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立大学治理变革在大学与政府权力关系层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学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办学自主权,然而,大学内部治理依然沿袭旧制度,形成了大学办学自主权被大学书记和校长垄断的集权化治理模式。我国大学治理的最初形态是由20世纪50年代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后,由于制度矩阵相互依赖产生的网络效应,以及特殊利益集团的阻滞,使大学治理转型陷入一种无效率的锁定状态。破解路径依赖的困境,有赖于国家主体全面介入,实施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2.
国外多校区大学兴起较早,有相对较长的多校区办学和管理经验,形成了三种主要管理模式:联邦分权型管理模式、功能定位型管理模式和模块型管理模式,不同的管理模式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标准。借鉴国外经验,我国需坚持因地制宜、因校而异的原则确定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注重学科融合,扩大分校区的办学自主权,把握集权与分权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集权和分权是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哪一种管理模式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呢?这是高等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命题。克拉克从历史的角度,对美国大学的分权模式与欧洲国家大学的集权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集权管理模式使欧洲大学失去了活力,而分权管理模式使美国大学有效地适应了社会变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6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划经济下,中国高等教育是国有化的办学体制、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单一的投资体制。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包括:变国有化的办学体制为一主多元的办学体制,变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为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变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为以条块为主的领导体制。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包括: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改革校内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浅议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因、历程、原则、内容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体制结构调整、大发展及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管理方面,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高考和毕业生就业制度,以及后勤管理都经历了全面改革.计划经济下国有化的办学体制、条块分割的领导体制、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及单一的投资体制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内部动因,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则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外部动因.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坚持方向性、适应性、规律性、协调性、多样性及风险预测原则.未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是: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大学法人治理结构;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大学的建设;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发挥高等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走向大学自治——俄罗斯扩大高等学校自主权的改革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被学者普遍认为是高度集权型的典型代表。而苏联解体以后,其继承国俄罗斯在政府和大学的关系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扩大大学自主权的实践成为当今俄罗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之一。本文介绍并评析了俄罗斯近20年来扩大大学自主权的动因、改革实践和改革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行业经济、部门经济。在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下,政府对高等学校实行“统、包、管”,从专业设置、办学经费到招生、分配等都由国家统一计划来安排,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谈不上学校的自我决策问题。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8.
教学管理体制是协调校部与学院(系)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当前,我国大学本科教学管理体制主要存在校部集权过多、院系自主权不足的缺陷。适应大学教学管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应当树立“以院系为本”的理念,协调好教学管理中的集权与分权的矛盾,降低本科教学管理的重心,增强学院(系)教学管理的活力,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大学“教学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论述多校区大学管理面临着严峻挑战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集权与分权管理的优劣势,并认为多校区大学的战略目标、组织规模、校区功能定位直接影响了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的抉择,进而提出多校区大学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应遵守“一个大学”的理念,遵循“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有权有度”的原则,遵循因时、因地制宜在动态中求平衡等建议,以期对我国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的实践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多校区大学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探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多校区大学已成为我国现代大学发展的特征。对多校区大学的管理必须创新管理理念,实行文理渗透,培养高素质人才;激发全员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依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模式,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用;探索与国际现代大学管理模式接轨的体制。“数字化校园”模式、分层与归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是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设计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1.
多校区大学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及分析框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多校区大学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组织●“一个大学”的理念是多校区大学管理的基础●集权与分权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实施是多校区大学管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大学巨型化是20世纪中后期高等教育出现的一种现象,并迅速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目标多元、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等十分突出的组织特性,使得巨型大学在其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建构过程中必须注意直线与参谋、集权与分权、层级与幅度的关系。委员会管理模式下的多方参与决策和多样化负责、二元权力结构下的双重组织模式、学院制组织架构下的分权管理是建构巨型大学组织与管理模式的理想取向。  相似文献   

13.
在界定西方的“大学自治”与新中国“办学自主权”概念的异同的基础上,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三个历史阶段纵向追溯“办学自主权”的历史轨迹,可以明确地认为:虽然中国的大学从成立之日起,其灵魂就已被两千多年来的封建集权思想所禁锢,但是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颁布了多个关于自主办学的法律法规,中国大学就坚持了一种理念一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精神是在于大学的自治性和学术自由。毫无疑问,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根本途径和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大学自治!  相似文献   

14.
制度问题是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加强对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及其改革的研究,是促进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一、我国现行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反思当前,大学的教学管理仍然呈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基本特征,如集权、刚化、封闭等。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  相似文献   

15.
教育系统的不同成分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难以简单化地将教育系统称为集权型或分权型。大多数教育系统是动态的,在集权与分权之间不断寻求平衡。探讨不同背景下教育集权与分权的含义、动力、模式和度量,并就关涉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实例特别是中等教育毕业考试、中小学教材管理和大学管理问题进行分析表明,尽管教育集权与分权通常用技术标准加以证明,但政治因素常常是最重要的。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点和缺点,要找到一个适合所有国家的模式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高校办学自主权是高校有效实施内部治理的基础,也是府学关系的核心内容.以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及其框架分析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制度的历史演进可以发现,在社会结构变迁、经济制度更迭以及现代化不断发展的共同作用下,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并且在政府与高校的权力博弈下不断进行重新组合寻求新的平衡.但是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合作效应等因素的存在也产生了一定的路径依赖现象,大学内部治理仍旧保持着集权化形式.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面对高等教育财政危机、高等教育质量堪忧等窘况,在新公共管理思想的推动下,再加上博洛尼亚进程的同构性压力,法国政府启动了史上最为频繁的大学自治改革。在这场改革中,法国大学内部决策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大学的财政自主权、人事自主权和招生自主权有一定扩大,但是学术自主权却呈现缩小趋势。经历了这场改革,法国大学的治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政府对大学调控的方式得以调整,外部利益相关者参与度增强,市场力量日益彰显,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强化,学者学术自由程度降低。由此,在新的世纪,“中央政府集权+高校内部学者学术自治”的传统治理格局向着相反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大学作为一个整体扩大了自主权,但尚未实现理想意义上的自治。  相似文献   

18.
大学行政化是当下我国大学诸种乱象的重要诱因,其成因既涉及高度集权的高等教育行政与大学管理体制及科层制管理模式等制度与管理层面,也牵涉国家意识层面对大学本质与功能认知的偏差,以及官本位思想浓厚、大学文化缺失等文化心理因素.相应地,要根治大学行政化之弊,须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从多学科的视野出发,建构良性的思想文化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李荔 《教书育人》2012,(33):6-8
一问题缘起:专业建设之反思建国初,我国模仿前苏联建立了政府集权控制的高等教育专业制度,由政府统一颁发具有法令性质的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体现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专业类型、数量、规模、层次乃至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都由政府提出统一要求,高校仅仅是政府专业政策和制度的执行者,专业建设的自主权非常有限。高校专业以培养各行业人才为主,专业分类以行业部门为标准,强调与行业对接,专业教育侧重于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可见,当时专业建设的目标和功能单一,具有浓厚的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色彩。专业因为行业变迁而频繁更动、种类繁多、名称混乱,专业发展水平不高,人才基础薄弱,适应性差。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多校园大学系统已经成为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管理的主导模式.总校与分校之间在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以及其他利益群体权力的划分是多校园大学内部管理的核心问题.管理和运作一个多校园大学事实上就是一种不断寻求平衡的行为和过程,关注及思考总校与分校、效率与效益、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深入讨论美国多校园大学管理模式是有相当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