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和“经济”的古今词义大相径庭,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化,词义发生了嬗变。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形状比较相似的新名词,困扰着教育学者、专家以及广大的读者。该文就这类新名词中的一对“教育产业”和“产业教育”,从其修辞学的角度,对二者的本质、划分范围、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二者的产品、二者的特性与特点做一辨析。  相似文献   

3.
戴军 《许昌学院学报》2002,21(3):122-123
在高校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的合格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根本,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决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是高校能否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实践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是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辩误纠谬,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澄清存在于德育体系环节中的误区,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从辨析“优”的本义入手,纠正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于“学而优则仕”的片面理解;通过分析“学而优”和“仕”的关系,进一步阐述了先秦儒家教育价值观的本来面貌;最后剖析了先秦儒家教育价值观发生转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6.
海龙 《学语文文丛》2004,(11):63-64
平时常常听到有人议论或批评别人“眼高手低”,言者听者成以为贬义,岂不知这是一句恭维,至少应该说是一句有保留的赞美。  相似文献   

7.
“贯”辩     
《诗经·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这一句,课本注释为:“贯女,养你。贯,侍奉、供养。”这样解释是正确的,但究竟为什么要作这样解释,则易使人感到茫然。“贯”字为什么这里解释为“侍奉”呢?清人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里指出:“贯,即‘宦’之假借。”《鲁诗》、《韩诗》都引作“宦”,可为佐证。按《说文》“宦,仕也。从门从臣。”段玉裁注:“仕者,习所事也。古事、士、仕通用;贯、宦通用。”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云:“今读宦字声在匣纽,贯字声在见纽,古人声宽,喉牙  相似文献   

8.
“龟兔赛跑”是大家熟知的故事,可是这个故事的合理性我们却很少探究过。乌龟生活在水中,偶尔也到水边陆地上散散步。他非常善游却并不善跑,这是众人皆知的;而兔子的善跑却是举世闻名的。他们之间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但乌龟竟傻乎乎地去比赛,这是为什么?为人所逼还是自不量力?兔子愿意和他比吗?此为第一不合理。可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胜利了,而且是他谦虚谨慎踏实肯干坚韧不拔处于劣势时不气馁努力进取的结果;兔子的失败当然是因为骄傲自大了(人们一直这么认为)。这当然也不合理。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比赛中,兔子即使取得胜利又有…  相似文献   

9.
王荆 《现代语文》2005,(5):17-17
韩非子的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以致“吹毛求疵”成了人们常用的贬义词。针对这种社会认识效果,文章着重评论的是韩非观点中的片面性。作者在了解韩非(《大体》中的“全大体而不求小疵”的观点之后,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指出“全大体”与“求小疵”完全可以结合,对“小疵”“求”而去之,会使“大体”好上加好,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10.
<正>常日,我们在上语文阅读课的时候,一种经典的模式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了解背景——分析文本",此谓之"知人论世"的方法——先了解作者本人的思想、经历,了解作者写作此文本时的处境、感情,然后再走进文本、深入文本。这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顺畅、省时省力,让学生先知道了作者是什么样的人、这篇文章是在怎么样的情境下写作的,自然也就能比较迅速地把握文章的文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谓之"由表及里"的一种阅读文本、学习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责任编辑”是近二十年来我国新闻界的独创。它体现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是我国新闻出版事业实行改革的产物,是其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但是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为了同国际接轨,为了克服它的弊端,为了理顺新闻出版业,还是尽早淘汰“责任编辑”制为好。  相似文献   

12.
“差生”辩     
不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人们已习惯于用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优劣,那些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就被称为“差生”。岂不知,这种衡量方法使得许多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潜能而未被发现和引导的孩子被划入了“差生”之列,使得这些人的自尊心大大受挫,有的甚至自暴自弃,辍学流向社会,步入歧途。在学校,差生往往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常常受到“藏在幕后”的冷遇,他们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常被遗忘,坐冷板凳,失去了锻炼才干的机会,甚至在争名夺优的检查或竞赛中,从花名册上暂时消失。更有甚者,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让他们提前毕业,打发回家。由…  相似文献   

13.
粉碎“四人帮”以来,人们对艺术民主问题谈论得多起来了,但对“创作自由”却还未作深入地探讨和阐明,以致一些同“创作自由”有关的提法(如强调“写作家熟悉的”等)还曾受到某些人的严厉指责。“创作自由”这个口号究竟对不对?一些人的指责是否真有道理?现在是应该认真加以澄清的时候了。“创作需要自由”,这是一个完全正确的命题。所谓“创作自由”,是指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必须有选择题材和艺术样式,并按照自己的风格特长进行艺术创造的充分自由。这不是哪一个人主观臆想的产物,它反映了艺术生产的客观规律。文艺创作作为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精神生  相似文献   

14.
海龙 《学语文》2004,(11):47-49,63,64
平时常常听到有人议论或批评别人“眼高手低”,言者听者咸以为贬义,岂不知这是一句恭维,至少应该说是一句有保留的赞美。  相似文献   

15.
“商女”辩     
对唐代杜牧诗《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商女一词的释义有不同见解,有人认为商女是商妇或商人之女,我认为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我们备课组在"磨"宋代才女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课时,因为对"争渡"一词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出现了大家争持不下的场景,那架势,怎一个"辩"字了得。争持过后,大家对这课的了解更加深入了,上起课来也都更得心应手。《如梦令》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在集体备这课时,有老师觉得词人及一起游玩的朋友们因酒醉而"误入藕花深处",此时的她们因慌张所以"争渡,争  相似文献   

17.
“加增”辩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愚公移山》其中,“加增”一词词义今人颇多分歧:有持“增加”之说:有的却认为是“更加增高”(郭锡良等所编《古代汉语》),还有的则讲成“变得增高”(90年第10期《语文教学之友》)。如是三说,孰是孰非,颇值一辩。其实,三种说法的分歧根源主要在对“加”字字义以及“加增”一词结构的理解上,因此,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谈一点陋见。  相似文献   

18.
小粗心今天抄写词语,将“辨析”写成了“辩析”,把“争辩”写成了“争辨”,引起“辨”和  相似文献   

19.
20.
一天晚上,小明正在做作业,忽然,字典里传来了叽叽喳喳的音。小明仔细一听,原来是“辨”和“辩”两兄弟在互相诉苦。只听“辨”大哥说:“上语文课时,老师出了一道选择题:法庭,被告人和原告争()着。[辨、辩]这原本是‘辩’小弟你的作,可小主人却硬拉我去,害我在法庭上坐了半天也没吐出一字。”“我的遭遇还不是一样。小主人在造句时,竟把‘辨别哪杯是开水’的‘辨’写成了‘辩’,弄得我看了半天,也没有说出。”“辩”小弟也诉苦道。“我真想告诉小主人,我们兄弟俩虽然长得像,读音也相同,可意思却截然不同。我‘辨’字的中间是“”,表示用眼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