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心"品质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养。然而,现实中教师对"关心"的理解却存在种种误区,主要表明为忽视"他者"需求的关心、"唯他"指向的关心、"唯分数"指向的关心。"他者"伦理维度的缺失是教师对"关心"理解偏差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围绕教师关心品质中"他者意识"、"他者责任"、"互动共在"等核心要素,应关注基于反思的教师关心品质的提升、基于关系的教师关心品质的提升以及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师关心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奈尔·诺丁斯建构关怀伦理的基础是关心者与被关心者之间的关系。对教育而言,教师即关心者,学生则是被关心者。关心者以接受性意识为意识基础,以"相遇"为行动逻辑,关心者形象的实现取决于他者,即被关心者的回应与承认。  相似文献   

3.
<正>关怀教育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哲学研究会主席内尔·诺丁斯在其《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中提出的,她提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因此"教育必立足于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关怀教育理论的核心概念"关怀",是一种由关怀者和被关怀者在关怀情境中共同建立的相遇关系,"关怀"情境是这样的:关怀者真正关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的出现和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因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缺失、儿童缺少关爱。作为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和"心灵导师",关心型教师将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关心者。通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在实践关心中培养留守儿童需要的关心型教师。  相似文献   

5.
人事服务关系是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体系,包括工作关系、组织关系、心理关系等。从关怀伦理学的角度看,电大人事工作人员与教师的关系是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人事工作人员能以关心者的身份出现,让关怀成为二者沟通的桥梁,构建和谐的合作关系。从关怀伦理的视角构建电大人事服务关系,运用"关怀伦理学"对改善和提升人事服务关系的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会关心,是教育对青少年必须承担的责任。关心品质的培养,首先要使青少年明确关心是一种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互动关系,是一种道德品质;其次,要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积极认可学生的关心行动来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  相似文献   

7.
学会关心,是教育对青少年必须承担的责任。关心品质的培养,首先要使青少年明确关心是一种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互动关系,是一种道德品质;其次,要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积极认可学生的关心行动来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  相似文献   

8.
尼尔·诺丁斯是"关心伦理"的代表人物,她认为"关心伦理"是基于"关系"、"能力"的理论,主张学校要以关心学生为首要任务,用"关心伦理"指导学校道德教育。从诺丁斯"关心伦理"的视角,教师要把关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认识到关心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在工作中,教师要提高自身关心素养,展现人格魅力,然后以此为基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关心能力,让学生成为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知识、关心物质世界的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以"己"出发的自我主体论观点,以此作为我与他人关系的道德基础在逻辑上是无效的。由于功利主义的泛滥,个人主义越来越盛行,他者关怀在人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欠缺,走进他者已成为时代的呼声。因此,必须在道德教育中重塑"他者意识",培养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并通过与他人对话、沟通来实现与他人的平等交往。  相似文献   

10.
关心他人是青少年道德学习的重要目标,然而我国青少年动机生成、关心行为和效果反馈反思三个环节上均面临结构性的阻滞。潜在被关心者表达需要的渠道不畅、关心者身份遭遇贬抑、知识学习的时间过度膨胀,均阻碍青少年生成关心动机;组织的低有机化、圈层区隔强化青少年与他人的疏离、被关心者身份受到倭化、实施积极关心行为预示风险、智慧缺失导...  相似文献   

11.
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道德品质,它包括主动关心的品质和回应关心的品质。关心的本质处在关心者和被关心者的关系中,正是在这种关系中培养起了人的关心品质。学生关心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奠基性的教育工作。在“我—我”关系、“我—你”关系和“我—它”关系中培养起学生学会关心自我、关心父母、关心老师、关心同学、关心自然和社会等品质。  相似文献   

12.
诺丁斯关心理论是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道德教育理论,它着重强调"关心"的关系性,认为关心教育有榜样、对话、实践、证实这四种主要的方法。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突出"关心"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它重视被关心者的反应,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的领路者和引路人,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对于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怀伦理学提倡关心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石,为我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这一教育理念要求师生间必须建立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教师必须以关心者这一榜样的身份出现,让关怀成为师生情感的纽带,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对话与沟通,构建关心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唐君毅先生对朱子学的态度,与牟宗三先生有别,虽二者都见识到朱子学的援引外学,但牟先生判其别子为宗,而唐先生却赞朱子学的伟大。人心、道心,乃朱子《中庸章句序》所关心的问题,颇受韩国朝鲜朝学者关心,如李栗谷有"人心道心说",韩元震曾认为朱子人心、道心之见解前后四变。而唐先生以一心、二心、三心言之,视朱子言人心道心,虽有不同的前后变化,但可以相合:一心者,"虚灵知觉一而已矣";二心者,心之知觉于"道"与"形气之私"之不同;三心者,乃在于人心处又可分为二,一种是已成的自私之心,而另一种是人心、饮食等,能不违于道心者之心。唐先生对于朱子学的前后期看法之合会,是唐先生的圆融个性之表现,其中对于恶的产生,也有细心体会。  相似文献   

15.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为人父母的殷切希望,不过面对不菲的教育支出,对很多家庭来说,都将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做好子女教育资金的筹备,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者所必须关心的课题。其实如果能从孩子一出生  相似文献   

16.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去有效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7.
吴耿华 《教师》2014,(15):13-14
正《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就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窃以为,这是最早讲述个人修养与国家、社会的联系,也就是时事与个人的关系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时事教育也得从娃娃抓起。小学生也要培养国际视野,了解国家大事,真正做到从小"胸怀天下"。只有关心时事的学生,才会成长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  相似文献   

18.
"心本管理"的关键是"关心、宽心、赢心、聚心".因此,基于"心本管理"的高校教师激励策略应主要表现为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参与激励和目标激励等.高校管理者应尊重教师的自由和权利,实行民主参与式的目标管理,最终凝聚整个学校的人心.  相似文献   

19.
《学习微笑》是一部反映下岗职工生活题材的小说,作者以朴实的笔触描写了女主人刘小水不甘沉沦的顽强精神。可以看出作者关心弱小者的良知,可贵的"平民意识"及可嘉许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叶飞 《江苏高教》2012,(2):123-126
道德教育要引导学生从自我的封闭状态中解放出来,形成关心他者、关怀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但是,这种以关怀他者为基本价值取向的道德视角,往往容易被误解,从而导致道德教育的观念误区。道德教育的"他者"意识和"他性"思维应尽力避免利他主义、为我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和特殊主义的理解误区,以普遍正义、人我共存的道德理念为基础,践履协商共识、宽容开放、关怀尊重等价值原则,促进学生的"他者"意识和关怀意识的提升,从而真正实现对"他者"的人格尊严以及生命存在的关怀和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