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应当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地方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的适配度。基于苏州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化,从现有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专业结构等方面,分析苏州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发展的匹配度,提出了苏州市高职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的三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国内所有制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人才需求产生直接的根本性的影响。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带来了就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和资源的市场配置,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必然对人才形成新的需求。电大教育必须适应这种,需求,使专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接轨。  相似文献   

3.
在工业社会,经济结构、劳动力需求结构与教育结构、教育层次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经济结构中,工业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与劳动力的需求结构、教育结构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最为密切。高等工程教育作为为工矿企业,特别是为制造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开拓型人才的专业教育,应直接反映工业化社会经济结构状况与发展水平的需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工业经济、产业结构变动和发展趋势与高等工程教育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企业界参与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为我国第二产业培养后备技术工人的技工教育,从上世纪70年代兴起到如今的近40年来,已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深幅调整以及就业结构、方式的变化,开始陷入了困境之中。作为技工教育的第一道门槛,招生,已表现出了严重的危机。因此,如何正确面对技工教育生源危机,采取有效的对策使技校招生尽快摆脱困境,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是我们当前亟待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吉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从相关度、结构偏离度分析、就业弹性三个方面对吉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吉林的"一、三、二"就业结构与"二、三、一"产业结构呈非对称状态,其经济发展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第二产业依然是吉林经济发展的重心,第三产业将会成为吉林经济中就业增长最快、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部门。  相似文献   

6.
技工教育在促进广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金融危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广州技工教育的发展出现了种种问题.以广州市7所技工院校为例,基于SWOT分析法,对广州市技工教育发展的内、外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合广州市技工教育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深圳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教育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受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驱动,尤其受到产业结构发展需求的驱动。深圳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优势战略产业,积极扶持新兴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不失时机地发展规模较大的先进制造业,形成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合理工业布局,将使深圳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目标。对此,深圳高职教育必须做出反应,在教育结构、专业设置、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便适应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随之发生改变的是就业结构。但是到目前为止,河北省的三大产业结构仍然不够合理,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科技含量低、第三产业裹足不前。因此,政府部门也提出了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工业体系,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产业调整方向。另外,十二五期间各行业的就业结构正在向着良性方向发展,这对高职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也必将影响和引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更高,教育问题也随着教育改革的进程引起全民的关注。高校并轨、高校体制改革、扩招、就业等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各种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教育水平联动关系研究,对于寻找缓解"就业难"以及"用工荒"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意义。利用VAR估计、Granger因果检验、中介效应等分析法,对我国1996-2012年间的教育水平、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间联动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短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就业结构演变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起决定作用;就业结构和教育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就业结构在产业结构和教育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工业是经济健康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根本力量.持续改进我国的工业结构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本文从人均GDP水平、产业结构、工业化率、三次产业就业构成,这四个方面对赤峰市工业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人均GDP和三次产业结构来看,赤峰市已处于工业化比较成熟的时期,在工业化率方面,该市已处于中期,在就业结构方面,该市还没有达到工业化初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就业结构变化的高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和优化,而产业结构变动必将带来就业结构变动;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要想谋求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关注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研究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这样才能办出高质量、高水平、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客观规律,必将促进区域内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并对劳动力的层次、质量、规格与数量提出更高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城镇化建设,必须从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需求出发,调整专业布局和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4.
王佳  盛立强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35-41
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奠基式发展、规模化发展、内涵式发展三个阶段,为国民经济所有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但随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的供给出现了结构性矛盾.文章对我国2011年以来高技能人才的产业需求结构、就业结构和高职专业供给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分别计算了2011—2018年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和协调度.研究表明,我国高技能人才就业结构的产业协调性较好,供给结构的产业协调度相对滞后,供给结构的产业协调性2016年开始连续降低,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水利环保业和财经商贸类的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体,迫切需要优化其专业结构与布局,提升高技能人才供给质量,以服务国家产业战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家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经济发达地区一度出现的"民工荒",实质就是"技工荒"。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从教育结构与人才培养机制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客观趋势,必将促进区域内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并对劳动力的层次、质量、规格与数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城镇化建设,必须从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需求出发,调整专业布局和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判断连云港市工业化进程和发展演变特征,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4个方面,对连云港市2017—2021年的工业化发展进程进行测度分析。研究表明,连云港市整体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并有向发达经济初期阶段过渡的特征。为促进连云港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稳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以物流业为经济新的增长点,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加强政府调控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变化的适应性对我国经济社会及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分析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和有选择性地设置专业结构,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逐渐实现了各个专业按比例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技术进步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教育结构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这给技工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坚持以改革调整应对挑战,在开拓创新中寻找出路,主动把握机遇,适应形势变化,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整合全省技工教育资源,调整技工学校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大力打造技工学校精品名牌,使全省技工学校基本完成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历史性转变,初步形成以重点校为龙头,特色校为基础,层次结构合理,专业设…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识别影响农用地流转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是促进农用地健康流转的关键。通过理论分析经济结构变化对农用地流转的影响,构建相关计量模型,运用2007~2012年的抽样调查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结构变化对农用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对农用地流转影响较为显著,收入分配结构和消费结构对农用地流转影响不明显。我国应该继续发展非农产业,尤其是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扩大非农产业就业容量。应根据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不断调整农用地流转的政策措施,使之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适应,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