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体育美的形态从状貌特征方面的分类研究,是体育美学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在对美的形态按其状貌特征进行的分类中,崇高较之优美更集中地体现了社会过程和人的本质,是美的更为高级的形态。体育由于自身在多方面所呈现的动态特征,使其在美的表现形态中,以崇高更能展示体育和体育美的本质。就某种意义而言,体育美首先表现的是一种崇高之美。本文试图从崇高形态的基本特征方面,对体育在总体上做了一些粗浅的美学探讨,多视角地论证体育事业确是一项壮美崇高的事业,体育的崇高之美客观地存在于整个体育事业之中,并强调了加强对体育美的崇高形态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2.
“越女”传说在我国历史上系独家之言。“越女”其人,无姓无名;“越女”其号,非官非职。“越女”实非信史人物,在我国体育史或武术史上,算不上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但是从现代体育界一些学者对“越女”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态度上,有的东西却很值得我们深思。 1919年11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时年25岁的郭希汾编写的《中国体育史》。该书第49页首次把《吴越春秋》中“越女”故事所讲的“手战之道”,误作是讲述“剑道”,说:“其言妙契精微,深得击剑之旨”,并认为“《吴越春秋》载越王与越女问答之辞,足为剑术发达之证。”自此以后,80多年来,我国武术界和体育史学界不少学  相似文献   

3.
拳学之弊,古人所渭:“习非所用,用非所习者是也。”  相似文献   

4.
"专题报告"互动教学法在国家级教练岗位培训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与“学”是围绕知识传递和吸收以及能力培养而展开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有两大主体 ,一为授体 ,一为受体。怎样处理好“教与学” ,“授与受”的双边关系 ,乃是一门艺术 ,特别是在国家级教练岗位培训教学方面 ,更显其重要性。通过教学 ,要达到的目标是“授之以渔 ,而非授之以鱼” ,也就是通过教学最终使教练员学会获取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语言表达及创新的能力。我们经过 2届国家级教练岗位培训的实践和探讨 ,认为采用专题报告互动教学法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在传统方法教育下 ,教…  相似文献   

5.
登高是体育,又非体育,它包含了体育,比体育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以征服和健身的名义,人类可以遍访名岳大山,或退而求其次群聚于城市的最高建筑物处,以登临为快事。古往今来,无论文人墨客,还是贩夫走卒,几乎没有不喜欢登高的。在此,就从体育、习俗、文学、哲学等角度说说国人的“崇高”癖。  相似文献   

6.
杂技的本体特征是“技”,而“技”则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体现”。在这里,《生命·阳光》的编导把表现“力与美”的杂技艺术,高明地赋于它“生命之光”这一崇高的命题,  相似文献   

7.
抚局陨涕     
王元 《围棋天地》2010,(15):76-84
《漫游古谱》,当真是漫游。假如是系统地、一本正经地“研究”,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更非我力之所能及,还是散漫一点好啊。本期,咱将求教于晚清国手周小松和陈子仙,也正因为散漫,或许,下期咱又绕回去再学黄龙士。  相似文献   

8.
诗是描写人物的精神活动、感情生活、心灵状态的一种文学样式。中国是诗的国度,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来看,诗的出现已有五千多年了。中华民族不仅非常重视诗的作用,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钟嵘说“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乎诗”,而且还有重视诵读的优良传统,《吕氏春秋·博志》说“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礼记·学记》强调“呻(吟诵)其占毕(简册)”,韩愈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曾国藩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这是因为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美和节奏…  相似文献   

9.
黄明心 《上海集邮》2004,(5):23-24,F002
“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是中国古代哲人老子的教导,至今仍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每个人都有母亲,母爱是人世间崇高而伟大的感情,为了表示对母亲的尊敬,有些国家设立母亲节。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如今年的5月9  相似文献   

10.
科学研究呼唤宁静致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他教儿子以“静”来做学问,以“俭”修身,俭不是节省用钱;自己的身体、精神也要保养,简单明了,一切干净利落,就是这个“俭“字。“非淡泊无以明志”,就是养德方面;“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修身治学方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是求学的道理;心境要宁静才可求学,才能要靠学问培养出来。  相似文献   

11.
水火居士 《精武》2008,(1):54-54
戴先师独以“蹲丹出”贯穿四把捶艺起始,而别著拳经说明“乾坤合一而太和之道”。揣其用意,欲取“习用不二”之悟,双修武道,成至寿之身也。彼言引气法、用气诀、周天法、得真法、游艺引、盘根等,无非是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推演古人拳学简而未备而已。余自度非戴先师道统真传,岂敢冒言五行连环,三拳一贯之妙。今自以为智,试述“四把”单操精义,因而荒谬不经处,一任明师相怪,相责可也。  相似文献   

12.
废疾人体育运动实践创造了人类别具一格的体育美.这种美渗透着欢歌泪雨,高奏响彻云霄的“生命之歌”,树起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崇高人格的丰碑,展示人类卓绝的创适力、超越生理极限的能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美充分展现了爱心的崇高、人格的崇高、生命力的崇高、体育的崇高.  相似文献   

13.
孙禄堂是清末民初武术家,提出“武学”观念,著书发表拳与道合之理论,使武术得以从一种技能升华为一门具有独到功能的文化结构和学科,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结构。其文化价值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注重整体的价值取向,“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贵和持中”的价值理念,格物致知之学。  相似文献   

14.
虽然全明星周末的深情蜜意依然萦怀,但三月的NBA已进入刺刀见红的迸血时空。东部的网队、步行者、活塞,三骑绝尘,向着红色的六月而去。鉴往昔而知来者,回望身后飞扬的尘烟,或许能遥望到三强的季后赛之运命。孔子云:“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绕舌尖:下士杀人怀石磐。”姑借此语牵强附会,将东部三强依号入座,敷衍成文,望断六月。  相似文献   

15.
"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作为奥林匹克新格言不成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京伟 《体育科学》2005,25(10):79-82
2001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提出“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观点,引起众多中国体育理论学者好评,大都认可其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之必然。在比较原奥林匹克格言和此新格言的基础上提出不同观点。原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和奥林匹克信念逻辑自洽。“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提出尽管有其现实必然性,但从逻辑必然性,从语词表达形式看,以及其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长远影响等方面分析,应看作罗格的任期目标,其作为奥林匹克格言不合适。  相似文献   

16.
李虎  张方海 《精武》2008,(9):26-27
拳学和禅学一样,都是研究宇宙本际和人之本性的。所谓:以禅为体,以拳为用,禅拳不二,拳道一如者是耶。宇宙本际、人之本性和万物之灵、生命之源,都是“道”的别称。“道”是宇宙间一切事象的根源之母.所以人们为了弄清这一本然,从各个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所谓的拳学、禅学、儒学和道学等,都是进入“道”之本然的不同法门而已。“道”主宰宇宙一切,一切事象都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人是宇宙中的一种成分.也是“道”的一个外在形态,故人的能力和形态是由“道”来驱使和改变的。  相似文献   

17.
从事一个职业时间久了,倦怠感就会油然而生,这几乎占了职业人的全部,教师也不例外。但我们刚刚从事教师这个新职业时,却往往激情高涨,干着干着,在机械重复中,激情慢慢消退。如何保持教师的工作激情,克服职业倦怠呢?读出崇高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其中的一乐。古代人曾用“天、地、君、亲、师”的次序,来肯定教师的地位。我们现在也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教师。要重新审视教师职业的崇高属性.从而爱之,乐之,好之。从事这个职业,不会叫人满足世俗的升官发财的想法,但却是一项爱的事业,是神圣而崇高的。  相似文献   

18.
在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十分复杂,了解和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对提高教学效果极其重要。我们认为,“教”与“学”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两种主要活动,其逻辑关系主要有四种。 一、教等于学 “教等于学”是“教”与“学”之间的第一种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意指教师教多少、学生也学多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名师出高徒”的关系。 二、学大于教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学生所学多于教师之所教的情况,从而构成“教”与“学”的第二种逻辑关系。这种关系意指学生所学超过教师所教的范畴。一般而言,只要…  相似文献   

19.
《苌氏武技书》的拳学成就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苌氏武技书》首重“中气”之研炼,具体论述了拳技与“中气”内外兼修、形气合炼之学理与方法,具有很高的拳学成就。其学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培养中气”为主导的拳学理论以及以“二十四字”单字含义为特点的独创拳法上。  相似文献   

20.
夫玄门修真之学,实内圣外王之学,穷理尽性之学也。其理精微,其义幽深。非一言半语可以了悟,非三年五载可以证得。昔者纯阳祖师,历十试而闻道;三丰真人凡六十七岁无所得。此皆炼己也,或曰尽心也,不尽凡心,何得道心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