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体育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通过研究分析小学生自我效能感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在小学体育中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以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卫太 《山东教育》2002,(25):34-34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我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1.创设主题队会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正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些学生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有逆反心理。针对这种状况,我创设了这样一个主题中队会——“20年后再相会”,主题队会在“20年后再相会”的歌声中拉开了序幕,班长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20年后,我们已30多岁,已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主力军,那时的你,那时…  相似文献   

3.
赵金惠 《教育革新》2009,(11):19-20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目前.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基于这一认识,空军子女教育办公室于2006—2008年在空军子女小学开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运用研究(主课题)”的课题研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上虞市梁湖镇中心小学自2000年开始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小学生自治能力》课题为先导,从生活自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自我交往能力三方面入手,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中,始终把“我能行”作为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座右铭,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活动,收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雁 《天津教育》2007,(9):37-39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近年来,学校领导和教师们越来越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还存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没有专人值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说服、训诫的方法处理等情况。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是需要我们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下面三篇文章是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的一些研究成果,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深入探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必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着重对学生进行认清自我、保护自我、调适自我、保健自我的教育,使他们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增加学生全方位心理教育,也能优化小学的班级管理。对小学生进行个别或集体的教育,对小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习心理、自我认知心理、日常生活心理四个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心理异常的学生往心理健康方向发展,提升教师管理班级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优化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8.
实践研究中开发的心理绘画疗愈课程能帮助学生自我真实表达,进入潜意识,促进宣泄;能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自我整合和发现自我能力。结合中职“9+3”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并实施了三个绘画疗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即“我的生命之花‘曼陀罗’”“处理生命中的那些‘黑点’”“兴趣岛上的幸福生活”。通过效果评估,发现绘画疗愈课程不仅深受中职“9+3”学生的喜欢,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与时俱进,利用资源,讲求实效”  相似文献   

10.
很多研究表明,创设自我管理的空间,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通过推行自我激励卡、自我实践卡和自我关注卡等“三自”教育卡,构建起“目标—实践—超越”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一、实行自我激励卡,借助明确的目标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助人自助和自我教育,在于唤醒学生的自觉性,让学生燃起希望的火花,启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所以,我们首先通过实施自我激励卡,引导学生自己制定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互动论"体系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文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目标是行为的结果,是衡量行为优劣的标准,《纲要》所提目标也正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从这一标准中不难看出,其关键之词在于“自我”,也即是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最终评定指标就体现在学生“自我意识”的建立健全上。这一标准也为心理学专家们赞同,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沃建中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十年的研究,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了解自我;信任自我;悦纳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调适自我;设计自我;满足自我。综上所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应把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行为,作为活动的目标,作为工作成绩的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针对心理健康课程提出“游戏教学”方法,通过游戏教学让小学生学习规则、锻炼交际、自我认知,为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探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形成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操作体系。通过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德,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并以心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唤起对学生心灵世界的关注,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徐静 《天津教育》2007,(9):40-41
我参加了“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组,在两年多的研究活动中,我一边认真学习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一边积极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确立个案研究对象,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这一系列有针对性、有计划的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使我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5.
刘学娟 《新疆教育》2012,(17):52-52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和开发智力的基础。对于学校而言,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学活动成为学校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沃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 :“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不仅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现代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学校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小学教育的特点 ,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得对心理健康的初步认识 ,唤起学生自我认…  相似文献   

17.
以我校校本教材拉丁舞班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检验拉丁舞学习与锻炼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拉丁舞学习能够有效改善小学生“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孤独倾向”和“过敏倾向”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教育科学论坛》2006,(12B):77-78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社会化水平是考察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尺。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呢?近几年来,我们以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为手段,以各种心育活动为载体,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小学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也能够优化小学管理。在小学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采取集体式或个人式的管理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小学生可以从小开始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以此充分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巨大作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日益重视“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积极探索德育教学改革方式。运用“德心融合”育人,把德育和心育有机融合,在德育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自我觉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成长,切实提高德育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