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论郭沫若的编辑出版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鲁迅、茅盾等既是一代大文豪 ,又是出色的编辑出版家 ,他们的双重角色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构筑起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本文从强烈的主体意识、无私的园地开放意识、完美无憾的精品意识、热枕的读者关怀意识和全心全意的作者服务意识分析了郭沫若的编辑出版精神  相似文献   

2.
1 抗战时期郭沫若倾心探索中华民族精神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有着丰厚的思想基础。抗日战争是一场广泛而又严峻的民族、民主革命战争。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民主是抗日的保证”。这样,永久地回响在中华民族近代历史上摆脱殖民主义的樊篱、走出中世纪、实行现代化的主题,便具体落实在为打败日本法西斯而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挣脱封建专制主义的锁链而要求废除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走向民主宪政两大课题上。这两大课题把自五四前新文化运动就已标示的通过何种中介与环节,寻找到融汇中西文化的生长点与增长点的问题凸现出来。亦即:为中华民族所认同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3.
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的核心。郭沫若及其诗集《女神》体现了个性解放及“五四”时代精神,其中所表现的对生命强力意志的张扬,重估一切价值破坏与创造及其诗作中表现的迷狂与醉境都体现了尼采的这种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4.
本文联系南国农先生的治学及其智慧 ,讨论学术研究中宽容精神的五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联系南国农先生的治学及其智慧,讨论学术研究中宽容精神的五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是20世纪评价褒贬反差最大的化名人。一度沉寂的郭沫若研究近来突然“火爆”起来。究其本质而言,这种“火爆”其实是一种混乱。目前郭沫若研究中的迫切课题是探索郭沫若的精神结构,弄清所谓郭沫若“人格现象”的内在原因,使郭沫若研究尽快走出目前的混乱局面。在互渗思维基础上形成的“返祖”情结与当代意识的融合是郭沫若精神结构的突出特征。郭沫若的学创作、学术研究乃至人格现象都可以从这里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今天,本刊第二期宗教学研究专栏和读者见面了. 宗教学研究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和专门知识修养的学术领域,办好这个专栏,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贯彻开放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8.
萧萐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大家、川籍学术大家、著名的蜀学学者,对中华学术文化基本元素之一的蜀学,研究精深,有重要的学术贡献。蜀中学人要绍继前贤,在已有良好基础之上,深掘资料,集成创新,加强协作,培育人才,合力推进蜀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和许多从事哲学研究的四川籍人士一样,贺麟一生绝大多数时光都不是在四川度过的。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贺麟与四川学人(如张颐、蒙文通、陈铨、唐君毅、萧萐父、杨祖陶、杨宪邦等)的交往;而且,他热情地关注四川文化的发展,热心地总结四川学人的成就。在贺麟身上,蜀学的"深玄之风"得到了体现与彰显,蜀学的"哲思传统"得到了继承与弘扬。未来蜀学之发展,当合理借鉴大师巨匠的努力与追求,在"打通古今""融通三教""会通中西"十二字上用力。  相似文献   

10.
《汉书·地理志》中所说的"相如为之师"不应仅仅是指蜀人对司马相如文章辞赋的学习,也包括了对他的学术尤其是经学内涵的传承。其主要表现在小学的精熟、以谲谏为方式的讽谏精神、讲求博物征实的博观以及通过礼乐建设推动的文化大一统思想等四个方面,并深刻地影响了后世蜀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其实并非是一位诗文成就斐然的文学家,而是一名追求"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学术大师。他的"蜀学"具有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具体表现为:(1)崇尚理性务实的精神;(2)审时度势、圆融灵活的治学态度;(3)不拘一格寻求弘"道"的方式。苏洵的"蜀学",对我国学术文化的构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历史剧创作构思具有如下心理特征 :1.将历史感与时代感交织在一起 ;2 .想象丰富 ,虚构大胆 ,并能用火炽的感情将所描写的史实与虚构融为一体 ,充分发挥历史剧作为艺术的独特魅力 ;3.灵感思维与传达同时产生 ,具有自动性 ,灵感感性激发的基础深厚 ,灵感触发信息的多样性 ,灵感爆发呈周期性规律  相似文献   

13.
赵广志 《成都师专学报》2011,(3):F0003-F0003
2011年4月4日,"萧萐父先生与蜀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湖北、江苏、河北、北京和四川等地的专家学者60余人应邀出席。大会收到论文40余篇,集中展现了萧萐父先生的蜀学研究及学界近来在蜀学研究方面的成果。一、关于萧萐父先生的蜀学研究在大会主题发言中,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指出,近代四川之所以出现廖平、蒙文通、刘咸炘、唐君毅等诸多杰出学人文士,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除了是公认的悲剧作家外,还是一位合格的喜剧作家。他的历史喜剧《蔡文姬》和《武则天》,究竟有没有喜剧精神?符不符合喜剧的美学特征?有别于他人对此问题的歧见、回避,笔者的看法是肯定的。其内涵主要包括:人物性格的刻画富有喜剧精神,矛盾冲突的处理传达喜剧精神,戏剧情节的建构体现喜剧精神。  相似文献   

15.
铁人精神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凝聚与突出表现,应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给予弘扬。根据铁人精神的形成、丰富和延伸、传承和创新了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阐述,说明铁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相似文献   

16.
曹颖 《文教资料》2008,(25):98-100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并有着探索高深学问的传统.本文以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形式之一——汉代太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原因与必然性,并进一步指出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教育思想对太学的教学形式的影响,阐述在政教舍一的情况下"学而优则仕"价值取向的产生和由此带来的古代学术怀疑精神的缺乏及其对当今学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的郭沫若研究最迫切的课题是打通"学科墙",把分割在各个学科领域内"不同"的郭沫若还原为一个统一的郭沫若。其中,思维方式是一条可以贯穿郭沫若整体的红线,思维方式的相通是理解的真正基础。在郭沫若的学术研究中,首先是研究者的思维方式陷入了循环论的"怪圈",另外,从郭沫若早期的文学思维看其后来的史学研究,可以发现郭沫若独特的学术"天赋",并在其前期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郭沫若学术领域内的"对称"思维。这使得郭沫若的古文字研究和对古文字学的学科系统的建立都有着超越性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相比较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怀疑精神,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亦蕴含着怀疑精神,只不过这种怀疑是以更隐蔽和适度的方式出现的。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采取适中的继承原则,同时,怀疑本身亦值得追问,在信仰、价值等领域要审慎地使用怀疑。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诞生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革命文学的发展,郭沫若写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论文章。他主要从文艺与时代的关系、革命文学的内容与形式、文艺家的思想转向三个方面进行理论建构,并用这种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文学创作,对早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时代的局限,郭沫若的革命文学理论主张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三平"精神不仅是对中原人群体性格的精炼概括,而且也是对全体中华儿女本性的概括。因为"三平"精神与雷锋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所产生的道德基础是一致的,它们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特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十分重大的社会意义,都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两者一脉相承,密不可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