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折射和光的干涉的普遍规律后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把薄膜干涉时发生的色散和棱镜折射时发生的色散放在同一节内容中,是因为两者都有色散现象,而形成原理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现象的本质探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的普遍规律后的一个综合应用,教材把薄膜干涉时发生的色散、衍射时的色散和棱镜折射时发生的色散放在同一节内容中,是因为三者都有色散现象,而形成原理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现象的本质探究.  相似文献   

3.
一、设计理念《光的干涉》在物理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本节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光的本性的探究,特别是对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的展示与分析,对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节内容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并从实验  相似文献   

4.
一、设计思路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同时,新课标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地位.基于以上两点,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多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光的干涉》一节中涉及的一个主要知识点是光的双缝干涉。以往在介绍光的双缝干涉时一般都采用讲授法。使用新教材后,学生实验《用双缝干涉仪测光的波长》被重新选入教材,各个学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2)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3)知道物体的颜色成因2.过程与方法(1)感受白光分解为七种色光的探究过程(2)感受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过程(3)经历物体的颜色成因的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光的色敞的各种现象,培养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体验"白光分解"、"色光混合"、"颜料混合"的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二、教学重点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三、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7.
1 考点理解 1)双缝干涉 ①两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发生叠加,在某些区域总加强,在另外一些区域总减弱,从而出现亮暗相间的条纹的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相似文献   

8.
王占嫦 《考试周刊》2014,(82):136-136
<正>设计思想信息技术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学习的目标不仅是信息技术本身,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图画上颜色》是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制、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三年级教材第二单元"快乐无限小画家"第14课,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学生在认识"画  相似文献   

9.
李冰 《考试周刊》2013,(36):47-47
<正>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二、设计思路《桂林山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依据教材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三、教学目标(一)认识八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二)流利朗读课文,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10.
光的本性内容近几年命题频率较高,对光的波动性进行考查,主要是以干涉和衍射以为要点,考查波动光学的一些初步理论、以及建立这些理论的实验基础和一些重要的物理现象。光的粒子性主要考查光电效应规律理解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熟练应用。  相似文献   

11.
《风筝》是一篇由景及事、缘事抒情、深切感人的散文诗,意蕴丰富,“宜采用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深层含义,理解全文”,“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其二,《风筝》篇幅较短,艺术成熟典范,可通过探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12.
如何实践新课标下的教学,许多教师感到无从下手,《光的色散》原是选学内容,教师对其中知识的背景资源掌握较少,组织开展探究学习更感困难重重。现就我们如何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介绍如下.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1教学分析 1.1教材分析 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这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教材分两节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力求再现科学家对光的波动性认识的探究过程。第一节主要从实验角度研究产生双缝干涉的条件及原因,第二节则从理论上推导了亮条纹和暗条纹的间距规律,进一步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波长。  相似文献   

14.
光的干涉中光程差的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和劈尖等厚干涉中光程差精确值的推导方法以及近似处理的结果,从而加深对光的干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波.理解光的干涉与衍射的条件和分析方法,是学习光的波动性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对产生明显的衍射条件和光的稳定干涉的条件、方法、以及有关规律,必须明确掌握.下面结合例子作一讨论.1产生光的干涉和明显衍射的条件与方法光的干涉现象是光叠加的一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路:《大河之舞》是爱尔兰著名的大型舞剧,也是风靡全球的踢踏舞经典之作。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把踢踏舞的节奏作为主脉贯穿整个课堂。在整首舞曲中,同样的旋律在不断地重复着。但每一次旋律出现的时候,舞蹈演员都会采用不同的踏击方式,舞步越来越快,节奏变化越来越丰富,这也让欣赏者的情绪随之越来越兴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板块式教学结构教学《雷雨》。整个教学分为三个大的板块(三课时完成),以演读课文,整体感知戏剧内容为切人点,帮助学生了解戏剧梗概和人物关系;以品析戏剧中富有个性化和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为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认识人物性格特点;再围绕“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情还是假意”这一主问题,展开课堂辩论,探究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把握人物形象.揭示戏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一、导入1.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引读第一自然段。(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遮屏功能依次出现三个小动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卢传福 《科学课》2014,(5):70-71
《探寻光的路线》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课。学生在3—5年级已经经历了相对完整而系统的科学学习训练,了解并多次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体验活动。本节课的教学,再次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性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基于已有的前概念,进一步熟悉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领悟科学本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