这样吗?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4.
为师者应不断进行“充电”○李从华许彦达笔者曾在江苏徐州参加一个成果汇报会。会上,有幸亲耳聆听了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的报告。记得钱老在讲到教师成才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使我们至今还深有感慨。他说:机遇是成才的重要条件,但机遇只属于有准备的头脑。我们...  相似文献   

15.
李毅敏 《人民教育》2007,(23):27-28
教育,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工具"。在一个文明社会中,人们并不企求所有人在财产数量及社会地位上绝对平等,但却希望社会提供给每一个年轻人成才的机会是平等的,尤其是接受教育这个机会。从我国的情况看,基础教育中最大的不  相似文献   

16.
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对创新成才有了更多的幢憬,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渴望在网络的信息大海中捕捉机遇、撷取新知、奋发成才,这就要求大学生利用成才的全新技术平台,强化大学生网络创新与成才心理,学会大学生网络创新与成才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7.
敲门的勇气     
郑燕丹 《快乐阅读》2008,(5):105-105
一位年轻的书籍装订工人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走进科学殿堂,从事他喜欢的科研工作。一次,听说英国皇家学院公开张榜为大名鼎鼎的教授戴维选拔科研助手,他激动不已,连忙去报了名。但选拔考试的前一天,他却被取消了资格,仅仅因为他是一名装订工人。他们还嘲笑他说:"一个普通的装订工想到皇家学院来,除非能得到戴维教授的同意。"年轻人犹豫了,如果不能见到戴维教授,自己就没有机会参加选拔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今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从某种意义上说,熟练掌握了英语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意味着机会和发展,意味着有了成功的“准入证”。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感觉吃力,对此,笔者有如下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9.
继续教育是对接受过教育的人再教育,是在职人员为了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工作水平进行的再学习。飞速发展的科技,不断进步的社会,对每第一位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如何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实施继续教育的问题。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是改革开放形势、为教育教学服务、现代化管理、开展用户教育的需要。 尽管人们对继续教育已形成共识,但具体到某个单位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据笔者所知,由于经费紧张,继续教育这笔费用能省就省。比如,脱产学习班。有的校长成说教师进修机会还不多,教辅人员就算了。至于研讨会,工作人员参加机会就更少了。因此,要使工作人员真正享受到继续该育,必须是领导重视,要认识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时代为青年成才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机会,但比较起来,干教师这一行成才的目标似乎比其他职业(诸如搞科研、企业管理,文学创作等)更渺茫而不实在。在教师工作中充满琐碎的、周而复始的备课、复习、测验、作业批改等活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耗费精力又难见明显的成效。青年教师往往在大学时代就为自己的来来设计了五彩缤纷的蓝图,确切地说,许多人并没有作好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心理准备,当他发现实际的情形和原先的想象有距离时,极容易产生失望,觉得一辈子做这种琐碎的工作,未免太乏味了,失望之余,出现了以下对策:可见的成功比不可见的成功更具吸引力,有的教师把失望埋在心里,应付了“没有成效”的几节课后,转向把大量的精力用于搞自己有兴趣的“地下工作”;失望是厌倦的近邻,有的教师则任失望感潜滋暗长,渐渐地对工作变得心灰意懒,到头来变成一个平平庸庸教书匠。在这两种情况下,一个青年决不会成长为一名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