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第一宇宙速度,知道第二、第三宇宙速度. (2)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原理.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导出第一宇宙速度后,又简介了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这些知识与当代宇航问题相联系,学生很感兴趣,课外常问我:“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是怎样导  相似文献   

3.
第三宇宙速度的教学是个难点,一些力学教材上用变换参考系的方法来求解,此种方法虽简洁但物理图景展现不好。对人造天体与地球的运动过程适当简化,可认为人造天体在飞离地球过程中,其与地球所构成的系统除满足机械能守恒外,也满足动量守恒,这样可方便求出第三宇宙速度,并能附带得出此过程中地球动能的增量。  相似文献   

4.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必修2第42页的[科学漫步]中写到:“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又叫逃逸速度。”而在课改前的人教版《物理》第三册第94页却写到:“第二宇宙速度也叫脱离速度,第三宇宙速度也叫逃逸速度”。到底哪个速度是逃逸速度呢?  相似文献   

5.
第三宇宙速度的计算是个繁杂的多体问题,本文利用系统逃逸动能的可叠加性,将多体问题化为二体问题的叠加,给出了一个简明地计算第三宇宙速度数值主项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万有引力”类问题中会涉及万有引力常数G及做圆周运动的卫星(或天体)质量等七个物理量,题目中往往出现已知其中几个物理量求另几个物理量的问题。那么事先必须已知这七个量中哪些量才能求出其余的几个量呢?下面以人造地球卫星为例分析并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中的“知二求五”原则。  相似文献   

7.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到目前为止,人类共把近五千颗形形色色的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它们类型各异,竞相在“宇宙公海”里各显神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当今“各路明星们”的绚丽光芒。一、九重天上的“超级信使”在卫星这个大家庭中,发射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8.
第三宇宙速度的计算是个繁杂的多体问题.本文利用系统逃逸动能的可叠加性.将多体问题化为二体问题的叠加.给出了一个简明地计算第三宇宙速度数值主项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第三宇宙速度的计算是个繁杂的多体问题,利用系统逃逸动能的可叠加性,将多体问题化为二体问题的叠加给出了一个可以计算第三宇宙速度数值的主项。  相似文献   

10.
1957年开发火箭技术纳入国家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1960年第一枚自制运载火箭和探空火箭研制成功1965年制定研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间计划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11.
在学完“万有引力定律”一章时,经常会看到这样一道题: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天空中运行,若开动卫星上的小型发动机,使卫星的速度减小,卫星将怎样运动,很多学生会不假思索的运用公式得出结论:当v减小时,R将增大,因此得出卫星的运动半径将增大的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不同版本的中学物理教材,在“万有引力定律”的相关章节中,都有人造卫星及由此引人的宇宙速度的教学内容,教材普遍给出了第一宇宙速度大小的推导,但对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只是给出了粗略介绍,现行的新教材和正在试点的新课标教材,在阅读材料中还给出了“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2倍”的理论结果。教学发现,同学们对这些知识兴趣浓厚、刨根问底.为此,笔者在剖析宇宙速度概念的同时,做了相廊的推导。不妥之处,恳请赐教.  相似文献   

13.
二十八人造地球卫星海东①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旅行者”号,那仅是一个能发出简单的“滴答”声的电子球体;紧随其后,美国发射了自己的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号升上了天空。到今天,已有数千颗不同用途、形状各异的卫星绕地球旋转,以至于轨道空间都显得有些拥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到别的星球去旅行的美好愿望,如中国的“嫦娥奔月”神话和《圣经》中“巴别塔”的故事。可是,现代科学证明:要上“天” 去旅行,只有使用“火箭”作为运载工具,才有可能。 人类的登天实践正是这样的。1957年10月4日,苏联用强大推力的火箭T_3A号,把“东方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上轨道,开创了人类宇宙航行的新纪元。在此之后,1958年1月31日,美国又用丘辟特C型火箭发射了“探险家1号”人造地球卫星,其后,苏美两国就开始了现代火箭技术的拉锯战。  相似文献   

15.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指人造地球卫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  相似文献   

16.
在所有的航天器中,人造地球卫星是数量最多、用途最广的一种,在指挥、通信、救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美、俄两个大国积极备战太空,卫星成了“制天权”争夺战中的“巨无霸”。  相似文献   

17.
二十八人造地球卫星海东①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旅行者”号,那仅是一个能发出简单的“滴答”声的电子球体;紧随其后,美国发射了自己的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号升上了天空。到今天,已有数千颗不同用途、形状各异的卫星绕地球旋转,以至于轨道空间都显得有些拥挤了。②现在所发射的卫星多为应用卫星,包括侦察卫星、通讯卫星、气象卫星、地球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三个宇宙速度的意义,分别利用积分法和开普勒第二定律推导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相似文献   

19.
1.199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23名在“两弹一星”事业中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功勋奖章。其中“两弹一星”不包括() A B CD [解析1“两弹一星”主要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D是2003年10月巧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回到地面的场景,不是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科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具有极强的育人价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新教材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为三维目标之一,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视,是教育价值的最高标准的体现.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物理课程标准给出了六个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是以情感为中心、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为目的的,且目标定得较为具体和可操作性.在对人教版“必修1”模块的教学中,我对这方面进行了摸索,在这里与同行们交流。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兴趣的一个关键就是上好高中物理的第一节课即绪论课。新教材的绪论以“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为题,从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入手,图文并茂地说明物理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并向学生展望了物理学的未来。在教学中我选择了三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从物理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入手,以“人造地球卫星”为题进行介绍,从星体运动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从卫星运动到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最后是我国人造地球卫星和神舟飞船的发展历史;二是扣住物理研究物体的内部结构,以“信息时代”为主题,介绍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在计算机的应用触发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使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三是扣住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