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人老乡观念的心理表征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乡群体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应该被关注。随着中国社会高速发展,老乡群体逐渐成为城市新移民的主体。在对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老乡观念做了中国本土化界定,以相关理论为背景提出老乡观念的心理表征,并对老乡观念的心理机制进行初步建构,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研究思路和理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处于“船在中游”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重大风险挑战。人际信任是在某一情境下,个体对他人行为的积极预期,以及愿意承担预期风险的心理状态,表征着人们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心理防御力,其有助于个人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本研究结合中国重大风险情境特点,分别从个人、群际、媒体/文化层面分析该情境下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梳理出引导正性情绪、构建共同内群体,以及增强文化依恋水平等人际信任的提升路径,为推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心理人类学的研究过程中,研究民族心理比较多,很少按照社会生物学的层次顺序把种族、民族、氏族、家族、放在一个序列来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而言,族者群也,种族、民族、氏族、家族心理研究都应该是群体心理研究的组成部分。老乡观念、老乡情结、老乡心理效应都是老乡群体心理规律的表征。老乡群体可以是当前生活在某一个区域的实在群体,也可以是当前跨区域生活的虚拟群体,但都与种族、民族、氏族、家族紧密关联。因为相异民族居住区域的交叉重叠化,虽然同一区域的相异民族个体也会认同为老乡,但老乡认同和心理效应首先会表现在同一家族,随后是同一氏族,再后是同一民族,再后是同一种族。同时,中国人民的行政区域认同度非常高,老乡心理效应按照区域认同度排序,依次为村域、乡域、县域、省域、国域,其中最核心的认同基础是地方语言,最核心的认同纽带是风俗习惯,最核心的认同心理是情感依赖,最核心的认同观念是相互支持。这就形成了一个二维的认同效应表征结构。  相似文献   

4.
网络交往的虚拟性、主体身份的不确定性以及一方可以随时游离等特点与网上人际信任的产生存在着对抗与冲突.然而网络交往中的人际信任是诸多网络交往者的一种需求,所以网络交往者应该从自身出发,充分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完善自身的网络人格等,为网络交往的人际信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的"中和思想"、"人情法则"、"重视亲缘关系"等长期以来调节着中国人的人际交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人际空间距离出现了变迁与发展,在交往的各个阶段、不同人群之间表征出不同的特点.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国人人际空间距离,离析其合理内核,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信任的博弈实验中,在博弈双方是个体还是群体时,他们表现出的信任水平是否不同呢?这是过去一、二十年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往大多数研究表明,群际信任显著低于人际信任,但也有部分研究发现了不同的结果。目前,关于人际—群际信任的差异主要采用投资博弈、礼物交换博弈、最后通牒博弈等任务进行测量,作者仔细梳理了基于不同任务的研究结果,并从群体因素(如群体身份、群体支持、责任分散等)和情境因素(如风险、沟通方式、信息)两个角度分析了可能影响人际—群际信任差异的因素。今后应该进一步改进研究设计,澄清人际—群际信任差异的表现,探讨各种可能的调节机制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社会信任是群体关系是否和谐、社会秩序是否良性运行的重要心理机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民工的信任关系构成高低有序的等级关系:最信任的社会关系是老乡,之后依次是同事、城市的亲戚、房东、城市管理者和非房东的邻居。农民工最不信任市民,二者社会距离很大。在收入层次上,农民工更加信任中等收入的市民,其次是高收入市民,农民工最不信任低收入市民。两大群体的信任程度与交往行为和市民对于农民工的歧视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老乡观念跨区域文化的心理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乡观念的本质是祖籍族群认同,全世界不同民族、国家的人都有老乡观念。中国人的老乡观念表现在离开家乡到外地后对家乡的怀念、对家乡人的依恋、对家乡方言的认同、老乡之间的相互帮助行为乃至老乡之间的组织行为老乡观念是形成区域心理性格的基础,也是区域文化差异与人格差异相互作用的重要标志,老乡观念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心理基础。但在民族、国家内部人口规模流动的跨文化适应中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南昌市600名大学生,结果表明:性别与年龄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因素;人际信任的程度和性格的内外向是交往焦虑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否是独生子女和学习什么专业对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交往焦虑并没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玲 《江苏高教》2021,(4):93-97
社会学的社会资本理论认为"找工作"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网络中的信息和信任问题,通过分析特殊群体中的信任与信息可以看出残疾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症结。文章提出一种新的思考方向和研究框架,即在理论意义上讨论中国文化情境下的社会网络是信任先于信息抑或是相反。唯有如此,结合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样态和群体特点,研究者才能意识到信任和信息及其相互关系如何有助于提升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从而拓展对大学生就业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认为信任与人们的一些特定人格特点相关;信任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表明它可以促进风险情景下的合作;低信任者和高信任者在合作倾向以及乐观性等方面都存在可观察的差异;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倾向于人际信任;性别与文化因素对人们的信任有显著影响。而信任的决策过程、神经生理机制等关键问题目前却还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化气象万千,无所不在。作为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方面,时间信息的传递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观念。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哲学观、历史背景、社会模式等诸多方面千差万别,其对时间的观念和态度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时间取向模式。如何对待时间以及如何使用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文化之间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效果。通过对比分析导致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的文化因素,进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把握中西文化各自的时间取向,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dership practices, faculty trust, and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in the context of mainland China. A total of 1,095 Chines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articipated in a surve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eadership practices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faculty trust and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They further showed that trust in colleagues positively, whereas trust in the principal negative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dership practices and four components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The negative mediation of trust in the principal may be attributed to Chinese cultural and contextual circumstanc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建设的绩效体现在三重维度:经济维度、文化维度和社会维度。企业通过建立雇主与雇员的信任,促进双方在多次博弈中选择最优的文化策略,从而提高内部的经济绩效,同时,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消除交易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来提高外部的经济绩效。企业通过塑造具有一致性、独特性、强度和适应性特质的文化来实现其文化绩效。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绩效则通过对社会价值的内化和引导等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要强调经济维度的绩效,更要重视其文化绩效和社会绩效。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ing arrangements, social capital, and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Chinese immigr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this purpos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205 Chinese immigrants aged 65 years and above who did not have any cognitive disorders and were living in Los Angeles County. The primary variables considered included demographic data, living arrangements, social capital,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Chinese immigrants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ir life with a spouse or children and traits of social capital, such as trust, partnership with the community,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rust, partnership,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living with a spouse or childre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lderly Chinese immigrant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a community atmosphere and policy to enhance elderly Chinese immigrants’ social participation, trust, and life with family members to further improve their 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elderly immigra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as well.  相似文献   

16.
解放前,凉山彝汉族群关系恶化。民间宗教仪式成为建立族群良好关系的一种手段和象征。当时,存在两种族群治理方式:军事铁腕镇压和文化柔性治理。在局部地区,部分汉族军阀、士绅能自发调整和修正受损的族群关系。由于族群间信任破产,导致当时流行保头(保人)制度和人质制度。军人维稳方式成为了军阀们捞取名利的手段,军阀卷入了奴隶买卖勾当中,变相维护了奴隶制。解放前号称“独立倮保”地区的凉山彝区是族群关系恶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族群关系的恶化导致社会成内卷化的畸形发展,内部与外部因素的竞争、冲突、合谋不断地推动凉山彝区社会的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曹曼 《培训与研究》2005,22(1):16-19
本试图分析言语交际行为中的化干扰现象,研究语言规约和化规约在中西化中的差异。从言语交际的层面,探讨问候、称谓、称赞、禁忌和委婉等社交礼节用语的语言、化差异和交际障碍,并分析造成交际障碍的化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8.
“信任”是重要的社会资本,在农村如何确立信任是新农村建设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新的经济增长因素的不断形成,其带来的利益分享成为村民们关注的焦点,村民通过组成利益共同体,达到某一方面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同时也带动了村民之间信任的建立。村民共同利益的认同,学会用规则规范共同的利益和实现利益的手段,在一段时期内将成为新时期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任何社会伦理道德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它们需要有其他文化因素的支持。如果我们弄清楚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与其他文化因素的关系,不仅可以深刻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而且可以对症下药改善当前的社会道德状况。我国古代国家产生的途径、以家族为本位的政权结构、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社会分工、功利主义下的社会竞争、立法、宗教信仰是影响道德的主要因素,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道德的科学,通过改变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道德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