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峻 《铜仁学院学报》2007,1(3):119-121
目前大学体制的管理,重在对教师的学术提高,部分教师只为完成"量"的任务,没有去研究学生;而学生进了大学后,完全解放自我,顺应高中的习惯去应付考试,根本就没有有意识地去研究所学知识的去向。大学教师应该积极研究教学工作,研究中学的教材,研究所教的学生,彻底改变教育观念,和学生交朋友,共同研究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切、学科的魅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写作,提高今后的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问题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在生物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仍然很盛行,因而使学生养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问,向他质疑的习惯,而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还要去力求遵循老师的提问意图和思路,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对发现问题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人曾把这样的教学概括为"句号式"教学.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就必须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成为"问号式"教学.  相似文献   

3.
扇忠海 《快乐阅读》2011,(26):21-22
"问题解决式"探究教学模式,源自于杜威和布鲁纳这两位建构主义心理学家大力提倡的"发现法"教学理论。"发现法"理论提出:"教学过程应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循环往复的过程。"这就是说,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从而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试图获取正确答案或结论的强烈心情,用探索研究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收集资料,进行猜测、假设与分析、验证,以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达到解决疑问并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一、展示多元化的生物信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做到图文并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细胞分裂"一课中,通过利用计算机模拟细胞的有丝分裂,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动脑去研究、发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的基本规律,学生这样获得的知识要比传统的讲授法获得的知识要深刻得多。  相似文献   

5.
"真实世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把生物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的经验与生活出发,去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对知识意义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充分的验证空间,使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6.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激发兴趣,使学生好"疑"乐"问";情感教育,使学生有"疑"敢"问";因材施教,让学生多"疑"善"问";点拨引导,让学生设"疑"探"究";习惯培养,让学生勤"疑"多"思",从而推动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学学好生物的探讨,阐明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方法: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品德,还要有丰富的知识;二、备课充分上好每堂课;三、融洽师生关系,用"爱"去温暖学生;四、使用多媒体,声形并茂激励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人人都有选择的机会,人人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课程,而不是现今的课程去选择适合它的学生.下面,本人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的"分层教学"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9.
生物课在目前中学各科教学中,不仅部分学生本人,甚至一些中学生物教师也认为生物课不重要,把它当作一门"副科"。究其原因,我认为不外乎有三点:一是生物课虽然目前教材编写的很有趣味性,可与学生实际生活仍存一定距离;二是由于条件所限,一些实验学生没法亲自去做,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取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心理学家把问题的要素分为3个部分:  相似文献   

11.
吴光华 《中学生物学》2005,21(11):23-25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解决问题不是根本目的,而形成问题及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关键.在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应用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体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力求发展的精神,也就是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且应完全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其创造能力,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创造性,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问题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的"问题教学法"在许多学科中进行了尝试,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物教师,也认真学习和探究了"问题教学法",并且把它带进了生物学教学中,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也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生产实践、自身健康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教学中,作者尝试以知识为依托,把生活生产中蕴含的知识与课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与现象,真正体现生物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享受生物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没有问题就无从思维。有了问题,若问题层次太低、难度不当,也不能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所以课堂提问环节是做好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问题,既能够深化学生们对于所学问题的认知,也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思考问题的效率,对于打造高效的课堂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教师"重教轻学"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造成了教师满堂讲、满堂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真正需求。问题导学教学法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以"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它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科和技术在解决生态问题、资源困境、人与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众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现代社会和谐文明的发展,生物教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生物教学的德育功能如何发挥,成为生物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善于发现德育的恰当时机,将德育进行得"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16.
课堂的推进和深入依靠问题的驱动。以"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为例,通过创设情境导入主问题、析出直抵本质的核心问题、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创生思维外显化的过程等环节,有效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概念,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就是如何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和积极性,尽量让学生去做、去思考、去观察、去归纳总结,把课堂让给学生,课堂上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使教师从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兼道具中解放出来,在导字上下功夫,通过下面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做好"导演".  相似文献   

18.
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学是“去情境”化的,把知识作简单化处理,以便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抽象、概括的知识。去情境化的教学常常会脱离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的知识教条化、僵化而无法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迁移,更不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强调把所学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挂起钩来,让学生解决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问题。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从中挖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辅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问题,将其设计成有一定情境的生物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那么,作为生物教师,如何通过巧提问来提高教学质量呢?一、"问"的类型1.设问。设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暂不作解释,也不让学生立即回答,而是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索。设问一般用在研究某个知识点的开头,有时也用在一堂课的结尾处。设问用得巧妙,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例如,我在讲生态平衡时问为什么武松打虎成了英雄而现在打虎却要受到法律制裁?这样设问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生都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于彤 《天津教育》2002,(1):47-48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要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既要使教师的“教”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又要使学生能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面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提出问题,诱导学生去想,引导学生去探究。在设计问题时,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1.从旧知引出新知。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