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和组织者,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采取适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征,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求.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摒弃以往的"学生为学习而学习.教师为教学而教学"这种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以学为乐的志趣,变"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有效地消除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学习变得有趣.让学习过程变得愉快.下面浅淡我在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应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好的舞台.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课堂实践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体会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被动"变"主动",由简单"学会"到"会学"数学.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努力构建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的课堂,课堂中心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让语文课堂彻底变"教语文"为"学语文",让"教堂"成为"学堂",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生本语文就是要努力构建这样一种回归语文本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策略思想.为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习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下放学习的权利,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条件让学生的能动性得以发挥,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思考、猜测、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发展空间,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挥,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索"中创新,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目的在于帮助并促进学生自学,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导学案的设计应从教学实际出发,让学习留痕迹,让课堂有悬念,让课业无负担,让学生有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物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下所有教师的最高追求.它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课堂教学活动.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思想"活"起来,让教学设计"精"起来,让学习方法"优"起来,让学生将生物知识"用"起来.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才能实现高效课堂.下面,我就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打造,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转变目前单一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新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活动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为纲,课本为例,学生为主体设计的学习活动方案.重在"活动","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通过学生的"动"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1.在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4种途径:培养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改变教法.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学习;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有效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动".  相似文献   

11.
只有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才是真正达到了教学效果,实现了有效教学.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要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实践;要整合学科联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观念,让学生在"快乐学习、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全面发展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农村初中的数学"学困生"越来越多,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的真谛在于引导、在于激励,能激励数学"学困生"热爱学习,引导数学"学困生"学会学习,而首要的就是让所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兴趣.教学中,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思维水平的情境,激发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朱艳丽 《时代教育》2009,(9):207-20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就应创设轻松、民主、愉悦的课堂环境,构建开放性教学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做好大学生励志教育,就是让学生们了解到把学习当作天职,把激情化为动力,把理想变成现实.勉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正确对待挫折,积极自我暗示,自立自强自信,,努力实现学生学习上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品行上由"不敢犯错误"到"不愿犯错误"的转变,管理上由"我被管理"到"我管自己"的转变,发展上由"要我成才"到"我要成才"的转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让学生们在无论面对学习还是面对工作的时候都能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工作的态度.将原来被动的形势转化为积极主动的.  相似文献   

15.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改的灵魂.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发展的场所.学生理应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但是这么多年来,还有许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和领会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的内涵,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学生"自己做主""自己学习",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理解,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择,整个课堂全部让学生自由活动.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要实现学生思维的自由放飞,就要求教师把课堂创设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要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因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新知,要让安分的学生"动"起来,让寂静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自由、宽容、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是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营造主动发展的环境;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三是阐幽发微,自主发展,充分利用课堂的特殊条件去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切实重视并努力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表达质疑,挖掘和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潜能,弘扬其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促使全体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让学生实现从"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到"学会发展"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应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学堂",让学生能够主动质疑、解惑、自主学习、和谐发展.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心理世界出发,让语文教学回归儿童,回归实践,回归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对知识进行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而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无明确目标,惰性强、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下,"混日子"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大都因为没有兴趣所致,所以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技能、心理及个性的发展.下面就这方面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由此可见,新课程教育的基本理念便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作用,让学生自主思考、参与教学.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被新时代的教育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