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零碎、繁琐,不少学生反映学起来很头疼,其实大家只要能牢记十二字的"三字经"学习法,并按照其要求去做,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所谓"三字经"学习法,具体指的就是:正态度,打基础,勤总结,重联系。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情境教育"的创立者李吉林老师在30年实践与探索的历程中,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本文是对李吉林个人研究行为的研究,从"学、思、行、著"四个方面描述、勾勒或概括李吉林教育教学研究的方式、方法、路径、特点,从一个角度揭示出李吉林成长为一名著名儿童教育家的内在机理,从而为当下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3.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乐、好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思维一般宜从“疑”、“趣”、“情”这三个字入手。所谓“疑”,即一上课就给学生造成一个疑点或悬念,以此激发动机,使之成为推动学习的内部诱因,因为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所谓“趣”,即增加趣味,活跃思维,因为愉快能使人对感知的材料印象深刻,思维敏捷;所谓“情”,即用某个故事或某个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感情共鸣,使师生共同进入“角色”,因为“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型的校长,应是教育理想的追崇者,学校文化的建设者,教育改革的引领者,课程教学的践行者,师者之师的楷模者。要具备上述"五者",并非易事,必须在"学、思、研、行、写"中攀登,在攀登中感悟教育的真谛,在攀登中践行智慧的教育,在攀登中找到理想与现实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情境教育”的创立者李吉林老师在30年实践与探索的历程中,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本文是对李吉林个人研究行为的研究,从“学、思、行、著”四个方面描述、勾勒或概括李吉林教育教学研究的方式、方法、路径、特点,从一个角度揭示出李吉林成长为一名著名儿童教育家的内在机理,从而为当下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常采用直接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这让很多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初中语文教师要构筑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体现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构筑“学、思、悟、行”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营造...  相似文献   

7.
赵洪福 《语文天地》2011,(24):43-44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注重学思结合,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文、行、忠、信的教学内容和学、思、习、行的教学过程更值得人们去探究。好学:孔子非常重视学,主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治长》)、"多见阙  相似文献   

8.
2006年下半年,市教育局开展以“潜心读书,丰富内涵,促进发展”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并组织全市教师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有了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再次品读这本名著,时常有心动的感觉,并被书中力透纸背、穿越时空的伟大教育思想深深震撼,而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更是深深地吸引了我。  相似文献   

9.
胡新和 《江西教育》2007,(11):36-36
前些日子开家长会,听到不少家长对班主任的反映,褒贬参半,褒的是班主任对学生抓得紧,管得严,责任心很强,贬的是班主任对学生辱骂,挖苦,撕掉作业本……一时心里感慨很多,班主任不仅仅要给学生文化知识,更要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面的引导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重要的课题,更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阐述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一切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学习,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做法,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语出自《礼记·中庸》,这一两千多年前教育名言,至今仍有巨大现实意义,对当前的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和历史课程的建设不无指导作用。“博学之”,原来的意思是学习的知识内容要广博。学习历史当然要知识广博,结合当前的课改,不仅要学习基本的历史知识、线索、基本规律……还要掌握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学会做事做人的道理。“审问之”。“学问”是由“学”和“问”两字构成,“问”的缺席也意味着学生进入了“死读书,读死书,书读死”的死胡同。本人也曾对高中学生进行过“提问现状”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邴原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但贫不丧志,立志苦学,最终成长为一个富有学识、品行高尚的人。史书中记载了邴原的生平事迹,让我们跟随文字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走进邴原的故事,在他的“学与行”中去思考和探讨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吧。  相似文献   

14.
正邵汉民是谁?把时针回拨到两年前,我刊编辑部的编辑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然而,当您接触邵老师其人,当您阅其文、观其课,再仔细审视他带领的团队的研究成果,您一定会如我们一样感叹:真是一位执著的行者!恰如"因材施教"一样,"预学后教"不是一个新鲜词汇,正因此,一方面容易出现贴标签式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大家对这一主题下的研究成果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期待。但是,邵老师及其团队会给您一个耳目一新的答案。他,让一个面目陈旧的词生长出春天的新芽与嫩叶!  相似文献   

15.
所谓"学辩式"课堂,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学习课堂内容,形成问题,并以问题为纽带进行分析、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然后展开辩论,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和总结下,获得真知。这种模式的建立让课堂出现了新的变化,真正体现了语文味,同时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学·思·行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具有博学、善思、践行的品质。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时代的基本共识。同时,由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也使学习成为一种满足  相似文献   

17.
目前阅读教学还存在缺乏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沿袭旧的教学模式等问题,这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发现式学习、高阶思维、辨析表达和迁移运用等途径,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掌握阅读的规律。这样,能让学生大胆地质疑、想象,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学课程的源起
  国学概念的提出,一来源自于清光绪末年开始推动的“废科举、立学堂”、一味强调“教习西学,以富国强兵”的新式教育体制,为此政府觉得应该在新式教育中仍保留中国学问的地位,希望在西学冲击之下,学生仍要读点经书。国学概念的提出,二来源自于当时的梁启超、黄节、邓实、章太炎、刘师培等革命党人,他们认为“国学”是一个国家的立国精神:“国粹者,一国精神所寄也。其谓学,本之历史,因乎政俗,齐乎人心之所同,而实为立国之根本源泉也。”(《国粹学报·论国粹无阻于欧化》)强调国学不等于“君”学,内涵非经学之儒家一家之学,而应“复兴古学”,意指具批判精神、反封建君主专制的诸子学。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研学旅行逐渐被提上教育教学的日程,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学校管理者、学生及家长、旅游部门等都对此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从《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到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再到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学用思"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学""用""思"三个层面的教学整合后,学生的英语素养逐步得到了提升。要让学生有效学习英语、运用英语以及学会用英语思维,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及时进行反思,随时记录每节课后的感想和设想,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对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和分析。在反思中,才能更深层次地发现学生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用英语思维所面临的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