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陶渊明出仕及归隐的原因,研究者虽不乏其人,看法却基本一致。陶渊明出仕,不少研究者持"为贫而仕"的说法,而他的归隐,则被认为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即不向权贵低头,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结果。这里作者对陶渊明的"贫"提出疑问,进而对"为贫而仕"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
对于陶渊明出仕及归隐的原因,研究者虽不乏其人,看法却基本一致。陶渊明出仕,不少研究者持“为贫而仕“的说法,而他的归隐,则被认为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即不向权贵低头,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结果。这里作者对陶渊明的“贫“提出疑问,进而对“为贫而仕“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3.
不必“教而优则仕”安徽教育报刊社江冰笔者曾到过这样一所农村小学,学生不足三百,教职工不满二十,可学校的机构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算起来,“脱产”、“半脱产”的校领导班子成员就有八九位,近乎教师总数的一半。其中,光正副校长就达四人之多。如此“官满...  相似文献   

4.
《师道》2008,(9):62-62
有些人把“学而优则仕”理解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做官”,这显然与原文的意思有差异。作者黄国荣说:(见《大地》双周刊)我发现无论领导、老师还是家长,在运用这句话的时候都存在一些偏差。其一,这话不是孔子说的,而是《论语》在《子张十九》中第十三自然段,录了子夏的语录;《论语》不是孔子的个人语录专著,而是诸子和孔子弟子语录的集锦。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钱梦龙早当校长了。最近,我又听说另一位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也当了校长,但每年要出外讲学三四个月。我不禁产生了怀疑:为什么书教得好就要当校长呢?说句笑话,那岂不成了“教而优则仕”?做教师和当校长,毕竟是两回事。既善于教书又长于管理的人才,当然是有的,但恐怕为数并不太多;而不少则是教学上造诣很深,成绩优  相似文献   

6.
钟嵘《诗品》序文谈到“诗之至”的标准,是“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魏晋以来的文论,普遍重视文学“滋味”的论述,钟嵘诗评故有此说。钟嵘诗评的这一标准,实际上指出了怎样品评“诗味”的问题。一部《诗品》,评述某诗人五言诗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8.
“教而优则仕”之忧○曹伴好近闻某校一青年教师,多年来潜心教改,教有专长,成绩突出,前不久被有关方面破格提拔到学校的领导岗位上来,以示肯定和表彰,并美其名曰:“教而优则仕。”好一个“教而优则仕”!让我初闻而喜,细想则忧。欣喜的是,当今校园,教改之风日炽...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教而优则仕”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而不能仅仅把它理解为一种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机制,更不能把它看作是领导者为博“伯乐”美名的哗众取宠之举。优秀教师和好的领导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两个重要因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优秀教师和好领导...  相似文献   

10.
笔者不久前回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一所学校叙旧,谈话间获知原来的几位骨干教师、教学精英大都“官爵”加身、有了“头衔”。这些昔日的名师,职务越来越高,课教得越来越少,优质教育资源离学生越来越远,让人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11.
学校本是教书育人之地,但不知从何时起,“教而优则仕”渐成时尚,教师们都以能在学校混个一官半职为荣。见此情景,笔者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12.
如何看待"教而优则仕"的现象?如何让"教而优则仕者"在新的管理岗位上获得后续的再发展?文章结合具体数据对这一现象做理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让教而优则仕者再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不知从何时起,孔老夫子“学而优则仕”的遗风穿越历史隧道,飘到了纯净的校园,“教而优则仕”也便成了教育界的一种时尚。但是,透过这热闹的时尚,我却读到了教育的悲凉。不必说中国“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也不必说“从政教师”的春风得意,更不必说校长们的“慧眼识英雄”,单说教师们的“孜孜求政”,就足以透出一丝淡淡的悲凉了。  相似文献   

14.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中子夏说的一句话,一直以来被看做是"读书做官论"而影响了中国文人学士几千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尤其作为资产阶级思想而受到严厉的批判。但经分析文本,还原此句话的真实含义后,就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积极因素,它对现实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李闯 《湖南教育》2008,(5):38-39
在人们的心目中,陶潜是一位超脱红尘的“田园诗人”“隐逸高士”。他41岁弃官归隐,躬耕垄亩,用诗歌描写田园风光,吟咏劳动生活。“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高洁心灵的真实写照。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田园诗才是渊明的独创,他到底还是‘隐逸诗人之宗’,钟嵘的评语没有错。”(《陶诗的深度》)这几乎成了历史公论。  相似文献   

16.
“学而优则仕”,出自孔子的《论语·子张篇》。这句话的意思无外乎是通过学习,出类拔萃者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也就是官。在我国历史上,官是社会中惟一的好职业,为官后首先可以摆脱艰苦的体力劳动,既可不耕而食,又能得到稳定的职位,即铁饭碗,同时又能掌握对人和生活资源的控制,收入也一定好得多。千百年来,莘莘学子只有常年艰苦学习后通过科举考试后才可以成为官。 时至今日,很多人的潜意识中仍有这种思想,总  相似文献   

17.
唐银国 《文教资料》2010,(9):119-121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古今学人从教育学、文字学等多个角度已进行了注疏与考证。角度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文字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角度入手,力求在还原这句话最原始涵义的同时。获得子夏的教育观点,以对现今高校教育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多少年来,“学而优则仕”与“读书做官”划上了等号,被认为是孔子提倡“读书做官”的一条“罪证”.凡是对旧教育清算,它总免不了被批评一番,在所谓“批林批孔”中尤其是如此。其实,“……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既不是孔子说的,它的本义也不是“读书做官”.对这一“错案”,现在是到了应该“落实政策”的时候了.笔者试对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意见,热望得到学界先辈和广大读者教正.  相似文献   

19.
仕而优则学     
学而优未必仕,但仕而优必学,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古人云:为官不学半个盗。仕而优则学,仕而优必学。孔子的学生子夏有句名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其意思是说,官做得好,就应该更深入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地管理国家和人民;学有所成,就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礼义。  相似文献   

20.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孔子时代的号召,后来成为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政治诱惑,也是现在许多受教育者追逐的目标,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笔者在这里分析"学而优则仕"和"研而优则仕"对我国当今教育的影响。一、简述"学而优则仕"的含义变化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学"在这时主要是指学做人、学做人的道理、学做人的规范",优"是指宽裕、充裕。"而"是连词,"仕"做官为宦。孔子时代,仕者多为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